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是什么?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怎么办?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症状有哪些?

呼吸系统虽然位于体内,但作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其整体与外界相通。所有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化学物质或病原体都可能进入呼吸系统,引发损伤和感染。因此,呼吸道疾病(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是临床最常见的一个疾病大类。任何地区、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在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呼吸道疾病。尤其在经济落后、环境拥挤、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发病率通常会更高。如果患者未能得到早期、有效的诊治,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会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可能是由于呼吸道和肺组织,受到香烟烟雾或其他污染物中有害气体或颗粒的长期刺激,形成持续的慢性炎症反应,逐渐破坏肺部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持续气流受限,呼吸困难。哮喘:是儿童阶段最常见的慢性病,全球大约有 3 亿哮喘患者,且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哮喘发病可能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的呼吸道会形成慢性炎症,并对外界刺激呈现高反应性,病情发作时往往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整个呼吸道,上至鼻腔、咽喉,下至肺部支气管,都可能受到病原体的感染,这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为主,肺部感染以细菌为主。肺结核:90%以上的致病菌是结核分枝杆菌。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内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而且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以及耐药菌株的不断涌现,肺结核的防治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肺癌:肺癌可能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吸烟和二手烟的毒害。目前我国是全球肺癌大国,可能也与之有密切的关系。改善肺癌临床疗效的关键是早筛查、早诊治,假如病情进展晚期,则通常预后不佳,生存时间有限。其他:其他临床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还包括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病等。

别称

寰枢椎骨折脱位

概述

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是由于暴力损伤寰枢椎及其椎间关节和韧带,使寰枢椎正常解剖结构被破坏,导致的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引起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脊髓受压症状的上位颈椎骨折脱位。

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和老年人。成年人、儿童多系高能损伤导致,脊髓损伤程度相对较重。老年人多因摔伤导致。

该病主要由头颈突然向前用力屈曲、垂直暴力作用导致横韧带断裂、齿骨突骨折和继发的寰枢椎脱位引起。

典型表现为颈部疼痛、肌肉痉挛、颈部僵直,活动受限。严重者因脊髓明显受压,多于受伤现场死亡。

依据受伤程度的不同,轻症者接受非手术治疗,即颅骨轻度过伸和头环背心外固定位牵引。严重骨折脱位者需接受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式为经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和经前路齿状突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的难点在于复杂骨折的复位和坚强内固定。

本病使寰枢椎稳定性丧失,长期微动易使颈髓受反复牵拉,导致颈髓受损。早期脊髓严重受损,可直接致死。

该病多因交通事故产生和外伤导致,注意交通和户外安全是预防骨折脱位伤的主要方法。

症状

该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横韧带是否完全断裂,以及脊髓受压情况。头颈部倾斜、疼痛和僵直是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最典型的的症状。若合并脊髓受压,会出现脊髓休克、四肢瘫、呼吸障碍,甚至死亡。

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的常见症状包括:

局部症状:单侧脱位者,头颈部向健侧(没有脱位的一侧)倾斜,颈部疼痛、肌肉痉挛(异常的肌肉收缩),继而导致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根据颈部倾斜的体位与肌肉痉挛的程度可伴有枕大神经或耳大神经疼痛等症状。双侧脱位者,头部向前倾斜、张口困难、咽壁隆起,说话不清。

全身症状:该类症状即为脊髓压迫症状,极少发生。根据脊髓压迫程度的不同,可表现为:最严重为颈髓受压明显,累及呼吸中枢者,表现为呼吸肌全部瘫痪,极度呼吸困难,可于损伤当时死亡;较重者表现为四肢瘫痪 、二便失禁(无法控制大小便排便)、呼吸障碍;较轻者表现为一过性神经损伤,即短暂肢体瘫痪或无力,短期内可好转。

迟发性神经症状:骨折脱位当时或伤后早期无明显症状,但由于存在上位颈椎不稳,患者未引起重视,随头颈部活动量增加而逐渐出现的神经症状。

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卧床并发症包括:

压疮:该病治疗需要制动,长期卧床导致骶尾部、足跟等处长期受压,出现皮肤软组织缺血坏死。

泌尿系感染:伴有肢体瘫痪者的尿道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肌肉)瘫痪,不能自主排尿,易于出现泌尿系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高位颈脊髓损伤者呼吸困难,长期卧床,痰液不易咳出,继而易出现呼吸系统感染。

病因

该病多因患者头颈突然向前用力屈曲、垂直暴力作用导致横韧带断裂、齿骨突骨折和继发的寰枢椎脱位引起。

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头颈部前屈暴力:此暴力可导致应力过度集中在寰椎横韧带,而齿状突正好被寰椎横韧带所包绕。所以,该处过度集中的应力形成一种“切割力”,最终导致横韧带断裂,齿状突骨折。

垂直暴力:头颈前屈的惯性导致的垂直暴力或前屈时收到外界暴力,亦可导致恒韧带断裂、齿状突骨折,从而导致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

哪些人容易患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

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

长期户外危险作业者:如高空、工地作业等从业者,是高坠伤、坠物砸伤高风险者。

长期驾车乘车者:该类人群是交通意外事故高风险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有明确外伤史,如高速行驶的车辆状态下急刹车、头颈部遭受重物打击、高空坠物砸伤、主动或被动猛然屈颈,同时出现颈部、一侧耳部、下颌区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应尽早就医排除上位颈椎骨折脱位。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有上述明确外伤史,伤后早期出现四肢无力、瘫痪,甚至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拨打 120,同时在患者仰卧位下固定或保护颈部,不得随意搬动患者。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

