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老年扩张性心肌病
概述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DCM),又称为充血性心肌病,以左室扩大为主要病理特征,常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
本病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 50~59 岁年龄段为发病高峰人群。在多个国家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中表明,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占心力衰竭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充血性心肌病约占心肌病发病的 70%~80%。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尚不明确,相关学者普遍认为病毒感染引发的病毒性心肌炎,进一步引起心肌重构,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发病初期仅会表现出劳动力下降,活动后呼吸困难,易疲惫的症状。随着疾病进展会表现出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晚期甚至会有肝肿胀痛,压痛、下肢水肿,浆膜腔广泛积液等。患者还会出现胸痛,心脏不适,心律失常,血管栓塞,以及猝死。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去除加重疾病的诱因。治疗的关键在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难点则是需要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老年人对 DCM 耐受能力差,极大程度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此外如果该病没有很好对控制,会引起心力衰竭,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血管栓塞,甚至是猝死或者心肌梗死。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需要与高血压性心脏病进行鉴别,两者在 X 线上显示均为全心扩张,但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一般血压正常。
症状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一般发病初期没有症状,或有运动后气喘,疲乏无力等,随着病情的加重,表现出左心衰的症状,如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疾病累及右心室,表现为消化道瘀血症状。还会伴有心律失常,血管栓塞等症状。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疲乏无力感,运动后心悸气短,劳动力下降;
咳嗽,咯血,胸闷;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呼吸困难,伴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肝区胀痛,肝脏压痛;
下肢水肿;
腹腔胸腔等浆膜腔广泛波动感;
胸痛,胸部不适;
心动不适,心慌;
部分肢体突然麻木,活动失常;
猝死。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房颤
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
心包疾病
体循环栓塞
肺栓塞
猝死
病因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是多因素诱发的疾病,较难阐明其根本病因。任何诱因引发的心肌疾病的不良预后,引起心肌重构都会影响循环系统功能。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毒:感染是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原因。病毒引起心肌产生炎症,进一步导致了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心脏不能如正常状态一样收缩泵血,为了维持身体足量血液,心跳速度增快,如果还是不能将心脏内血液泵出,心脏会发生瘀血,引起充血性心衰。
自身免疫:自身抗体对病毒对免疫反应会导致分子水平上心肌细胞受损,心肌功能紊乱。
家族史:调查发现有超过 20% 的扩张性心肌病有家族史。但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中相对比例降低。
营养代谢异常:老年人患者本身心肌功能物质减少,会引起心肌细胞功能减退。
内分泌系统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维持心脏循环系统的文东中起到重要作用,老年患者如因其他疾病引起该内分泌系统失调,将导致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既往有细胞毒性物质感染,患过感染性心肌病的患者。
曾患有心脏器质性疾病患者。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有家族病史的患者。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疲乏无力;
运动后气短;
劳动能力下降;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咳嗽、咯血;
肝区胀痛不适;
下肢水肿。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呼叫 120 急救:
心前区疼痛;
心悸头晕。
当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时常提示室颤,可能导致猝死,需紧急就地抢救。
建议就诊科室
老年病科
心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时,将通过查问病史、心电图、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来确诊。由于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目前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老年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心衰时,一般常提示扩张性心肌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心电图:作用为检测出室性心律失常。为无创性检查,于双手腕,脚腕,胸前贴电极片检测。有提示预后以及预测猝死风险的重要意义缺乏特异性。
超声心动图:作用为检测出心脏边界大,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室间隔和室壁薄,运动减弱。为无创性检查,于胸前涂导电糊,用探头检测。其意义在于该法是最有价值且最为简便的诊断方法。
X 线检查:作用为晚期检测出普大心,又称球形心。检测出肺部可出现肺间质水肿,肺纹理增强,伴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为无创性检查,患者于机器前静止直立,拍摄 X 线片。快速,但有辐射影响。疾病发生早期该法诊断意义不大,晚期有直观易观察的优点。
放射性核素检查:作用为观察放射性核素分布部位来反应心肌细胞存活程度。将放射性物质导入体内,用仪器追踪该物质的方法。该法对心肌损伤以及心肌对缺血情况观察直接,对鉴别诊断意义明确,也对心肌的病理学研究有意义。
心脏 MRI:作用为观察心脏立体结构。方法类似于 X 线,但无辐射影响。该法对心肌病分型并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造影术:作用为观察冠脉血液流向。方法为经动脉注射造影剂后,用仪器追踪。该法可做鉴别诊断依据。
胸部 CT:作用为对心脏进行直观观察。方法类似于 X 线。可见 Bernherim 综合征,该法与 MRI 相比安全且经济。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全套、脑利钠肽等,抽血检查,作用是评估患者一般状态和心衰严重程度。
心内膜心肌活检:作用为检测心肌细胞。有创性检测。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在体外将活检钳从右股静脉通过导引导管置入右心室,利用介入的手段取一小块心肌组织,用于病理诊断。通过该法有助于明确病因。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哪里不舒服,不舒服多久了?
