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大田原综合征
概述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是婴儿期起病的癫痫性脑病,临床表现为频繁的单次或成串的(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次)强直痉挛发作,脑电图呈爆发-抑制特点(爆发为高电压、不规则慢波 2~5 秒,随后出现 5~10 秒几乎平坦的脑电特点)。
出生后 3 个月内(尤其是新生儿期)为主要的发病年龄,其发病约占 10 岁以下儿童癫痫的 0.04%。
本病多为严重的先天性或围生期(孕 28 周至生后 7 天)脑损伤所致,部分患儿与代谢缺陷、基因异常有关。
主要症状是频繁的强直痉挛发作(抽搐表现为低头弯腰、四肢用力),可为全面性(全身对称发作)、局灶性(一侧肢体或一侧身体发作,左右不对称)。
采用抗癫痫药物和手术等治疗,但本病治疗困难,预后不佳。
严重者可于疾病早期夭折,存活患儿多存在智力、运动等神经系统发育全面落后。
本病多数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目前暂时没有针对基因治疗的方法,并且药物治疗困难,预后不佳。
症状
3 个月内起病(新生儿期多见),主要症状是频繁发作的单发或成串的强直痉挛发作。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强直痉挛发作:点头、弯腰,四肢用力,呈前角弓反张样姿势。发作可单独存在十余秒,也可连续成串发作。发作时两侧肢体可对称出现,也可仅为一侧肢体出现。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四肢对称肌肉用力僵硬,随后出现肢体节律性抖动。多在强直痉挛发作前数天出现。
局灶性运动性发作:一侧肢体或单一肢体抽搐,如划船样姿势等。
局灶性阵挛发作:一侧或单一肢体节律性抖动。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的进展过程,部分患儿因频繁发作及严重脑损害而夭折,存活患儿多数存在严重发育落后。
常见并发症包括:
夭折:疾病早期,尤其是 2 岁以内,约有 1/3 患儿因频繁发作或严重脑损害,合并感染等原因而死亡。
精神运动发育障碍:存活患儿因频繁发作、脑损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而遗留严重的智力、运动等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甚至发育倒退。
难治性癫痫:存活患儿多于 4 个月后转变为其他癫痫性脑病,如婴儿痉挛症、伦诺斯-加斯图阿特综合征等,一般较难控制,发作频繁。
病因
本病的主要病因多为严重的先天性或围生期器质性脑损害,部分患儿与代谢缺陷、基因异常有关。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器质性脑损害:如脑穿通畸形、巨脑回畸形、皮层发育不良等脑发育畸形。
代谢缺陷:近年来,有线粒体相关代谢酶或其他代谢相关酶学异常引起本病的报道。
基因异常:STXBP1、ARX、SLC25A22 等多个基因突变可能引起本病。
哪些人容易患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围生期脑发育异常:如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孕期,尤其是孕早期母亲接触不良因素,如特殊药物、放射性物质等,导致脑发育异常者。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家族遗传病史:家族中有癫痫患者,尤其是特殊基因致癫痫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强直痉挛发作:婴儿期出现点头、弯腰,四肢用力等惊厥发作时。
发育落后:发现患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如 3 月龄不能竖头、追视、追听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抽搐发作频繁:如频繁抽搐发作,持续 5 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缓解但意识不能恢复时。
合并其他感染:本病患儿脑发育不良、多肌张力低(肢体肌肉松软),如合并感染可能出现重症感染情况,因此合并感染应立即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小儿神经科
医生如何诊断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
当患儿在 3 个月以内尤其是新生儿期出现频繁发作,临床表现为强直痉挛为主的发作,医生怀疑是早期婴儿型癫痫性病时,将通常进行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检查,在有脑电图呈爆发-抑制特点、头颅影像学提示脑发育异常时,考虑本病,必要时需进一步通过基因等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代谢筛查:可通过留血样、尿样进行血、尿代谢筛查,评估有无代谢方面异常,部分患儿可发现特殊代谢疾病,仅能作为病因学筛查项目,不能作为确诊标准。
脑电图检查:目的是查看患儿脑电发放情况及评价脑功能,为诊断和预后做一定提示。通过脑电图机进行脑电图检查,可发现抽搐发作间期(不发作的间隔时间)患儿脑电图呈爆发-抑制特点,提示本病。
头颅影像学:进行头颅磁共振、头颅 CT 等检查,主要是查看是否有脑结构异常。部分患儿可发现特殊脑发育畸形,以利于查找本病原因。
基因检查:对患儿及父母采血进行基因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特殊致病基因,为导致本病的直接病因。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多大起病?
