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婴儿胸廓营养不良,热纳综合征,窒息性胸廓营养不良,胸盆腔指骨营养不良
概述
窒息性胸腔失养症(Asphyxiating Thoracic Dystrophy,ATD),又称热纳综合征(Jeune Syndrome,J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不良伴多器官受累。该病主要影响胸部骨骼发育,导致胸腔狭窄钟形、肋骨短、四肢短小、骨盆形状异常。胸腔受限会导致肺发育不良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并可导致肾、肝、胰腺和视网膜异常。[1]
胸骨发育不良,导致胸腔异常狭小,呈钟形。
肋骨短,四肢短小及身材矮小。
可能出现多余手指或脚趾。
在活产婴儿中,该症发病率为1/200000~1/100000,不同种族背景以及男女发病几率基本相同。[2][3]
症状
该病是一种主要影响骨骼的罕见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先天性骨骼畸形。
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该病患者均存在胸腔狭窄,容易发生呼吸窘迫和潜在肺发育不良。呼吸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不同,发病及诊断年龄呈负相关性。新生儿早期可出现严重和致命的呼吸衰竭。胸腔长而窄的婴儿更易出现轻度呼吸系统受累,最终可逐渐发展为慢性限制性肺病伴反复呼吸道感染。多数患儿于2 岁内死亡,其中约有半数患儿于生后6 个月内死亡。另外,约40%的患者会出现肾脏病变。肾衰竭是3~10岁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80%-99%的患者出现以下症状
骨盆带骨形态异常
肋骨异常
四肢短小
胸腔狭窄
胸围小
骨骼发育畸形
30%-79%的患者有以下症状
锁骨异常
肋骨异常
胸骨异常
短指(趾)
近端颈椎狭窄
呼吸功能不全(损伤)
短脚
5%-29%的患者有以下症状
视网膜色素异常、视网膜营养不良
肝脏异常
肺发育不全
婴儿期死亡
婴儿期喂养困难
肾病及肾功能不全
多指(趾)畸形
身材矮小
病因
AT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具有遗传异质性,多数病例病因不明。已经明确致病的突变基因包括11种: CEp120、CSPP1、Dync2h1、IFT80、IFT140、IFT172、TTC21B、WDR19、WDR34、WDR35和WDR60。其中DYNC2H1 基因突变可占50%。这些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影响骨骼发育异常的纤毛蛋白。[2]
就医
发现孩子出现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应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必要时还需一步明确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儿出现呼吸窘迫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否则容易导致窒息,甚至生命危险。
就诊科室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孕期超声检查发现上该病相关征兆,应考虑该病的可能性。出生后该病的诊断往往基于X光检查结果。在一些家庭中,这种诊断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确认。[4][5]
除了明显可见症状之外,医生还需参考多项检查结果,科学确诊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主要检查项目包括:
实验室检查
一般实验室化验指标无特异性。
肾脏受累患者可有低比重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升高;
肝脏受累患者可有肝功能异常、结合胆红素升高等。
呼吸衰竭病人可有代谢性指标异常。
病理检查
肾脏病理可表现为肾小管萎缩、囊样扩张,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等。
肝脏病理可表现为门静脉周围胆管增生、胆道结构异常、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和多囊性改变等。
影像学
狭长胸廓:胸廓小呈“钟形”或“桶形”,心脏相对大,锁骨上移并高于第一肋骨,肋骨短,胸廓横断面呈“三叶样”,心脏位于“前叶”内。
骨盆发育不良:髋臼内缘和外缘可有骨刺样突出,髋臼中部亦有骨性突出,使整个髋臼呈三叉样改变,这种形态具有特征性。骨盆畸形随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减轻。股骨头过早成熟。
四肢短:四肢长骨不成比例短小,近端长骨更明显,干骺端增宽,骨干中部变细,此在婴儿期更明显。掌指骨短,以中、远端指骨更明显。指骨近端的锥形骨骺为该病的典型表现,在儿童期更明显。偶见多指、掌骨融合及骨骺发育不良等畸形。[1]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孕期超声波检查,胎儿形态有无异常?
婴儿是否有呼吸困难问题?
孩子胸骨发育是否正常?
孩子四肢是否短小?
手指脚趾是否正常?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严重吗?
我的孩子怎么会得这种病?能治好吗?
这种病有哪些危害?
需要做哪些诊断检查?
目前哪些治疗方案?
这个病会遗传吗?
治疗
1.呼吸治疗
重点是维持和支持呼吸功能。压力循环通气模式在克服该病导致的气道阻力增加方面效果最佳。
严重肺发育不全患儿可能需要高频通气以避免气压伤。
应密切关注呼吸功能衰退的迹象。
控制呼吸道感染,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
2.手术矫正治疗
正中胸骨切开术
改良Nuss 手术
肋骨牵张成胸矫形术
胸外侧扩张术
垂直可扩展假体钛肋骨(VEPTR)。
3.其他对症治疗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术。
肝脏病变者可予口服熊去氧胆酸等对症处理。
为早期发现和治疗并发症,该病患儿需要在出生后2 年内进行常规体检。
4.遗传咨询
迄今为止,基因诊断明确的病例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父母再次生育再发风险为25%。应对所有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遗传咨询,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1]
日常注意
患儿家长应配合各种治疗,做好患儿日常注意生活中的维持和支持治疗。应密切关注患儿呼吸功能衰退迹象。发现问题应随时就医。
预防
对于有家族病史人群,对高风险胎儿应进行产前诊断,及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