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人脓毒性休克,老年人败血症性休克
概述
主要由微生物(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及其毒素作用引起血液微循环障碍,进而导致细胞组织气体、体液交换功能障碍,引起脓毒血症,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功能障碍,该种疾病常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脏器衰竭。
老年人感染性休克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全部休克的 40%,占老年人休克的 60%,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致病菌多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尤其是大肠杆菌最为常见,老年人患有肺炎、细菌性痢疾、腹腔感染、肾综合性出血热易引发感染性休克。
以肺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出现呼吸、消化系统症状以及泌尿系统症状,同时亦可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昏迷、晕厥、意识障碍等)。病情严重患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伴有酸碱平衡紊乱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应积极抗感染,尤其应处理感染的原发灶;抗休克以扩容升高血压为主,对于病情严重者,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由于老年人体格较弱,患者感染晚期较易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衰竭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导致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发生感染性休克,往往起初休克表现不典型而导致治疗不及时,而伴有严重并发症患者死亡率很高,并与年龄以及身体状态相关。
症状
发病缓慢,咳嗽、咳痰、呼吸不畅、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厌食、血尿、排尿不畅等,累积神经系统表现为晕厥、昏迷、意识障碍,是老年人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症状。
老年人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症状包括:
咳嗽、咳痰、呼吸不畅是老年人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低热,高热少见,多无寒战。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厌食。
血尿、排尿不畅。
晕厥、昏迷、意识障碍。
皮肤干燥、脉搏细弱。
老年人感染性休克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多脏器衰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因
致病菌多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尤其是大肠杆菌最为常见,老年人患有肺炎、细菌性痢疾、腹腔感染、肾综合性出血热易引发感染性休克。
老年人感染性休克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细菌感染:致病菌多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尤其是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感染性休克?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老年人感染性休克:
呼吸系统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烧、感冒、肺炎等,当老年人患有这些疾病的时候容易诱发老年人感染性休克。
消化系统感染:当消化系统发生感染,如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型感冒会引起老年人感染性休克。
泌尿系统的感染:尿路感染、急性、慢性肾盂肾炎的老年人容易罹患老年人感染性休克。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老年人感染性休克:
流感流行的发生,老年人身边有患有感冒的人群。
季节更换:如冬季与春季交换,秋季与冬季交换时老年人容易患有感染性休克。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变的老年人。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咳嗽、咳痰、呼吸不畅。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厌食。
血尿、排尿不畅。
血压下降、皮肤干燥。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高温不退。
呼吸困难。
晕厥、昏迷、意识障碍:如谵妄、嗜睡等。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感染性休克?
当医生高度怀疑老年人感染性休克时,医生通过血常规、尿常规、脓液培养、凝血酶原时间、血液生化六项确诊感染性休克。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其目的是检测白细胞数值是否升高(正常值为 4-10×109个/升),其意义是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及病菌感染。
尿常规:其目的是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尿蛋白(正常人尿蛋白阴性),及尿蛋白数值是多少,诊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疾病。
脓液培养:其目的是通过体外培养脓液检查病原菌,确定哪种致病菌引发疾病,并针对致病菌进行治疗。
凝血酶原时间:其目的是检测血液凝血时间,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成人凝血时间为 11 到 15 秒,新生儿凝血时间为 2 到 3 秒。
血液生化六项:包括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血清葡萄糖、尿素氮等六项检查,其目的是检测这些指标数值变化情况,判断人体血液状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患者年龄,身体状况?
患者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患病史?
患者这些症状持续多久?
最近是否接触了有感染?
最近是否进行过手术?
患者近期食用过药物?
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
患者近期是否接触过有毒物质?
患者大小便是否正常?
患者从事何种工作?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畴内?
造成感染性休克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病情是否严重,是否有生命危险?
我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我的病情是否需要药物、手术治疗?
我的预后如何?
我该如何预防再次发生?
治疗
应积极抗感染,尤其应处理感染的原发灶;抗休克以扩容升高血压为主,对于病情严重者,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其目的是若由某种病原体感染导致,积极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单一疗法不见效后可以使用联合用药,其意义是治疗患者感染(全身高热不退)及炎性反应(红、肿、热、痛)。
抗休克治疗:其目的是对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首先进行补液治疗,扩增血容量,使用药物(如肾上腺素、去加肾上腺素等药物)抗休克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血容量突然增高容易诱发心衰),应密切监护,其意义是防止患者因为休克造成死亡。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通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善血管功能与微循环血流灌注。
手术治疗
切除病灶、脓肿:其目的是及时引流,其意义是治疗脓腔,促进脓腔愈合。
其他治疗方法
保护脏器治疗:其目的是防止脑水肿,维持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其目的是通过吸氧、利尿等来改善血液中酸碱平衡,防止酸碱平衡紊乱而引起的代谢障碍。
纠正电解质紊乱:其目的是通过适当补充盐、补钾等以纠正血液中电解质的平衡,防止离子紊乱而引起代谢障碍。
防止并发症:其目的是通过积极治疗(若是发生少尿或者无尿的情况,表明肾功能发生了障碍,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需要加入利尿剂,比如呋塞米的使用;若是发生呼吸变得又深又快,提示代谢性酸中毒的可能,可以进行静脉注射碳酸氢钠,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透析。),从而防止脑水肿以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发生的。
营养支持:其目的是补充优质蛋白,营养均衡,其意义是补充营养而增加机体活力。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果积极治疗,老年人感染性休克预后较好,感染很容易治愈,对患者的寿命及生活质量均不造成影响。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老年人不耐受感染后的体温高温不下,并且休克后血容量不足,容易造成患者的死亡。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要注意的是,切口处纱布保持干净、清洁,按照医嘱,及时呼叫护士更换纱布(负责任的医生和护士会及时帮助患者更换纱布,不排除遗忘的可能,需要患者及家属提醒)。对于有鼻饲管或者胃管的患者,需要注意管的通畅性,避免管的阻塞。
复查:每三个月,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复查一次,因为是老年患者,身体及免疫力较弱,所以复查频率较勤,一般需要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的检测。
用药注意: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及抗休克治疗药物,以防止抗生素耐药现象出现,以及由于抗休克药物的使用出现副作用(激素类药物:满月脸,水牛背等体型的改变;其他抗休克药物易引起中毒现象(如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
运动:注意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常进行户外散步,对于身体强壮、独自行走没有障碍的老年人,可以选择快走,快走速度以可以正常聊天为宜,可每天快走 30 分钟,增加身体抵抗力。
其他:远离流行性感冒人群。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远离流感人群。
加强体育锻炼: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不易进行跑步、游泳等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增加每日散步时间及散步步数来提高体育锻炼强度。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应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避免消化系统疾病:注意健康饮食,少油、少盐、少辛辣,多食易消化的食物,优质蛋白鱼肉等。
避免泌尿系统疾病:若是女性尽量避免使用公共厕所,勿憋尿,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