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原发性缺水,高渗性失水,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概述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升高,化验血钠数值> 150 毫摩尔/升,血浆渗透压> 310 毫渗量/升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生理变化。
目前缺少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提示其流行病特点及趋势。
本病最主要的原因是饮水不足和失水过多。
主要症状为口渴感、尿量减少、精神状态变差和脱水热。
主要治疗方法为及时补充液体,治疗关键点是以补糖为主、先糖后盐,治疗难点是避免转为低渗性脱水。
本病的主要危害是少尿或无尿,血压下降,肾功能受损,血肌酐和尿素氮上升,血钾升高,代谢性酸中毒严重,严重脱水者可导致死亡。
其他:最重要的是防治原发疾病,解除病因,维持多器官功能。
症状
高渗性脱水的初期症状为口渴逐渐加重,出汗及尿量减少,随着脱水程度加重,出现恶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循环不稳定表现,进一步出现休克、肾功能进行性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加重,心肌活动受抑制,最终临床死亡。
高渗性脱水的常见症状有哪些?[1]
口渴感:失去的水比丢失的钠多,细胞外液相对高渗,刺激机体负责渴觉的中枢,产生口渴的感觉,促使机体找水喝。
尿量减少:机体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个信息传到大脑,就会刺激下丘脑处的渗透压感受器,分泌一种叫抗利尿激素的物质,作用在肾脏,肾脏就会对水分吸收的多排出的少,这样尿液就会浓缩变少变黄。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机体脱水的时候,脑细胞也会跟着脱水,进而出现神志的变化,包括嗜睡、肌肉抽搐、昏迷,像干了的核桃会皱缩一样,脑组织脱水后萎缩,增加了颅骨和脑皮质间血管的张力,崩的特别紧时就容易出现破裂,进而出现脑组织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高渗性脱水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2]
随着高渗性脱水的进展,可能出现肾衰竭、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最终的呼吸心跳骤停。
肾衰竭:机体脱水引起血压下降,肾脏灌注减少,尿量减少,肌酐进行性升高,毒素不能排出体外,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进而衰竭。
代谢性酸中毒:随着机体排尿减少,血钾升高,机体排氢减少,就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而且越来越严重。
呼吸心跳骤停:严重的高钾血症和酸中毒会引起心肌受抑和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病因
高渗性脱水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饮水不足和失水过多,导致机体失去的水分超过丢失的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高渗性脱水的常见原因有哪些?[1]
水源断绝:沙漠中迷路等。
疾病等原因所致不能饮水:频繁呕吐、昏迷的患者。
过度通气经呼吸道大量失水。
经皮肤大量失水:高热或甲亢时,每小时经皮肤失水约 800 毫升。
经肾丢失水分:尿崩症或使用一些脱水药物时。
经胃肠道丢失水分:婴幼儿腹泻时丢失大量肠液。
哪些人容易患高渗性脱水?
户外工作的重体力工人:夏季炎热时大量出汗。
徒步旅行的驴友:遇上断水或迷路。
高热出汗:老年人更易出现。
某些疾病状态:甲亢、尿崩症、意识障碍、脑血管意外累及渴觉中枢。
大量腹泻:婴幼儿多见[3] 。
就医
很多疾病都会引起高渗性脱水,患者可能因不同疾病或症状前来就诊,不同患者对脱水的耐受程度不同,通常有大量失水的过程和饮水不足的情况。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是否有脱水的症状,血尿的化验结果来判断脱水的严重程度。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意识障碍或昏迷
剧烈呕吐
大量腹泻
尿量急剧减少,每日小于 400 毫升
尿量急剧增加,每日大于 5000 毫升
神志萎靡
高热抽搐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意识障碍
高热惊厥
剧烈呕吐腹泻
血压下降伴随心率加快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作为一种临床疾病状态,其诊断过程主要依据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血液、尿液等检查。
相关检查: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血液化验:血常规、生化全项、心肌酶谱、血气分析等。
尿便检查:尿常规、便常规。
心电图检查:12 导联心电图。
影像检查:部分患者需要行胸部 X 线、头部 CT 平扫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目前口渴吗?
有没有大量出汗?
有没有高热?
每日尿量有多少?
有没有剧烈呕吐?
有没有大量腹泻?
有没有心慌?
有没有犯困没精神?
有没有全身乏力?
有没有头晕?
有没有剧烈头痛?
有没有喷射性呕吐?
有没有视物模糊?
有没有全身乏力?
有没有大口喘气?
有没有出现意识不清?
有没有使用脱水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可以大量喝水吗?
喝糖水还是盐水?
一直想要呕吐,怎么办?
心慌胸闷的厉害,该怎么办?
有过头晕出虚汗,是低血糖吗?
每天尿量超过 5000 毫升,正常吗?
尿量很少,每天 100~400 毫升,该如何是好?
高热还能吃退热药吗?
脱水危险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接下来该如何治疗?
脱水有哪些危害?
为避免脱水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高渗性脱水的治疗原则:首先要防治原发病,解除引起脱水的原因,根据脱水的程度予以补液。补液的原则是以糖为主,先糖后盐,并同时治疗由于脱水引起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
葡萄糖注射液
后期予以糖盐水及其他电解质
控制原发病的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无
其他治疗方法
无
疾病发展和转归
通常,经过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去除诱因,补充液体,患者的高渗性脱水可以得到纠正,受损的器官功能也可逐渐恢复。如脱水持续加重或不适当的补液,则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及早发现脱水的征兆,并及时脱离原环境,尽快补充液体,出现症状加重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日常注意
高渗性脱水患者日常注意生活中应避免出现饮水不足和失水过多的情况。
日常注意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避免在高温环境中持续户外工作。
避免高热时大量出汗却不及时补充液体。
避免过度换气。
出现大量呕吐或腹泻时要及时补液。
及时控制原发病,如甲亢、脑血管意外、尿崩症等。
避免盲目用药,如脱水药的不合理使用。
预防
高渗性脱水的预防主要在于积极防治可能诱发脱水的疾病,在出现脱水征兆时及时补液。若遇到某些无法自行处理的情况,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每日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正常成人,每日水分(包括食物中所含的水分)摄入量不少于 2000 毫升,气温升高时还应适量增加。
处于疾病状态比如呕吐或腹泻时,可口服补液盐以避免脱水。
出现高热时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及时补充经皮肤不显性失水丢失的这部分水分,每升高 1 摄氏度,应补充的水不少于 500 毫升。
有原发疾病者应按时服药,如甲亢、尿崩症等。
观察口渴及尿量情况,及时发现脱水前兆并适时补充。
婴幼儿出现高热时除了补充液体还需要警惕惊厥[3]。
老年人出现进食进水减少,要注意观察其尿量及神志变化,以及时发现脱水征兆。
为有意识障碍的脑血管意外患者喂水时,需要注意防范呛咳及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