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是什么?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怎么办?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症状有哪些?

贲门是食管与胃相连的部分,食管中的食物通过贲门进入胃内。环绕贲门处的肌肉称为食管下括约肌。正常情况下,该处肌肉开放,使食物和液体顺利进入胃内。此外,食管也可以推动食物进入胃内。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与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均减弱,食管与胃之间的通道不能完全开放,导致食物在食管底部积存。贲门失弛缓症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来发展

别称

老年粘液性瓣膜病

概述

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是指发生于老年人的,由心脏瓣膜黏液样变性引起的,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心脏瓣膜病。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率总体较低,但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以老年人发病最多见,尤其是 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最高。

该疾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可能与该病有关。高血压的人群、高胆固醇的人群、有家族史的人群、老年人可能是该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该疾病症状轻重不一,部分患者无症状。胸闷、心前区痛、情绪异常等是出现症状患者最主要、最典型的表现。

没有症状的患者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治疗,但需定期复查。对于有症状的患者,该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缓解疾病症状。若疾病的症状得不到改善,可行瓣膜置换术。治疗难点是评估患者瓣膜功能,行瓣膜置换术。

本病及其并发症(腱索断裂)易引起血液反流,本病严重时可能会引起猝死。

维持血压、胆固醇在正常水平,定期复查能预防该疾病的发生与病情加重。

症状

该疾病症状轻重不一,部分患者无症状。胸闷、心前区痛、情绪异常等是出现症状患者最主要、最典型的表现。

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胸闷、心前区痛:这是有症状的患者最主要、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多数表现为胸闷憋气,胸前或胸骨后的疼痛。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部分患者还会感到心脏不舒服,跳动频率明显比之前快,有心慌的感觉。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比之前快,一般在每分钟 20 次以上。患者还会有全身无力的表现。

情绪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情绪的变化,容易焦虑、激动、紧张。

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腱索断裂;

非感染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二尖瓣环钙化;

猝死。

病因

该疾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等可能与该病发生有关。高血压的人群、高胆固醇的人群、有家族史的人群、老年人可能是该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该疾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即患者父母若有一人患病就能遗传给患者。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中青年患该病较少见,其大多继发于马方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结缔组织病等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

高血压、高胆固醇的人群:血压和胆固醇增高可能与心脏瓣膜的黏液样变性有关,是该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群:父母患有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的人容易遗传该病。

老年人:该疾病老年人发病率最高,年龄增大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感到心脏不舒服,呼吸和心脏跳动频率明显比之前快,有心慌、呼吸急促的感觉时。

情绪异常:自己感觉最近情绪变化很大,容易焦虑、激动、紧张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胸闷、心前区痛:当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心前区痛,且发展成较严重的心绞痛时,其可能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此时具有较大生命危险,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心内科

心胸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

当医生怀疑患者是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时,将通常进行体格检查、X 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检查对疾病做出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该疾病。医生会问患者有无胸痛、胸闷、乏力、心跳加快等表现,用听诊器听诊患者心音有无异常。

X 线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可辅助诊断该疾病。医生会让患者做一个胸部 X 线,看 X 线报告上心脏有无异常。

心电图检查:通过这项检查,可辅助诊断该疾病。医生会给患者做一个心电图检查,看患者心电图心脏跳动频率是否正常,节律是否规整,和有无异常的心电信号等。

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对疾病做出确诊。医生会让患者做一个超声心动图,看患者心脏瓣膜有无异常。也可判断患者心脏内血液有无反流及反流程度。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症状的?

有胸痛吗?疼痛剧烈吗?

感觉最近容易焦虑、紧张吗?

有高血压吗?

有高血脂吗?

之前有过别的心脏病吗?

之前去过医院吗?都做过什么检查呢?

自己吃过什么药吗?症状能缓解吗?

父母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和遗传有关吗?

现在有什么样的治疗措施呢?我需要做手术吗?

治疗效果怎么样?

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吗?

治疗大概要花多少钱呢?医保能报销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治疗

没有症状的患者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治疗,但需定期复查。对于有症状的患者,该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缓解疾病症状。若疾病的症状得不到改善,可行瓣膜置换术。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药:其作用是治疗高血压,并通过减缓心跳、降低心跳强度来减轻心脏负担,可以较有效地缓解心悸和心律失常的症状,但长期服用该药可诱发冠脉痉挛。常用药物包括普萘洛尔等。

利尿剂:其作用是排出组织和血液中的多余液体,减轻心力衰竭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等。

抗凝剂:又称“血液稀释剂”,能够抑制血液中的一部分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以延长血液凝固时间,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瓣膜置换术后需要长期服用,以预防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等。

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如患者伴有明显的瓣膜反流和顽固性心衰,且经过药物治疗后仍无显著成效者,可通过手术干预。

瓣膜置换术:通过应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原有的异常或者病变心脏瓣膜,改善心脏功能。

疾病发展和转归

不出现症状或症状轻的患者无需治疗。若患者出现胸闷、胸痛、乏力、心跳加快、气促等症状后仍未接受正规治疗,该疾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其身体健康。疾病持续进展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可不受影响,复发率较低,也不会对寿命产生影响。但接受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基于置换不同瓣膜的情况,患者可能会面临二次手术或者必须终身抗凝,且会有血栓栓塞和出血的风险。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后,可能会有潜在易发血栓栓塞和出血的风险,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应立即告知主管医生。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

术后、用药复查:患者术后每周应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项目,目的是复查心脏瓣膜和心脏功能有无异常。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应尽量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如鱼肉、鸡蛋等,以促进伤口恢复。

若为普通患者,少吃或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等。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 1 到 2 天可下床活动,可适当慢走,不宜剧烈活动,如跑步,健身等。

若为非手术患者,患者运动可不受影响。

居住环境: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持温暖、阳光充足且干燥的居住环境。

其他:患者应戒烟、戒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高血压、高胆固醇的人群:高血压、高胆固醇的患者,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服用药物控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

有家族史的人群:父母患有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的人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防止因就诊不及时病情加重。

老年人:老年人若出现胸闷胸痛的感觉应尽早就医,以做到及时治疗缓解疾病症状。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女人阴虚的原因竟然有这么多

2023-8-11 23:23:44

保健

得了冻疮 用生姜切片擦可消肿

2023-8-10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