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性哮喘
概述
部分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会诱发剧烈的哮喘发作,这种对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耐受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发病率为 3%~8%,在有鼻息肉和鼻窦炎的哮喘患者中,阿司匹林诱发哮喘发病率可高达 40%。全球范围内阿司匹林诱发哮喘占哮喘患者总数的 4%~28%,发病年龄在 20~50 岁左右。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可因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物诱发;也可在患者原有哮喘和/或鼻窦炎史的基础上,因服药引起哮喘急性发作。诱发阿司匹林性哮喘的药物主要有水杨酸类(阿司匹林)、吲哚类(吲哚美辛)及丙酸类(布洛芬),少见的药物为扑热息痛、甲氧萘丙酸及二芳基咪唑(塞来昔布)等。
本病分为哮喘基础型、鼻炎基础型、启动型。
在服药 5 分钟到 2 小时或稍长时间后,即引起剧烈哮喘。哮喘发作一般很重,常伴有紫绀、眼结膜充血、大汗淋漓、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或出现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出荨麻疹,严重的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丧失、死亡。
本病治疗包括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脱敏治疗、药物治疗及鼻部疾病治疗等。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茶碱类(如氨茶碱、多索茶碱)、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阻滞剂(如扎鲁司特和孟鲁司特)、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能药物等。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严重者大汗淋漓、端坐呼吸、口唇发紫,最严重者可因休克、意识丧失、窒息而死亡。
本病的临床表现较其他类型哮喘更为严重,病程发展迅速,急性发作时常威胁生命,应予以重视。而预防此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再次应用可疑的致喘药物。
症状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典型的表现是在服药 5 分钟到 2 小时或稍长时间后,即引起剧烈哮喘。哮喘发作一般很重,常伴有紫绀、眼结膜充血、大汗淋漓、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或出现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出荨麻疹,严重的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丧失、死亡。
阿司匹林性哮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阿司匹林性哮喘的常见症状在服用解热镇痛药 5 分钟至 2 小时即会引起剧烈的哮喘发作,主要包括:
口唇紫绀;
眼结膜充血;
大汗淋漓;
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烦躁不安;
鼻部症状: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
阿司匹林性哮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鼻息肉:约有 53% 的阿司匹林诱发哮喘患者有鼻息肉,息肉多为双侧。
鼻窦炎:约有 87% 的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有鼻窦炎。
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有的患者在哮喘发作的同时可出现严重的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
休克、昏迷、呼吸暂停:严重的患者出现血压下降、休克、意识丧失、昏迷、呼吸暂停,甚至死亡。
病因
阿司匹林性哮喘可因服用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物诱发;也可在患者原有哮喘和/或鼻窦炎史的基础上,因服药引起哮喘急性发作。
阿司匹林性哮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诱发本病的药物可分为两大类(两类药物均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的功效,只是药理作用的强度不同。诱发本病的药物间存在着明显交叉性):
水杨酸类: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药;
其他抗炎镇痛药:如吲哚类(吲哚美辛)及丙酸类(布洛芬),少见的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甲氧萘丙酸(萘普生)及二芳基咪唑(塞来昔布)等。
哪些人容易患阿司匹林性哮喘?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阿司匹林性哮喘:
鼻窦炎、鼻息肉、鼻炎的患者。
对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不耐受,即有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物“过敏”史。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阿司匹林性哮喘:
女性:虽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该病更多见于女性患者。
年龄:此病的发病年龄多在 20~50 岁左右,近年来也可见到儿童患阿司匹林性哮喘者,但不多见。
就医
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物数分钟至 2 小时内,出现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出荨麻疹,甚至是出现紫绀、眼结膜充血、大汗淋漓、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等情况时请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口唇发绀;
眼结膜充血;
大汗淋漓;
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烦躁不安;
喷嚏、流涕、鼻塞、鼻痒;
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大汗淋漓
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烦躁不安
荨麻疹
意识丧失
休克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阿司匹林性哮喘?
