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结肠绞窄
概述
结肠扭转是以肠系膜为轴心,部分肠管扭曲或以肠管纵轴为中心扭曲的疾病。
结肠扭转发病率为 1.47/10 万人,乙状结肠占结肠扭转 74%~90%,死亡率为 7%~20%。
便秘、远端肠管梗阻、蛔虫病、肠粘连等疾病是该病的常见原因。
主要症状有突发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排便排气。
一般通过畸形辅助纠治扭转,如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结肠扭转如不能及时治疗,可因扭转部位缺血坏死。
多吃蔬菜和粗粮,经常运动有助于预防该病发生。
症状
突发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是结肠扭转最常见的症状。
结肠扭转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突发腹痛、腹胀:是结肠扭转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胃肠道刺激征:恶心、呕吐,是结肠扭转常见症状,当胃肠道有病变时,一般会有胃肠道刺激症发生。
无便意、肛门无排气:结肠扭转后,肠内容物不能继续随着肠蠕动下行至肛门,所以患者在一定时间内无便意,并且无气体排出。
结肠扭转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结肠扭转如不及时纠治其扭转状态,可导致肠道坏死,穿孔,导致急性腹膜炎发生。如细菌感染加重,可导致患者休克或死亡。
常见并发症包括:
腹膜炎:表现为腹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坏死性肠炎;
肠穿孔。
病因
结肠扭转主要或常见病因包括慢性便秘、肠管梗阻、蛔虫病、肠粘连、南美洲锥虫病、肠气囊肿症、硬皮病等。
结肠扭转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慢性便秘:这是结肠扭转的最常见诱因。
肠管梗阻:由于乙状结肠冗长而基底较窄,肠管梗阻的位置可能因重力作用作用发生扭转。
蛔虫病、南美洲锥虫病:当大团的寄生虫聚集在肠管某处,形成与梗阻相同的效果,容易使肠管扭转。
肠气囊肿症:以肠管黏膜下或浆膜下含有多个充气性囊肿为特征的疾病,可能也与肠管重心改变导致扭转有关。
硬皮病:硬皮病可能导致肠管纤维化,导致肠管重心改变导致扭转。
哪些人容易患结肠扭转?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结肠扭转:
男性:虽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该病更多见于男性患者。
妊娠:妊娠期妇女子宫妨碍了乙状结肠扭转自行回纳。
遗传病:该病可能与遗传有关,但是目前原因不明。
老人:年龄大的人群肠道功能减退,有患该病的风险。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结肠扭转:
肠道疾病:如慢性便秘患者、硬皮病患者、肠道梗阻患者、肠粘连患者、巨结肠症患者、肠气囊症患者等。
寄生虫感染:蛔虫病患者、南美锥虫病患者等。
就医
当患者出现突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脉搏加快、休克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突发腹痛
腹胀
恶心
呕吐
无排便
肛门无排气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脉搏加快
休克
建议就诊科室
普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结肠扭转?
当医生怀疑是结肠扭转时,将通常血常规、腹部 X 线检查、CT 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医生通过血常规白细胞水平可判断患者是否有肠管坏死。
腹部 X 线检查:医生可通过 X 线的气液状平面判断患者的梗阻状态。
CT:医生可通过观察 CT 扫描图是否有“漩涡征”或“交叉症”来评估结肠扭曲的程度。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有没有便秘史?
之前有没有肠道疾病?如肠粘连、肠梗阻?
有没有诊断出寄生虫病没有治疗?如蛔虫病、南美锥虫病?
是否应用过药物治疗及效果?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怎么引起的?
我这个年龄需不需要手术治疗?
以后会不会复发?
有没有什么预防的方法?
治疗
结肠扭转见于慢性便秘、肠道梗阻等疾病。病情不严重可通过机械方法辅助肠道再通,如病情严重,则采用手术治疗纠治扭转状态,再通过手术固定结肠,使之不易再次扭转。
药物治疗
抗生素:一般采用碳青霉烯类如青霉素 G、比阿培南等;由于感染部位在下消化道,因此多采用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如果是厌氧菌感染,通常采用头孢西丁、头孢美唑、林可霉素等。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如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则采用外科手术纠正结肠扭转状态,在恢复正常结肠正常生理位置后,同时根据扭转位置施行相应的固定术,如乙状结肠横结肠固定术、乙状结肠腹壁固定术、乙状结肠系膜固定术等。
肠管切除术:如扭转时间过长,导致肠管坏死,则需要切除坏死的肠管,祛除感染灶,同时对腹腔进行冲洗,防止腹腔继发感染。
其他治疗方法
高压盐水灌肠、钡剂灌肠:如患者在扭转早期,肠管生理功能和结构正常,则采用高压的液体流逐渐加压强行扭转肠管,解除梗阻,如有气体和粪便排出,则表示肠管再通。
纤维结肠镜:纤维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肠管的病理状态,有利于医生判定手术还是非手术方式治疗,当肠壁无溃疡、水肿等状态,则可以将结肠镜置入扭转的肠管处,促使排出气体和粪便,能自行恢复扭转状态。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结肠扭转可发展为肠道坏死、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导致细菌感染整个腹腔,患者可能发生休克和败血症,导致患者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恢复肠道再通,经结肠固定术的患者一般没有复发,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影响患者寿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注意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如果有渗液或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时刻注意伤口愈合情况,尽最大可能避免伤口发生感染。同时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或受压。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听力减退、耳鸣、食欲减退、尿量减少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患者康复 6 个月后到医院复查 1 次,主要复查腹部 X 线检查等。
饮食:术后 1~3 天需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肠梗阻严重的患者术后禁食,静脉补充体液、营养液、抗生素,后期视恢复情况采用流食。非手术患者日常注意要注意多吃高纤维食物,如各种蔬菜,多吃粗粮,有助于肠道蠕动和软化大便。
运动:术后第一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大小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
戒烟、戒酒:抽烟喝酒不利于伤口恢复,应戒烟戒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平常多运动,运动有利于扭转自行恢复。
多吃蔬菜和粗粮,少吃油腻食物,保持胃肠道蠕动功能。
有便秘的患者及时根据医生建议服药治疗。
有肠道疾病的患者及时根据医生建议纠治肠道病理状态。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孕妇:怀孕的女性易发生便秘,要多走动,多吃粗粮和蔬菜帮助软化大便和利于肠道蠕动。
老人因年纪大肠道功能减退,平常多走动,有助于结肠恢复扭转,定期体检,着重采用腹部 X 线监测肠道状态。
女性发病率少于男性可能原因是骨盆结构有利于结肠扭转恢复。男性可通过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粗粮预防该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