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冲击伤
概述
爆震伤是以爆炸冲击波为主的,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引起的机体损伤,常伴爆炸、燃烧产生的高热以及化学物质所致的烧伤。
国家安监局统计显示,近 10 年较前期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爆震伤主要由生产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造成,常见于化工厂、矿山、燃油爆炸、炸药爆炸、天然气爆炸、爆竹工厂爆炸等。
传统爆震伤可分为以下 4 种类型,即以冲击波为主要致伤原因的一类爆震伤,以破片、弹道伤为主要致伤原因的二类爆震伤,以钝挫伤为主要致伤原因的三类爆震伤和以烧伤为主要致伤原因的四类爆震伤。
根据受累器官的不同,主要症状也不同。
肺爆震伤: 2 小时内胸痛、胸闷或憋气感、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难,严重者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部分伤者可出现典型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低血压”等肺冲击伤三联征。
腹部冲击伤:腹腔内出血和腹膜炎。腹腔内出血以实质脏器破裂,如肝、脾破裂和血管伤为主;腹膜炎由胃肠空腔脏器破裂,内容物流入腹腔所致。
耳爆震伤: 表现为听力丧失、耳鸣、耳痛、眩晕、外耳道出血等。
眼爆震伤:眼有烧灼感、畏光、视力模糊等,严重者可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失明。
严重的心脏冲击伤:可导致急性左心衰竭,表现为突发性端坐呼吸。
治疗原则:请医生尽快完善创伤评估,输血输液以维持平稳的生命体征以及内环境。病情严重者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局部伤口及时清创处理,根据受伤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爆震伤临床以肺部损伤最常见,可导致肺挫伤、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腹部爆震伤可导致肝脾实质器官破裂以及胃肠空腔脏器穿孔。眼耳爆震伤可导致眼耳部分损伤、穿孔。爆震伤还可合并热烧伤及化学烧伤,严重时危及生命。
由于该类伤常由于生产生活意外引发,预防重于治疗,首先各生产部门应严格遵循各项生产规章制度,做好安全生产及防护工作;其次,安全监督部门应加强安全知识培训,监督落实安全措施到位。
症状
爆震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主要症状为肺部挫伤、呼吸困难,严重者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脾胃肠挫伤或穿孔;眼及耳挫伤,鼓膜穿孔;以及合并有肢体骨骼、组织的多发伤和理化因素所致的混合伤。
肺部损伤:较轻者仅有短暂胸痛、胸闷或憋气感;较重者可出现咳嗽、咯血或血痰;更严重者甚至可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发绀、躁动不安、抽搐以至窒息等。口鼻部会流出大量血性泡沫样或血性液体,伤后 2 小时 内可有呼吸困难或不适,但伤后数小时至 24 小时 内可能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部分伤者伤后可能出现典型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低血压”等肺冲击伤三联征,肺爆炸冲击伤常合并气胸、血气胸和多发性肋骨骨折等疾病,并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腹部冲击伤:若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如肝、脾破裂和肾脏挫裂伤,出血量大且迅速者可能出血、休克甚至死亡;若空腔脏器(胃肠)破裂致弥漫性腹膜炎,大多数伤者有恶心呕吐,可发生血尿、血便等,查体有压痛、反跳痛、腹肌强直等腹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耳冲击伤:出现听力丧失、耳鸣、眩晕、外耳道出血等。大多数耳冲击伤出现耳鸣,常出现单侧中耳损伤,表现为眩晕,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内耳损伤则一般为双侧。内耳损伤少见。部分伤者出现恶心呕吐或前庭功能障碍。创伤性鼓膜穿孔表现为耳鸣、耳痛、听力下降或消失、血样或水样分泌物等。爆震伤也可引起圆窗和卵圆窗破裂而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合并颞骨骨折时,外耳道可出血,并伴耳鸣、脑脊液耳漏。
心脏爆震伤:轻者可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率增快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表现为突发性端坐呼吸、发绀、咳泡沫样或粉红色痰,大汗淋漓,两肺布满干性和湿性啰音等;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当场猝死。
眼爆炸冲击伤: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或丧失,轻者仅出现畏光、烧灼感、视力模糊,严重者发生一过性失明甚至永久性失明。
肢体组织多发伤和理化因素所致混合伤:主要为二类爆震伤,如爆炸引起碎片、残骸导致相应肢体部位受伤,以及热力、化学物烧伤等。
爆震伤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肺部感染:肺部挫伤、出血者,可继发肺部感染。
腹腔、泌尿系感染:肝脾肾破裂出血者,可能继发腹腔及泌尿系感染。
中耳炎:中耳积液者,常出现中耳炎。
器官功能不全:严重爆震伤,尤其出现大出血继发失血性休克者,常继发急性肾、呼吸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肾功能衰竭、凝血病。
病因
爆震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爆震( 烧) 伤主要由生产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造成,常见于化工厂、爆竹工厂、矿井、采石场,炸药爆炸、燃油爆炸失火合并天然气爆燃,以及极少数人为恐怖伤害事件等。
矿山、采石场等需要爆破的工作场所使用爆炸药物不当;
化工厂以及爆竹工厂未严格遵循危险物品管理条例及遵守安全生产流程;
燃油及天然气爆炸:燃油(气)运输、输送及使用过程中,使用不当发生意外爆炸;
极少数人为恐怖伤害事件。
哪些人容易发生爆震伤?
