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蝎蛰伤
概述
蝎螫伤是指被蝎子尾部蜇伤,毒液注入人体所致的局部皮肤及全身中毒反应。
由于本病是被蝎子尾部蜇伤所致,因此患病人群分布主要与蝎子分布相关。蝎子分布于世界各地,常栖息于干燥地带,我国以北方多见,如山东、河南等地。
最主要的病因是人被蝎子蜇伤,蝎子毒腺内有强酸性毒液,其中含有神经毒素、溶血性毒素及抗凝血素,毒素可注入人体,引起皮炎和中毒症状。
该病暂无分型分期。
蝎螫伤后蜇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红肿或水疱、瘀斑,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喉水肿、吞咽困难等。
主要采取拔毒刺、清理冲洗伤口、冷敷、消炎止痛等综合治疗方法。
蝎螫伤可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喉水肿,甚至是呼吸麻痹,若治疗不及时,将危及生命。
蝎螫伤还可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性脱髓鞘损害为特征的周围神经病,国内较罕见。
症状
蝎螫伤时常出现伤口局部剧烈疼痛,伤口处出现红肿、水疱、瘀斑,还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喉水肿、吞咽困难等,严重者可引起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蝎螫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蝎螫伤的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伤口局部即刻产生剧烈疼痛,有的患者可伴有灼热刺痛感。
皮肤损伤:蜇伤后伤口处发生显著的红肿或水疱、瘀斑,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坏死,局部淋巴结快速的肿大。
全身中毒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大量出汗、吞咽困难、血压下降等,少数患者可出现肺水肿,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蝎螫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蝎螫伤后患者会出现疼痛、伤口处皮肤红肿、水疱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尿量减少
肺水肿
精神错乱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因
人被蝎子蜇伤后,蝎子毒腺内含有强酸性毒液,其主要为神经性毒素、溶血性毒素及抗凝血素等,这些毒素注入人体后,可引起皮炎和中毒症状。
蝎螫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被蝎子蜇伤:处于蝎子常栖息的干燥环境而未做好防范,人被蝎子蜇伤后,蝎子毒腺内的强酸性毒液(主要为神经性毒素、溶血性毒素及抗凝血素等),注入人体后引起皮炎和中毒症状。
哪些人容易患蝎螫伤?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缺乏安全意识的成人或儿童:缺乏防护意识,对蝎子的生活习性及环境不了解,缺乏环境卫生意识,去往山林等地应做好防护措施,日常生活中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捕蝎者、蝎子养殖人员:此类人群长期接触蝎子,易被蝎子蜇伤,平时做好安全培训,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护,随身携带应急药品,如南通(季得胜)蛇药。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疼痛
红肿
水疱
头晕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严重的全身反应: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心悸、大量出汗时应立即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蝎螫伤?
当医生怀疑是蝎螫伤时,将通常通过问诊、视诊初步确诊后,再通过皮肤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可确诊,发现虫体为最直观的确诊方法。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视诊: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全身症状可初步确诊蝎螫伤。
皮肤检查:通过检查患处皮肤有无红肿或水疱、瘀斑等皮肤改变,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感。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通过检验患者尿液,可判断有无肾功能的损伤;
血涂片:取患者的外周血做成血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血液中有虫体,即可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看清楚蜇你的东西长什么样吗?有没有拍下照片?
在什么地方被蜇的?
被蜇当时皮肤有什么改变?
被蜇后皮肤上能看到倒刺吗?
现在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自己有进行过什么紧急处理吗?
从事什么工作的?
既往有什么疾病史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
伤口什么时候会消肿?
伤口周围皮肤颜色能恢复到以前吗?
以后皮肤会不会留疤?
伤口平时在家自己怎么护理?
治疗方法是什么?多长时间能好?
以后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治疗
蝎螫伤一般采取拔毒刺、清理冲洗伤口、冷敷、消炎止痛等综合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 盐酸依米丁水溶液:蝎螫伤时注射于伤口靠近心脏那一端的皮下或伤口周围,可减轻疼痛;
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伤口,起消毒伤口的作用;
5% 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局部湿敷,可中和酸性毒汁,减轻疼痛;
2% 利多卡因或 1% 普鲁卡因:伤口处做皮下注射,可起局部麻醉、止疼的效果;
阿托品、肾上腺皮质激素:症状较严重时抢救用药,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
马齿苋、大青叶:捣烂外敷,有消炎止痛作用。
手术治疗
伤口切开术:蝎螫伤严重者需在伤口靠近心脏的部位结扎止血带,并将伤口呈“十”字形切开,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处禁涂碘酒等刺激性药物。
其他治疗方法
捆扎肢体:在螫伤上方(靠近心脏部位)约 2 厘米处,用布条或绳子将其肢体扎紧,用手自伤口周围向伤口处用力挤压,使含有毒素的血液由伤口挤出。注意捆扎肢体的布带每 15 分钟要放松 1~2 分钟。
疾病发展和转归
蝎螫伤后病程发展较快,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反应,如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呼吸肌麻痹,造成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病情较轻者一般预后良好。少数蝎螫伤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坏死、肝肾功能损伤等。
日常注意
患者应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无须精神紧张,蝎螫伤轻微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切勿随意减药或停药,相信科学,不要使用土方治疗(如自行涂抹蛋清等)。
饮食注意事项:合理膳食,清淡饮食,可进食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如汤、粥、面条等,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火锅、烧烤等),避免吃海鲜等发物。
日常注意生活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合理作息,戒烟、戒酒,保持患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其他:手术切口应保持其清洁干燥,被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户外活动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长衣,扎紧袖口裤口,减少肢体的暴露,减少去山区、树林等地活动。
预防
日常生活中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干燥,若发生蝎螫伤,请及时就医。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砖瓦、石块、杂草枯叶,使蝎子无栖息场所。夜间活动以灯光或手电筒照明,防止黑暗中直接以手触墙壁。去山区、树林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长衣,扎紧袖口裤口,减少肢体暴露。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捕蝎者、蝎子养殖人员等特殊职业者:平时做好安全知识培训,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工作时穿长袖长衣,扎紧袖口、裤腿,戴手套,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南通(季得胜)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