发作形式是什么样的?
每次抽搐多长时间?多久抽搐 1 次?有没有成串发作?
有没有合并发育落后?
在哪里进行过诊断或治疗?效果如何?
随着发作频繁,有没有出现发育倒退(如已经会坐或会走的患儿因疾病导致不会坐或不会走,发育反而较患病前更加落后)?
家族中有没有癫痫或神经系统相关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因是什么?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应该如何治疗?
预后如何?
怎样避免再次生育具有相同疾病的孩子?
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本病治疗困难,手术、药物等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药物治疗
维生素 B6:对于吡哆醛依赖性癫痫(特殊基因突变引起的维生素 B6 缺乏相关癫痫),可通过补充维生素 B6 进行治疗。
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苯二氮䓬类(如硝西泮、氯硝西泮等)治疗,均为广谱抗癫痫药物,作用是镇静止惊,为治疗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的一线用药。但由于本病自身的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理想。
免疫治疗: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固醇(强的松)、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通过免疫疗法达到治疗目的。但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从临床病例研究中看到,部分患儿可取得一定效果。
手术治疗
病灶切除术:如头颅影像学发现病灶者,可经癫痫外科评估,如有手术指征,可进行病灶切除,目的是切除致痫灶,减少或消除癫痫发作。
其他治疗方法
生酮饮食:从日常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通过医学指导,改变饮食结构为高脂饮食,通过提高体内酮体水平控制癫痫发作,目前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治疗方法对部分患儿有效。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大部分患儿因频繁抽搐发作或严重脑损伤而夭折,存活患儿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仍预后不佳,本病治疗困难,仍可能出现夭折、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仅有少部分患儿可通过治疗控制发作。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生活中需加强对患儿护理,避免因频繁抽搐发作或误吸发生意外。日常注意生活中应注意加强神经系统发育的训练,促进发育。
术后护理:病灶切除术后不能马上停服抗癫痫药物,同时需注意伤口敷料干燥无渗出。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需注意按时让患儿服用药物,避免漏服、私自停药,服药过程中需注意不良反应,每月或 3~6 个月(依照医生要求)定期到医院复诊。
饮食:若为生酮饮食患者,需注意严格限制饮食,将原有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改为高脂饮食,不过多摄入糖分,不吃甜食,按营养师要求对摄入营养素进行评估,按营养表安排饮食,同时每个月至医院复诊,避免生酮饮食不良反应(如腹泻、呕吐、便秘等)。
其他:发作时注意患儿呼吸道护理,避免发作时误吸或窒息而发生意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将口腔中异物或分泌物清理干净,避免呛咳窒息)。患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发作未得到控制时应加强家庭训练,发作控制后必要时应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预防
避免胎儿期及围生期脑损伤;同时对于有家族史的夫妻,应在备孕阶段积极进行遗传咨询,优生优育,避免孕育患病儿。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孕期(尤其是孕早期)应注意防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如备孕期及孕早期避免吃孕妇禁用的药品,不抽烟喝酒,避免进行 X 线等放射性检查等。
定期孕检:避免围生期缺氧发生,生产过程中若出现难产等情况,应遵医嘱积极处理,避免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有家族史的夫妻双方,应积极进行产期遗传咨询,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