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人房扑,老年心房扑动
概述
心房扑动指心房搏动加快达到 250~300 次/分钟,导致心房肌肉收缩的频率无法与心室保持同步,属于常见心律失常中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由右心房电脉冲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导致。发生于老年人的心房扑动,称老年人心房扑动。
老年人心房扑动并不多见,约为心房颤动发生的 1/10~2/10。
病因是右心房电脉冲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导致的心房搏动加快,冠心病、甲亢等各种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均可增加发病风险。
心房扑动可分为阵发性和持续性两种,老年人心房扑动亦可按此分型。症状时发时止,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的为阵发性心房扑动;长期的心房扑动为持续性心房扑动,多发生在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中。
心率加快达 150 次/分钟或以上,典型者可见心悸、心绞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有头昏甚至昏厥。
主要治法为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关键在于恢复窦性心律;治疗难点是预防复发。
本病可影响心脏泵血,导致心肌及大脑等重要器官因缺血而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患者日常应避免摄入刺激心脏的物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脏病风险有助预防本病。
症状
心率加快达 150 次/分钟或以上,典型者可见心悸、心绞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有头昏甚至昏厥。
老年人心房扑动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心房扑动的常见症状包括:
心悸:自觉心跳加快或心脏跳动剧烈,是老年人心房扑动的最常见症状;
呼吸急促;
紧张焦虑;
心绞痛:自觉胸口疼痛或者心脏疼痛;
头昏或眩晕;
昏厥。
老年人心房扑动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卒中或其他重要脏器栓塞
心力衰竭
房颤
病因
任何右心房电脉冲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导致的心房搏动过快,均可能造成老年人心房扑动,但具体起因很难明确。
老年人心房扑动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老年人心房扑动的病因不明确,可能找不到具体病因。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心房扑动?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有特殊饮食偏好的老人:如喜好饮酒、喝咖啡、饮茶。
不当用药史:部分老人使用感冒药、毒麻药(如可卡因)等药物可能发生心房扑动。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有心脏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患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高血压、心肌病、二尖瓣等心脏瓣膜病、心脏腔室扩大或有心脏开放手术史的老人。
有其他可影响心脏功能疾病的老年人:如患有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肺栓塞(肺血管中存在栓子,如血栓)、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病,亦称 COPD)等慢性肺病的老人。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有心跳加快、心悸等任何常见的房扑动症状,均应及时就诊,避免病情进展或引发严重并发症;
已经服药治疗心房扑动,但好转不明显或仍经常发作,均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严重胸痛;
头昏、眩晕、眼前发黑;
昏厥、意识丧失。
建议就诊科室
心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心房扑动?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心房扑动病时,将通常进行听诊等体格检查,判断为心律失常后,可能进一步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予以确诊及进一步病情评估。
听诊:可无创快捷地听取心跳情况,判断心率快慢及心率是否正常,也能通过杂音等判断是否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检查过程中会使用到听诊器,可能需要解除全部或部分衣物。
心电图:可测量心脏的电脉冲信号,对诊断心房扑动有重要作用,还有助于发现心肌梗死、心肌肥大等其他心脏疾病。检查过程无创、快捷(全程仅需几分钟),需要完全暴露胸部皮肤,以便于放置测量需要的导联头,四肢也会夹上相关导联。
动态心电监护仪:对怀疑有心房扑动但在短时间的心电图检查中未找到证据的老人,可能会被要求使用动态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该检查同样可测量心脏的电脉冲信号,但检查装置可随身携带,检查过程可持续 24~72 小时,便于医生观察到患者较长时间内的心律变化,可以捕捉到间歇一过性发生的心律异常。
心电事件监护仪:对有自觉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时未发作,未检查出异常的患者,可以使用心电事件监护仪。该检查类似动态心电监护仪,同样便于携带,但需要患者在自觉心脏不适时按下按钮进行记录,可持续使用 1 个月。以此捕捉患者症状发作时的异常心律。
心脏彩超:可帮助了解心脏瓣膜状况,排除心房血栓等异常,并有助评估心室泵血功能,评价病情。属于 B 超检查,安全无痛无创。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第一次是什么时候?
症状是偶然发生还是持续发生?
症状可持续多长时间?
什么情况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有其他心脏或者肺的疾病吗?
有过心脏手术史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得这个病?
要做什么检查?多少钱?
能自行好转吗?还是会不断加重?
怎么治疗?
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
需要手术治疗吗?
治疗
本病治疗以控制心率、恢复心律为重,部分可自行恢复的患者无须治疗,不能自行恢复者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地高辛:可用于降低心率。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索他洛尔、普罗帕酮等,可助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减轻房扑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并预防复发。
β 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可减缓心率,并作用于心房,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
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预防老年人心房扑动患者卒中、肺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
手术治疗
老年人心房扑动无须手术治疗,仅极少数患者需要通过手术降低心率、重置心律。
迷宫手术:通过在心脏上造出疤痕组织,阻止异常电脉冲信号形成。当患者由于心脏搭桥或瓣膜置换等其他问题需要进行心脏直视手术时,可用本法。
微创迷宫手术:原理同迷宫手术,但较迷宫手术切口小、创伤小。
杂交手术:即导管消融和微创迷宫手术的结合。
其他治疗方法
期待治疗:部分刚诊断为心房扑动的患者,可能在 24~48 小时后自发恢复窦性心律,不需要接受治疗,故可暂时先观察。由于老年人心房扑动患者出现并发症等各方面风险大于其他心房扑动人群,不一定全部适用期待治疗,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电复律:利用电击使心脏迅速恢复窦性心律,但效果并不长久。
射频消融:一种抑制右心房电脉冲异常传导通路的有效方法,且风险较低,但要求能精确绘制电脉冲的异常通路。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部分患者可自行好转,部分则可发展为心房颤动、心肌病、心力衰竭、卒中等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致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好转,但可能复发,需要定期复查并按医嘱规律用药。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遵医嘱按时服药。
记录每次心房扑动发作的持续时间、每天的发作次数、有无明显的发作规律、有无其他伴发不适等情况,复诊时告知医生。
有发作频率增加、发作时间延长、出现新的不适症状等情况,及时就诊。
避免摄入各种可能刺激心脏的物质,如戒酒、少喝茶或咖啡等饮料。
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预防继发卒中等并发症。
预防
预防关键在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心脏病发生风险。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有喜好饮酒、喝咖啡等特殊饮食偏好的老人,应努力戒除或限制摄入量。
避免自行盲目使用感冒药等各类药物(部分非处方药如感冒药,其成分可能含能刺激心脏的化学物质),最好用药前咨询医生。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遵医嘱积极治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他心脏基础疾病。
遵医嘱积极治疗甲亢等其他可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