医生通过外伤史并结合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同时联合 X 线、CT、MRI 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X 线检查:为骨科最常用的检查。医生通过张口位 X 线检查可观察到枢椎齿状突与寰椎左右两枚侧块间距,根据间距距离长度以及是否对称,可初步判断骨折脱位情况。

CT 检查:为骨科常规检查。CT 可以从三维层面观察颈椎骨折脱位情况,同时为排除是否伴有寰枢椎椎弓骨折、上颈椎畸形以及细小隐匿骨折,从而尽量避免漏诊误诊。

MRI 检查:为判断脊髓损伤情况。通过此项检查,可清晰显示骨髓信号与压迫程度 [4]。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外伤史及既往的全身病史

什么时候受的伤?

怎么受的伤?伤后是否制动?是否有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不适?

就诊前是否已经接受过治疗?用的什么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么?

需要治疗么?

能否保守治疗?

需要手术治疗吗?

有什么手术方案?

为什么颈椎骨折,但四肢瘫痪了?

手术治疗有什么并发症?

术后肢体、大小便功能可以完全恢复吗?

治疗

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寰椎横韧带受损严重程度、预计复位的难易程度、复位后颈椎稳定性以及脊髓受压程度。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对症治疗,多用于暂无手术指针的患者,如寰椎横韧带完整性尚存,如部分撕裂、韧带拉长松弛,无脊髓受压或仅有轻微脊髓受压症状者。

控制疼痛的药物:塞来昔布、艾瑞昔布、洛索洛芬钠等,可以有效控制轻中度疼痛,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

甲钴胺:主要作用为营养神经,由于伴有感觉异常、麻木和脊髓轻微受压等神经症状的治疗。

甘露醇:脱水药物,适用于受伤时骨折水肿、血肿要脊髓和脊髓水肿的组织脱水消肿治疗。

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以通过抗炎、减少血管扩张、免疫抑制等方式对脊髓起到保护作用。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重建寰枢关节稳定性,避免高位颈髓在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情况下反复牵拉刺激所导致的颈脊髓病。因为高位颈髓损伤可以导致截瘫,故而非手术治疗后寰枢椎稳定性无法维持者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

经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手术的目的在于整复骨折脱位,同时对寰枢椎稳定性提供坚强内固定。该类手术发展历史最长,术式较多,最为成熟,但融合后会丧失寰枢椎旋转功能。适用于严重寰枢椎脱位难以复位、寰椎侧块或枢椎关节突骨折等患者。

经前路齿状突空心钉内固定术:手术的目的是通过空心钉复位齿状突骨折,并且保留了寰枢椎屈伸、旋转功能。但该术式适应症较严格,适用于寰枢椎横韧带完整性尚存、部分齿状突骨折的患者。

其他治疗方法

颅骨轻度过伸位牵引,牵引 3~5 天后若症状缓解、经床旁 X 线证实寰椎复位后改用头环背心外固定,并定期复查 X 线。

疾病发展和转归

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主要取决于寰枢椎稳定性和脊髓受压程度。大多数患者脊髓损伤程度轻微,但对于严重颈脊髓损伤患者多受伤现场死亡。

该病若经正规治疗者,大都能够获得满意疗效,其手术并发症主要为术区椎体活动度丧失,较正常人易出现早期椎体退变。

若罹患该病而未能及时诊断治疗,部分轻症者会出现颈部疼痛、僵硬症状加重,甚至出现麻木、感觉异常、脊髓休克甚至瘫痪;重症者可能遗留难以恢复的脊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饮食无特殊,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如低盐、低糖、体脂饮食。术后早期活动减少可增加纤维素摄入,如绿色蔬菜、粗粮等,同时增加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鱼肉等,有助于伤口愈合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术后常用药物为消炎止痛药,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若既往无胃病病史,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胃痛,需立即停药,并及早就诊。另一类药物为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耐受性良好,偶有皮疹、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停药一般可恢复。

复查:术后一般复查颈椎 X 线、CT,同时由医师查体评估恢复情况。复查间隔:术后第 1 年,前 3 月内,每月 1 次,之后每 3 月 1 次;1 年后,一般 3~6 月 1 次。

术后注意事项:若诊断该病经保守治疗者,严格遵医嘱制动、颅骨牵引应注意针道周围软组织清洁干燥,若有渗液需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术后应严格定期复查随访。

预防

本病的病因多为颈部突然前屈位和/或颈后方垂直暴力作用,多见于交通意外伤。目前对于外伤骨折的预防主要是避免颈部外伤,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预防方式如下:

提高户外危险作业风险防控:如高空、工地等从业者,应注意施工及作业安全,配套防护措施,避免高坠伤、坠物砸伤。

安全驾车乘车:规范安全驾车乘车,遵守交通法规,尽量避免交通意外事故。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冬凌草片(济药)的功效与作用-冬凌草片(济药)说明书

2023-8-3 4:34:42

保健

多喝咖啡可降低皮肤癌的风险

2023-9-25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