早产儿是什么?早产儿怎么办?早产儿症状有哪些?

我们平时所说的“感冒 (cold)”通常是指“普通感冒 (common cold)”。这是由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所引起的疾病,通常 1 周左右可以痊愈。但是感冒的发病率较高,成人每年感冒的发生率约 2~6 次,儿童则达 6~8 次之多。与流行性感冒(流感)不同的是,普通感冒的传染性较弱,因此其病例多为散发,并不引起流行。病因:普通感冒由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所引起,包括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中以鼻病毒最为常见(30%~50%)。当各种原因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发生感冒。此外,气温骤降、空气污染和环境密闭拥挤(空气不流通)也是感冒的诱发因素。症状:普通感冒的潜伏期为 1~3 天不等,常在季节交替和冬、春季节发病。患者主要出现鼻部和咽部的症状(例如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咽痒、咽痛等),大部分患者无发热和其他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并发症:包括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旁窦炎、心肌炎、急性肾炎等,老年人、儿童和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感冒还会诱发基础疾病的急性加重,例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水肿、慢性支气管炎等。就医:当患者的感冒迁延不愈,甚至恶化或出现新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断:由于可以引起感冒的病毒类型较多,医生一般不会做病原学检查来判断病毒类型,而是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并排除其他相似的疾病。治疗:目前针对引起普通感冒的各种病毒,尚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而且普通感冒多可在 1 周左右痊愈,因此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日常:多休息、多饮水、补充营养、戒烟,必要时可以服用非处方药来缓解症状,以缓解症状、帮助身体康复。预防:勤洗手,避免脏手与口、鼻、眼部接触,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锻炼身体以提高免疫力,戒烟以及尽量避免吸入二手烟,可以预防感冒。

概述

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s),指胎儿在孕 37 周前(小于 259 日)分娩的新生儿,根据胎龄(GA)或出生体重(BW) 的不同,分为不同程度的早产儿。

不同种族人群早产而的发生率不同。全世界范围内,早产儿发生率约为 11%(从欧洲部分地区的 5%,到非洲部分地区的 18%),每年约有 15,000,000 早产儿出生。

约 80% 的早产儿为早产临产(50%)、胎膜早破(30%)导致的自发性早产,其余 20% 是因母亲或胎儿问题而进行干预导致。

早产儿出生早期常有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代谢紊乱、贫血、喂养不耐受、先天性心脏病、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听力发育异常等,远期可能会遗留生长发育落后、慢性肺疾病、脑瘫等后遗症。

早产儿的治疗需要从产房开始,即进行各系统综合管理。

早产儿的死亡率与早产的程度相关。早产儿越不成熟(即出生体重和胎龄越低),其死亡率越高。出生时,胎龄小于等于 25 周的婴儿死亡率为 50% 左右;此外,还与地域、母亲的种族、新生儿监护水平及先天异常相关,早产儿各脏器发育不成熟,不同程度的早产,其近期及远期的并发症也不同。

提高新生儿的重症监护水平,尽可能降低严重合并症的发生。

尽可能降低早产发生率,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症状

早产儿出生早期常有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代谢紊乱、贫血、喂养不耐受、先天性心脏病、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听力发育异常等,远期可能会遗留生长发育落后、慢性肺疾病、脑瘫等后遗症。

早产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的常见症状包括: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肺脏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胎龄越小,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越高,表现为出生后数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呼吸暂停:表现为 20 秒无呼吸,并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可分为原发性呼吸暂停及继发性呼吸暂停。主要由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引起,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也称为慢性肺疾病,其定义为矫正胎龄 36 周时仍存在氧依赖,常见于出生体重小于 1500 克 的早产儿,见于其呼吸系统的晚期并发症。

低血糖和高血糖:早产儿糖原储备少,如果不及时喂养及补充葡萄糖,半数以上的早产儿在生后 24 小时内可出现低血糖。另外,早产儿的糖耐量低,尤其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易发生高血糖。

贫血:分为急性及慢性贫血。急性贫血可由各部位失血导致,包括颅内出血、肺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病情危急;慢性贫血的原因有早产儿红细胞寿命更短;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相对稀释;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贫血反应低;营养因素等。常发生在生后 2~3 周。

感染:早产儿易发生血源性感染,导致败血症(寒战、高热,皮肤和黏膜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胀、腹泻、便血)及脑膜炎(发热、头痛、呕吐、烦躁,可有嗜睡、抽搐等),病情严重时有生命危险。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免疫功能低下、肠道动力、胃排空、排便、消化酶、喂养的类型等,都是影响喂养耐受能力的因素。而耐受不良是临床决定是否开始喂养、增加喂养量及停止喂养的主要因素,因此,喂养不耐受,可能是决定住院时长的主要因素。

动脉导管未闭:在早产儿中较常见,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发生率约为 30%。显著的分流可表现为呼吸暂停、呼吸窘迫或心力衰竭。

脑室内出血: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越容易发生脑室内出血,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

早产儿视网膜病: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发病率越高,病情越严重。未经治疗的严重患者,可出现视力损害。

早产儿可能会有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住院:胎龄越小,再入院的风险就越大。最常见的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和哮喘、胃食管反流及胃肠炎等。