不舒服的时候有没有吃什么药物?
白天和晚上比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咳嗽多久了?
下肢水肿多久了,先呼吸道不舒服还是先下肢水肿的?
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
近期有没有感冒发烧?
年轻的时候有没有得过心肌炎之类心脏的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症状?
最严重会怎么样呢?
还可以从事什么工作,还能做什么劳动?多少运动量合适?
我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这些症状会有缓解吗?
我需要吃什么药吗?
治疗会有什么副作用?
出院回家还需要怎么治疗?
饮食工作生活上还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因复杂,因此很难给予特殊治疗,医生治疗的方向主要是预防诱发该疾病加重,对患者支持治疗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对发生。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常见有卡托普利等。适用于高血压和心肌肥厚,有逆转心肌结构异常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如氯沙坦等。在 ACEI 类药物耐药或者出现其他副作用时可更换为此类药物,两者作用相似。
β2 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等。适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肌缺血,降低心肌再梗死。
钙离子拮抗药:如地尔硫卓等。适用于心肌缺血类疾病,高血压,室上性心律失常,也对肥厚型心肌病有治疗效果。
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适用于充血性心衰,对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急性肺水肿的患者尤为适用。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片等。作用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而不增加心肌氧耗量,为常用的强心药物。
手术治疗
因为费用和风险,一般较少使用。
左室减容术
动态心肌成形术
心脏移植
其他治疗方法
家庭治疗:如吸氧等。
置入人工起搏器:病窦综合征以及 II 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安装起搏器;致死性心律失常,如有阵发性室上速,室颤等可以安装自动除颤仪。
安装左心辅助装置:帮助左心室泵血,减轻心脏压力。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术,目的在于纠正致死性心律失常。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可引起栓塞,栓子脱落可引起脑,肺梗死甚至死亡。此外致死性心律失常出现时会导致猝死。
经过正规治疗后,可以有效缓解心衰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疾病正常病情较长,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死亡率相对较低。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老年扩张性心肌病的患者,日常注意需要注意休息,同时在不增加心脏负担的前提下适当运动如健身操,散步等,有助于加快血流速度,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要日常注意服用抗凝剂,推荐服用华法林。同时如服用华法林,建议每 2 周左右复查凝血功能或遵医嘱;如服用阿司匹林,建议每月复查凝血功能或遵医嘱。
食物应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黄豆,黑豆,以及豆浆等豆制品,奶制品,松子等干果,瘦肉等。切忌过油,过咸饮食。
戒烟,少饮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因素:
患有感染性心肌炎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超声心动图。
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注意多种药物搭配控制心功能降低。同时减轻心脏负担。
针对不可变因素:
老年患者每半年检查心电图,心功能等。
对患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自备家庭小型除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