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是什么?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怎么办?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症状有哪些?

病毒性肠炎又称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肠道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呕吐、腹泻水样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的一组急性肠道传染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临床上还可伴有发热、恶心、厌食等中毒症状,属于自限性疾病。多种病毒可引起胃肠炎,其中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其次为肠腺病毒和星状病毒

别称

老年人室性早搏,老年人室性期外收缩,老年人室性过早搏动

概述

室性期前收缩是指心脏心室部位过早搏动,提前发放冲动引起心脏除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老年人,为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本病不仅只见于老年心脏病患者,正常的年轻人也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为 1%~4%。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通过普通的多导联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的患病率为 1%,而行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患病率则高达 40%~75%。

室性期前收缩可发生在正常人群,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同时常见于心脏的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同时,过度焦虑、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麻醉、手术、缺氧、疲劳、消化不良等也可诱发本病。

室性二联律是指一个正常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是指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如此类推。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连续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称为室性心动过速。在心电图的同一个导联内,室性期前收缩形态相同者,为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者为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症状个体差异大,部分患者可无症状,部分患者症状明显。常见的主要症状有胸闷不适、心悸心慌,心脏的“停跳感”。

根据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及症状、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来综合决定治疗方案。病情轻者可无需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射频消融术治疗。易反复是此病治疗的难点。

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室性期前收缩可转化为室性心律失常等恶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与心肌梗死后心血管的死亡率升高有关。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戒烟戒酒,少量饮用咖啡等饮品,少喝浓茶,劳逸结合,避免熬夜,饮食清淡,从而减少本病的发生。

症状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是由于心脏的心室肌自律性增高而过早搏动,因此影响到心跳的节律,导致心跳节律不规则,其临床症状可轻可重。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的常见症状包括:

心悸:为室性早搏最见的症状,为心跳节律不齐引起。

胸闷:心脏居胸中,心脏的任何病变可影响对应神经,产生胸闷不适感。

心脏停跳感:因心脏节律不齐,导致一次心跳提前跳动,但后一次心跳可正常跳动,从而引起两次心跳的时间延长,产生停跳的感觉。

乏力:部分室早可影响到心脏泵血功能,使心脏泵血功能减弱。

气促:心脏泵血减少,血液瘀滞于肺,则可见气促。

出汗。

头晕。

黑朦:眼睛视物时不能看到或看清物体,而以眼前发黑为表现。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该病多为器质性心脏病的常伴疾病,可影响到心脏的供血供氧,导致心肌缺血。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绞痛

室性心动过速

病因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主要病因包括器质性心脏病、精神焦虑、服用抗焦虑药等。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常见原因有哪些?

器质性心脏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因为心脏的病变,心脏传导功能受影响。

精神紧张、焦虑、过度劳累、熬夜、过量饮酒咖啡:导致心脏某些神经异常兴奋。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也可诱发。

服用药物:过量服用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心脏病患者: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影响心肌的供血供氧,从而影响心脏的传导功能而易发为本病。

过度精神紧张:精神紧张易兴奋交感神经,使得心脏心肌的自律性增高。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老年人:一项调查显示,年龄小于 11 岁的儿童其患病率为 1%,而大于 75 岁的人群患病率则高达 69%。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心悸频繁出现;

胸闷不适;

心脏“停跳感”;

乏力;

黑朦:眼前发黑。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胸痛

气促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内科

心血管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时,将通常进行常规多导联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确诊为本病时,建议患者行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室性期前收缩的来源及分型,并行离子的抽血检查了解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再行心脏彩超了解心脏情况。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常规多导联心电图:记录患者此时的心电情况。需平躺在检查床上,充分暴露胸腹部,医生先给予酒精消毒后接上导联,连接心电图机,记录大概 2 分钟的心电图,大约 5 分钟可拿到结果。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为记录 1 天 24 小时的心电情况,能更好地评估室早发作的个数、形态等情况,为室性期前收缩最准确最必须的检查手段。检查方法同常规心电图,不同的是需背一个小型的心电图记录仪维持 24 小时,背带过程中患者可正常生活,但不能洗澡。

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结构,以排除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侧躺于检查床上,暴露胸腹部,医生于检查部位涂上导电糊后予超声探头检查,过程约 5 分钟左右。

血液生化检查:根据血液中的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了解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患者应于早晨空腹时行离子的抽血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

什么时候症状会发作?大概持续多久会自行停止?

胸闷跟活动有关系吗?

有做过什么检查?

家族有人有这种情况吗?

既往有什么疾病?

近期有没有工作压力大、精神比较紧张的情况?有饮酒、吸烟史吗?

有没有吃哪些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这个症状严重吗?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疾病?

我需要做什么检查?治疗方法有什么?

治疗后症状能缓解吗?会不会复发?复发的概率有多少?

我这个病有必要手术吗?手术的治疗费用高吗?在不在医保范畴内?

手术的风险高吗?做手术能完全根治吗?

如果我没有及时治疗或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效果会怎样?会不会病情加重?

我平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能剧烈活动吗?

我要注意什么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治疗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疾病的类型、症状的轻重及心功能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临床状况采取的不同的治疗方案。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无明显症状,可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症状明显,可使用药物减轻症状。若有急性心肌缺血或慢性心肌病的患者,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若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期前收缩的个数大于 1 万或大于总心跳次数的 5%,可行手术射频消融治疗。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常用药物有胺碘酮、美托洛尔、美西律、普罗帕酮等,能有助于减慢心率,可使得患者心悸症状减轻。

手术治疗

射频消融:以电消融的方式消除心脏心室的异位起搏点来达到根治的作用,一般适用于早搏次数较多、症状明显等患者。对于经药物治疗症状仍未改善或伴有左室功能下降的患者均建议导管消融。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症状会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过正规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可明显改善,大部分患者治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效果较好。

日常注意

患者日常注意生活应防止术后伤口出血,按要求吃药,定期复查相关检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保持术口外观干燥清洁。因术口为手腕的动脉或腹股沟的动脉,易发生大出血。若拆除加压器后发现出血不止,或术口皮肤表面有瘀斑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术后、用药复查:行射频消融术后 3 个月为易复发期,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吃药。当有心慌心悸时应及时就诊,若无任何不适,3 个月后需复查动态心电图。

手术患者饮食:因手术为局部麻醉,做完手术即可饮食,术后当天可先以偏流质的食物为主,如白粥及面条,第 2 天可正常饮食。

普通患者饮食:平素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盐,少喝咖啡、浓茶,多食瓜果蔬菜补充各种维生素,如香蕉、橙子、南瓜、红薯、西兰花,还可多食鱼类,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冰冻饮品、煎炸食品等。

手术患者运动:术后禁止活动 6 小时,需卧床 24 小时,24 小时后即能下床活动,应以床边缓慢行走为主。

普通患者运动:平时通过散步、慢跑等运动来增强身体机能,每日建议散步 40 分钟左右或慢跑 30 分钟左右。应避免剧烈运动。

服用药物:老年人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时,若无明显不适,可 3 个月为期检查心率及心电图。若有头晕乏力、心慌心悸等不适应立即就医。切记不可自行停药。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精神焦虑者:应进行心理疏导治疗,保持心情舒畅,减少因情绪诱发本病。

原有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及血糖等,需规范药物治疗。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老年人:应每年检查一次心电图,戒烟限酒,每天运动 30 分钟到 60 分钟之间。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热量高、刺激性的食物。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金银花露的功效与作用-金银花露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六味地黄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六味地黄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