生长障碍:与足月出生的儿童相比,极早产的儿童还更可能表现出生长不良。一些随访研究证实,出生体重小于 1000 克 的早产儿,其生长不良,可持续至学龄期。

慢性健康问题:出生体重小于 1000 克的早产儿,更可能发生哮喘、慢性肾脏病、肺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血管改变,更可能出现慢性健康问题和残疾,从而使得对健康及教育服务的使用频率增加。

言语和语言结局:早产存活儿中,常见言语和语言障碍,其风险和严重度与胎龄成反比。表达性语言及发音清晰度方面,可能存在迟缓。

神经发育异常: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更有可能出现以下神经发育障碍。出生时,胎龄越小,发生这些损害的风险越高。包括认知能力受损及特定性学习障碍;运动障碍,包括轻度的精细运动或大运动发育迟缓、脑性瘫痪;感觉障碍,包括视力及听力损失;行为及心理问题。

行为和心理影响:早产儿出现特定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可能性高于足月儿,包括广泛性焦虑、抑郁及同伴交往困难。然而,早产存活儿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倾向于从事风险较低的行为,且比足月出生者更腼腆。

病因

约 80% 的早产儿,为早产临产(50%)或胎膜早破(30%)导致的自发性早产;其余 20% 为因母亲或胎儿问题而进行干预导致。

早产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早产的原因分为母亲及胎儿的因素。

母亲年龄、疾病、生活方式问题。

母亲宫颈、子宫和胎盘因素:如宫颈短、宫颈手术、子宫畸形、阴道异常出血、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等。

多胎妊娠。

胎儿因素:如存在先天异常、生长受限、胎儿感染和胎儿窘迫等情况。

哪些人容易发生早产?

母亲年龄与早产发生率之间呈 U 型关系。与年龄在 21~24 岁的女性相比,年龄小于 16 岁和大于 35 岁女性的早产发生率高出 2%~4%。

存在基础性疾病的孕妇:如感染、贫血、高血压、子痫前期或子痫、心血管和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

生活方式不良的孕妇:如体力活动、物质滥用或吸烟史、饮食、体重和压力较大等。

多胎妊娠者。

就医

母孕期出现任何不适,都应及时就医,早产儿大多需要住院治疗,并前往有早产儿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可能会发生早产及难以避免的早产时,建议孕母立即紧急转院,至有新生儿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

早产儿出生前,应及时就医,孕母及家属与新生儿科医生进行病情交流。

早产儿出生时,需要有经验的新生儿科医生在场,一旦发生情况,及时进行干预。

早产儿出生后,需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诊治。

建议就诊科室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医生如何诊断早产儿?

对于规律产检的孕母,医生会根据母亲及产科医生提供的病史、超声检查评估,来判断是否早产;对于难以确定胎龄的,可以通过简易胎龄评估进行估测。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家属哪些问题?

母亲年龄多大?

既往有什么疾病史?既往有没有生产史?

本孕期产检情况如何?是否有合并症?

围产情况:有没有发热、感染等症状?

之前是否应用过地塞米松及硫酸镁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早产儿的风险如何?

早产儿的预后如何?

住院期间,应多注意哪些方面?

住院要住多久?

治疗

早产儿的治疗,应是需要从产房开始,即进行各系统综合管理。

产房复苏:胎儿出生后,需要立即置于预热好的辐射保暖台上,进行擦干、保暖、清理呼吸道,建立有效通气,如有窒息,则应进行窒息复苏,稳定后转运暖箱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温湿度管理:应用皮温调控的暖箱,使患儿处于中性温度、湿度之中。

呼吸管理:监测呼吸、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必要时,给予外源性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刺激呼吸中枢药物及呼吸支持。

营养管理: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开始肠内营养,首选母乳,并及时补充各种营养元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铁及微量矿物质。

循环监测:监测血压、心率、尿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有无心脏杂音等。

防治贫血:尽量减少采血,采用末梢血检验,在喂养耐受情况下,尽早开始补充铁剂、维生素 C 及促红细胞生成素。

防治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定期进行定植菌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发现感染征象时,及时完善感染指标检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积极支持治疗。

防治颅内出血:维持各系统及内环境稳定,维生素 K1 肌注,定期监测头颅超声。

其他:按期完成听力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检查。

疾病发展和转归

早产儿的疾病及预后,主要与出生时的胎龄及体重相关。出院后,仍需要定期新生儿专科、儿童保健门诊、耳鼻喉科门诊、眼科门诊、语言及行为发育评估等随诊、复查。

日常注意

早产儿出生后,可能需要在新生儿病房住院并治疗一段时间,出院后,也并不是都像普通新生儿一样,有些需要继续口服各种药物,有些疾病需要继续治疗,定期门诊随诊复查,需要家长注意相关细节。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监测奶量、尿量、大便情况等情况。

注意早产儿的呼吸、皮肤颜色、体温等情况。

定期监测患儿体重的增长情况。

按时遵医嘱给予口服药物。

按时返院到新生儿专科、眼科、耳鼻喉科、儿童保健门诊,进行随诊。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

预防

如果可以避免早产,则新生儿期的初始医疗花费、儿童期额外的健康及教育花费都将减少,成年期的生产力将增加,这些都会大大节省社会支出。提高新生儿的重症监护水平,尽可能降低早产儿严重合并症的发生,也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益处。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母亲在孕期时,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进行产检。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女性更易失眠 如何获得好睡眠

2023-8-9 23:23:44

药品

头孢呋辛酯胶囊(达力新)的功效与作用-头孢呋辛酯胶囊(达力新)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