医生主要通过详细的病史、体检辅以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过敏反应的特殊检查)来确诊阿司匹林性哮喘。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病史问诊:由于该疾病是由药物诱发,详细询问病史和服药史,对诊断和下一步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如果符合以下特点,需高度重视:
服用解热抗炎镇痛药后迅速引起哮喘发作,服药与哮喘发作之间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即每次服药后在很短的潜伏期内诱发哮喘发作,好转后再次应用又会引起相同或更严重的发作。
诱发哮喘发作的药物间存在明显的交叉性。
首次阿司匹林性哮喘发作后,每次服用这类药物都有发作。
体格检查:对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一定要进行仔细的鼻腔检查,重点检查有无鼻息肉。
影像学检查:
对所有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都应常规拍摄鼻窦 X 线像。多数可见窦腔黏膜增厚或息肉状增生,严重病例见上额窦积液或全鼻窦炎。
鼻窦 CT 检查可更清楚的显示鼻息肉或鼻窦炎,有必要时进行此项检查。
过敏反应的特殊检查:
常见吸入物皮肤试验和常见食物皮肤试验多呈阴性。
总血清免疫球蛋白 E(IgE)正常或偏高。
阿司匹林激发试验: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可能诱发严重的支气管痉挛,有一定危险,故必须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在作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其他抢救准备的条件下实施。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
有哪些不适症状?如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出荨麻疹,甚至出现紫绀、眼结膜充血、大汗淋漓、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等?
不适的感觉是否由什么明显的因素引起?
这些不适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持续了多长时间?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接受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有无药物过敏史?
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阿司匹林性哮喘?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哪些药物我不能使用?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阿司匹林性哮喘的治疗包括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脱敏治疗、药物治疗及鼻部疾病治疗等。
药物治疗
β2 受体激动剂: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呼吸道痉挛。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等。
茶碱类:不仅是支气管扩张剂,同时也有抗炎作用,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静脉注射氨茶碱、多索茶碱等。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阻断剂:是治疗阿司匹林性哮喘的一线药物,改善过敏性鼻炎的鼻塞症状,减少昼夜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主要药物有扎鲁司特和孟鲁司特。
糖皮质激素:吸入激素是目前提倡的抗炎方法,当病情严重时需口服激素或静脉激素;口服宜选用中效激素如泼尼松、醋酸曲安奈德等;静脉激素多选用起效快的短效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甲泼尼松;一般不提倡长效激素。
抗胆碱能药物:阻断因吸入刺激物引起的反射性支气管收缩。如异丙托溴铵。
色甘酸钠气雾剂:可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其脱颗粒和释放介质。
酮替芬:可抑制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和慢反应物质。
手术治疗
鼻息肉和鼻窦炎的治疗:当鼻息肉较大,造成鼻塞时,应手术摘除,但术后极易复发,反复手术多达 10 余次者并不少见。鼻息肉摘除后,鼻窦炎也继之好转。
其他治疗方法
为防止危及生命的反应出现,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应避免接触阿司匹林和其他抑制环氧化酶-2(COX-2)的药物(如塞来昔布)。
“脱敏”治疗:对于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来控制哮喘症状,或常规治疗难以改善鼻部炎症和鼻息肉病变,或因其他疾病而需服用阿司匹林的阿司匹林诱发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以期控制哮喘的复发,在进行阿司匹林脱敏时,一定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因意识丧失、休克、窒息而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很好地控制哮喘症状和鼻部病变。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鼻息肉摘除术的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全麻手术清醒后回至病房采用半卧位安静休息,因鼻腔有填充物填塞,需张口呼吸,因术中失血,要多饮水,保持口、鼻腔湿润;填充物取出后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关键,应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吸入治疗方法;一定要长期吸入,持之以恒。而 β2 受体激动剂气雾剂(如特布他林雾化剂、沙丁胺醇气雾剂)是在出现症状时使用,不必每日使用;在喘息发作时应先吸入 β2 受体激动剂,等喘息平息后再吸入激素。
复查:因鼻息肉摘除术后极易复发,需每年至医院进行 1~2 次的复查。
饮食:避免食用含柠檬黄染料的食物;避免食用偶氮类和非偶氮类食物染料、亚硝酸盐以及味精;尽可能少食用带有人工色素、防腐剂、调味剂、添加剂的食品,如罐头、方便面等。
运动:患者日常注意可参加适量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
其他:对于有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等解热镇痛药过敏史的患者,应该避免再次接触此类药物。
预防
避免服用可能诱发本病的解热镇痛药物和有关化合物是预防阿司匹林性哮喘的关键。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哮喘患者如遇到发热,首先应采用物理降温和使用中药退热,不宜贸然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要熟悉各种复方制剂的成分,避免误用含有解热镇痛药物的复方制剂。
在使用带黄色饮料时,如橙汁、汽水等时,应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如确有发作,应避免再食用含柠檬黄染料的食物。
避免食用偶氮类和非偶氮类食物染料、亚硝酸盐及味精。
尽可能少食用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调味剂、添加剂的食品,少食罐头、方便面等食品。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对于有食物及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等药物。如果必须使用,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严密观察,做好抗过敏措施。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