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过敏性口炎
概述
变态反应性口炎,是指过敏体质者与一些致敏物质接触后,发生变态反应,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口腔黏膜炎症性疾病。
儿童、成人均可患病。
主要危险因素为反复或长期接触可疑过敏原。过敏原包括某些药物、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甚至一些牙科常用的材料等。
变态反应性口炎主要指药物变态反应性口炎和接触性过敏性口炎。
症状轻微者,仅表现为局部黏膜红肿,严重者出现口腔黏膜大面积糜烂、渗血,甚至出现皮肤风疹、红斑等。
主要治疗方法为抗过敏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最主要的预防方法。
症状
变态反应性口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症状轻微者,仅表现为局部黏膜发红,或面部疏松区肿胀、麻木;严重者出现口腔黏膜大面积糜烂、渗血,甚至出现皮肤风疹、红斑,以及全身其他部位的伴随症状。
变态反应性口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接触性口炎:表现为与致敏物质直接接触的部位,及周围黏膜红肿、起疱、糜烂,引起疼痛。
药物过敏性口炎:表现为口腔黏膜数目不定的水疱,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皮肤、生殖器也可能同时出现红斑。再次发作时往往出现在同一位置。
变态反应性口炎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变态反应性口炎具有自限性,可以自行恢复或抗过敏治疗后恢复。极少数患者发作时可能并发喉头水肿,影响呼吸,甚至引起窒息而威胁生命,需要警惕。
病因
过敏体质患者,由于口服、吸入、局部涂擦等不同方式,接触到过敏原后,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从而导致黏膜及皮肤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多属于速发型变态反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过敏原与机体接触,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但不发病。第二个阶段再次接触同一过敏原,机体迅速产生变态反应,从而发病。
变态反应性口炎的常见过敏原有哪些?
可疑药物: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类最常见。
可疑食物:调料、坚果、海鲜、蛋类等。
寒冷刺激、紫外线照射、创伤以及情绪因素。
牙科治疗中常用的材料、漱口水,甚至牙膏等。
哪些人容易患变态反应性口炎?
药物变态反应性口炎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个体因素相关,大部分仅发生在过敏体质患者。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导致多形红斑最常见的致敏原因。
就医
当突然出现头面部肿胀,或突然出现口内黏膜大面积糜烂、结痂、出血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门诊就医:
突然出现头面部肿胀;
突然出现口内黏膜大面积糜烂、结痂、出血等;
皮肤同时出现风疹、水疱、红斑等。
若接触可疑过敏原后,自觉呼吸困难,应紧急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口腔黏膜科
变态反应科
医生如何诊断变态反应性口炎?
医生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辅以血常规检查。根据突然发作的急性疾病,发作前有可疑过敏原接触史,血常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参考临床症状来诊断。疾病愈合后可以进行过敏原筛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发作多久了?
发作前有没有接触过以往未接触的食物?
近期服用过什么药物?
有无皮肤、生殖器的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如何治疗?多长时间病能好?
什么可能是我的过敏原?
能预防吗?
治疗
治疗原则: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局部用药促进愈合,防止继发感染;全身抗过敏治疗。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例如氯雷他定、氯苯那敏,以抑制过敏反应。
糖皮质激素:病情严重者口服、注射或静脉滴注。
支持治疗:10% 葡萄糖酸钙注射加维生素 C 口服,可减少渗出和炎症反应。
局部对症治疗:用来局部消炎、止疼、促进愈合,防止继发感染。用 0.05% 氯己定溶液,0.1% 依沙吖啶溶液含漱,局部涂抹口腔溃疡散等外用药物。
其他治疗方法
追查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防止再次使用致敏药物或接触可疑致敏物质。
疾病发展和转归
变态反应性口炎经局部对症、抗过敏治疗后,能够彻底治愈,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生活要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疾病发作时应注意全身支持治疗。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多饮水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
进食软食以及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
服用维生素进行支持治疗。
预防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最主要的预防方法。初次发作时应尝试寻找可疑过敏原,一旦确定,避免再次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