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放射性肾损伤,放射性肾病
概述
放射性肾炎是指肾脏受到辐射照射后,出现的肾小管上皮变性或缺失、肾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纤维化病变。
本病好发于腹部肿瘤长时间进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患者。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对睾丸、卵巢、腹膜后的淋巴瘤、成骨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或腹腔内转移瘤进行放疗。5 周内肾脏所受的照射剂量超过 23GY(格瑞)时,有发生本病的风险。
根据临床特点,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类。
主要症状包括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贫血、肾功能衰竭、肾脏缩小、心脏扩大、喘憋、头痛等。
根据起病的急缓及肾功能损伤的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必要时需行血液透析治疗。
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目前对肾脏辐射损伤无特效治疗,但目前肿瘤的放疗仍为不可缺少的方法,因此需进一步改进放疗技术,加强防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症状
肾损害的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呈正相关。接受照射剂量较小者,其潜伏期较长,多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轻度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放射性肾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放射性肾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呼吸加快>20 次/分、全身乏力、疲倦。
头痛偶伴恶心、呕吐、不爱吃饭、出冷汗等。
心率加快>100 次/分、胸闷、喘憋(胸口处有喘不上气的感觉)。
水肿,可表现为颜面部及双下肢,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少尿 尿量<400 毫升/天,无尿 <100 毫升/天。
尿液中大量泡沫或尿液发红、夜间起夜次数增加等。
放射性肾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放射性肾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病情可逐渐进展,最终导致肾缺血、肾功能严重损害,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衰竭,严重时可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肾功能衰竭
重症感染
心力衰竭
恶性高血压
肾小管坏死
病因
放射性肾炎与照射剂量、体积、照射时间及分割次数有关。一般认为照射剂量越高、照射体积越大、分割次数越少、照射病程越长,放射性肾损伤的发生率越高。
放射性肾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主要是腹部脏器的肿瘤(如睾丸、卵巢、腹膜后淋巴瘤)、成骨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或腹腔内转移瘤等在接受放疗时未及时保护肾脏。如 5 周内肾脏所受的照射剂量超过 23GY(格瑞)时,可发生本病。
哪些人容易患放射性肾炎?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放射性肾炎:
恶性肿瘤患者需长期接受放疗:大量接受放射性照射之后易发生慢性间质性肾炎。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放射性肾炎:
长期在有辐射源区域工作的人群:长期受辐射源影响,可增加患病率。
免疫力低下者:免疫力低、体质弱者,易患此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或者长期从事有放射源(辐射源)的工作人员,应每年定期查肝肾功能。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现恶心、呕吐、血尿、高血压、水肿、尿中泡沫、尿液发红、全身乏力等。
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严重全身水肿。
哪些情况需要紧急就医或呼叫 120:
突然出现头痛或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
呼吸困难,夜间可被迫憋醒,急性喘憋等。
突然出现少尿。
呼气中带有氨臭味。
建议就诊科室
肾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放射性肾炎?
当医生怀疑放射性肾炎时,可以通过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主要用于监测有无贫血及贫血类型。
尿常规:尿常规检查主要观察有无镜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肾功能检查:主要应用于观察血清中肌酐及尿素数值,确定有无肾功能损害及损伤程度。
影像学检查:泌尿系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肾脏体积大小,用于判定急慢性肾损害的常用方法。
肾脏病理活检:肾穿刺活检术,肾活检为诊断的金指标,主要用于诊断肾损伤的原因、类型。发生急性放射性肾炎时,其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和小管变性、间质水肿和出血。慢性放射性肾损伤其病理可见严重血管硬化,肾小球缩小并有系膜硬化,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表现。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接受放疗多久了?
什么时候发现有这些症状的?
肿瘤的原发病灶在哪里?
近期有没有觉得全身无力、食欲不振?
有没有夜间睡觉憋醒?
既往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的病史?
目前尿量如何?有无夜间尿量增加?
还有身体那些部位不舒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这些症状会一直影响我的生活吗?
我在家可以做些什么?
有什么不能做的?
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如果需要血液透析会对生活造成什么的影响?
治疗
放射性肾炎目前还无法完全治愈。但有效规范的治疗,能够消除放射性肾炎的症状,维持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发生严重肾功能衰竭时,可行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必要时可考虑行肾脏移植术。
药物治疗
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为补充肾脏损伤后缺失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常见药物为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厄贝沙坦、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可起到降压、降低蛋白尿,延缓放射性肾损伤的进展。对于血肌酐>265 微摩尔/升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可降低心脏对血液的需求,减轻心脏负荷,还可以减少肾脏高灌注状态,延缓肾功能进展。
利尿剂:如呋塞米、双氢克尿噻、螺内酯等,可减轻水肿。但如血肌酐升高且伴高钾血症患者,应禁用螺内酯治疗。
强心药物:如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地高辛等,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促肠道排毒药物:如尿毒清颗粒等,可促进肠道排毒,降低血肌酐,改善肾功能。
手术治疗
单侧肾炎和肾缺血、且有恶性高血压者,可考虑行单侧肾切除术。造成慢性肾损害的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必要时需行肾移植手术。
血液透析:主要是通过对流、弥散的方式,将患者体内的毒素通过透析器过滤出体外。主要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重度水肿等患者,减轻肾脏负担。常见的血液透析通路有:股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术、动静脉内瘘手术等。
股静脉置管术:主要用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需紧急血液透析患者,于股静脉处行临时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置管术:主要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
动静脉内瘘手术:于头静脉、桡动脉远端行血管吻合,主要针对血管条件好、需长期血液透析的肾损害患者。
肾切除手术:主要针对于一侧肾脏损伤、肾缺血且伴恶性高血压患者。目的是使患者血压维持至原有水平,改善病情。
肾移植术:又称换肾,就是将健康者的肾脏移植给有肾脏病变并丧失肾脏功能的患者。主要目的是避免血液透析,增加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治疗
停止放射物质及其他物质对肾脏照射,减轻肾脏损伤。
疾病发展和转归
放射性肾炎表现为蛋白尿等轻型患者,很少会危及生命,一般停用放疗,且积极应用药物治疗后可缓解。
但放射性肾炎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如果不及时治疗,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严重时可出现尿毒症、心力衰竭、恶性高血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后再适量活动。
对于已经血液透析的患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注意置管处的卫生防护,避免管路滑脱、出血等风险。
对于一侧肾脏切除的患者,应注意休息,每年定期复查肾功能。
对于肾移植患者,应注意遵医嘱定时服用抗排异药物,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定期复查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复查:患者应每 6 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及尿常规等。
饮食:对于单纯蛋白尿患者,日常注意要注意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注意低盐(小于 6 克每天)、低蛋白饮食(<0.6 克/每千克体重•天),控制肉蛋奶及水分的摄入。注意低磷、低钾饮食,蔬菜可放入热水中烫一下在进行烹饪,尽量少吃富含高钾的水果,如橘子、香蕉、猕猴桃等。
运动:放射性肾炎应注意休息,尽量减少运动量,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有肿瘤需要进行放疗的患者,尽量选择一定的保护措施,如使用防护服局部防护等。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放松心情,注意休息。
远离放射物及辐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