矿山、采石场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
化工厂以及爆竹工厂的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
长期从事燃油及天然气运输、输送、管理的人员及使用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或拨打 120?
位于爆炸现场及周边,同时出现呼吸、腹部及听力系统、眼及躯体四肢功能障碍等症状。
出现胸痛、胸闷、心悸、气促,咯血或血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咳泡沫样或粉红色痰,大汗淋漓等。
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血尿、血便,乏力、全身湿冷等。
出现失血性休克,如皮肤湿冷、大汗等。
出现听力丧失、耳鸣、眩晕、外耳道出血。
出现畏光、眼烧灼感、视力模糊,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建议就诊科室
先入急诊外科就诊,根据受伤严重程度,轻者对症处理,留观输液;病情危重者需开启创伤救治绿色通道,高级生命支持。
医生如何诊断爆震伤?
根据爆炸的强度及方向,结合患者所处爆炸现场的具体位置,当出现呼吸、消化、心、脑、眼及神经等相应系统损伤的临床症状时,需考虑爆震伤的诊断,医生会建议完善相应受累系统相关生化及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肺部爆震伤: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病情严重者,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肺部 X 光片或 CT 检查可见肺斑片状高密度影。
腹部爆震伤:肝脾破裂出血时,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明显下降,腹部 B 超及 CT 提示肝脾破裂及腹腔游离液体;胃肠穿孔时,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腹部立位平片或 CT 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耳冲击伤:可行内镜检查,明确是否有鼓膜穿孔、外耳道损伤。听力测试及纯音听阈检测明确听力下降及具体原因,必要时 CT 检查,明确是否存在中耳积液、颞骨骨折。
心脏爆震伤:患者心率快,心肌酶、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损伤。严重者心脏彩超提示射血分数下降。
眼冲击伤:验光视力下降,可能需进行眼底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爆炸物性质?伤员与爆炸中心的距离以及方向?
所处环境是否存在潜在的毒性物质暴露?
爆炸环境开放?密闭?还是在水下?
爆炸时头、耳相对于爆炸点的位置?是否具备外部防护设备?
是否存在呼吸困难、腹痛、心悸乏力、听力下降、视力下降等?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做哪些检查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原则:损伤控制、预防制感染、器官功能支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损伤控制
肝脾肾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需输血,同时进行损伤控制(介入或开放)手术;胃肠穿孔者,酌情行穿孔修补或造口术;肢体外伤出血及骨折者,行清创止血,同时外固定;眼外伤者,第一时间清创、引流,穿透严重者必要时摘除眼球。
预防控制感染
肺部严重挫伤、咯血者,腹部空腔脏器穿孔者,眼耳明显穿透伤者,以及四肢开放性损伤者,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器官功能支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呼吸困难者,医生可能会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者经鼻高流量吸氧,病情严重者需要行气管插管以辅助呼吸。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在输血、扩容的前提下,同时采取积极措施迅速终止出血,必要时可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充分保证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疾病发展及转归
如治疗不及时,根据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转归。轻者会出现病情加重,肺部感染、肠粘连、反复腹痛、听力下降、视力下降等。重者可能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腹腔感染、失明、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但经积极治疗后,轻中度爆震伤患者可痊愈,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病情特别严重者,虽经积极治疗,仍存在生命危险。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生产、生活中,使用完燃气时,切记关紧阀门,严防燃气泄漏。
定期对燃气管道进行检测,观察是否存在泄漏现象,定期更换老旧管道、器具。
尽量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避免在矿业及易燃易爆化工厂附近游玩。
预防
规范工业、建筑业行业标准,防止发生爆炸意外。
规范民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生产及使用,相关生产企业应有应急预案措施。
使用民用易燃易爆品时,严格按照流程操作,避免发生爆炸。
防止汽车汽油机意外爆震,做好汽车日常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排除,汽车使用者应使用汽车制造厂规定牌号的汽油。
发现爆炸前,尽早躲避,如来不及躲避,立即就地或在附近凹地处卧倒。这样,处在扇形冲击波以外的死角区,可减轻或免遭冲击波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