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肠污染综合征
概述
是指由于各种小肠病变或手术后导致肠腔盲襻内容物淤积和细菌繁殖所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主要表现以腹泻、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病情严重者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易发生于老年患者及既往腹部手术病史患者,特别是小肠及胃大部手术史患者,但目前尚无权威的统计数据。
病因是正常生理结构的改变,包括消化道本身疾病或腹部手术导致肠腔盲襻内容物淤积和细菌繁殖。
本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小肠出现盲襻或憩室而引起感染、消化不良为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其次为贫血症状,表现为乏力、耐力下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乏力、消瘦、头晕、心悸、口渴、胸闷等;少数患者可以感染性腹泻为首发表现。
本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困难。一旦确诊需要行抗感染治疗;若因憩室、肠襻、梗阻等引起,需行手术治疗。
患者反复腹泻、消化不良、便血及肠瘘等可引起患者消瘦及严重腹腔感染,甚至恶病质;易导致或加重肠腔狭窄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甚至完全性肠梗阻;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及感染性休克。
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该疾病困难,容易误诊。
症状
腹泻为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是未完全消化食物如蔬菜残渣、脂肪等;其次为肠道不通、乏力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腹胀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严重贫血症状,表现为乏力、心悸、头晕、多汗等;少数患者可以消化道出血或感染性休克为首发表现。
盲襻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盲襻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泻(脂肪泻):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由于正常的消化道结构改变,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消化所需物质或其辅助功能成分减少或消失。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则有严重水泻、脂肪痢。
肠梗阻相关症状:患者可出现肠梗阻相关症状,如腹痛、腹胀等,与真正肠梗阻不同之处在于患者仍能进食,同时伴有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常含有食物残渣。
消化不良:表现为腹部不适,容易出现腹胀,进食后加重,解大便后减轻,且服用改善消化的药物后无效。
肠瘘、上消化道出血:少数患者可以肠瘘、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表现为腹痛、腹肌紧张,偶尔出现血便,或褐色呕吐物;也可表现为黑色大便、柏油样大便。
上腹部肿块:少部分患者可触及上腹部肿块,容易误诊为肿瘤。
盲襻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在肠盲襻或肠憩室所致的盲襻综合征中,由于淤积膨胀,细菌感染,可引起肠黏膜多发溃疡、炎症出血,甚或穿孔、肠瘘等。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肠梗阻;
消瘦、恶病质;
肠出血、穿孔;
肠瘘。
病因
正常消化道具有自我保护作用,比如幽门防止小肠内容物进入胃,回盲瓣防止大肠内容物入小肠,盲襻综合征在病理及手术等相关情况下破坏了相关结构而引起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常见病因有动力性、解剖结构改变、其他肠道疾病等。
盲襻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胃大部手术切除后肠腔狭窄及反流;
肠道手术;
本身肠道结构改变,如肿瘤,憩室、结核等导致肠腔狭窄。
哪些人容易患盲襻综合征?
胃肠道手术病史患者;
抵抗力、免疫力低;
炎性肠病患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肠结核;
胃肠道的憩室等。
就医
当患者出现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便血及水样便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大量呕吐、剧烈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肠梗阻相关症状:腹痛、呕吐、明显腹胀;
消化不良:腹部不适、腹胀、腹泻;
贫血症状:乏力、消瘦、心累、气促。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腹泻:大量水样或淡红色;
剧烈腹痛、腹部紧张;
呕血、解黑便、便血。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科
胃肠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盲襻综合征?
当医生怀疑是盲襻综合征时,将通常进行询问既往是否有过腹部手术病史,特别是胃大部切除病史及相关症状,腹部查体,在有初步结果后,需要进行腹部影像学、消化内镜等检查,必要时行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超敏 C 反应蛋白、血沉、痰或大便细菌涂片,有助于诊断。
结核菌素试验:又称 PPD 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皮肤注射部位的情况。该试验对结核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X 线检查:对可疑有盲襻综合征患者可进行胸部 X 线检查,部分患者可发现气液平及梗阻粪块,有助于诊断;同时可进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即口服钡餐造影剂后进行 X 线检查,可发现肠道病变,如肠腔狭窄、肠道梗阻等。
CT 检查:胸部 CT 可进一步明确肠道病变,部位、性质等,对肠道肿瘤的诊断很有帮助;腹腔 CT 检查也可发现肠腔管壁增厚、肠腔狭窄,腹腔增大淋巴结及腹腔肿块等。
胃镜检查:胃镜可直观地看到胃及肠道病变情、病变部位等,同时可进行内镜下活检,取出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评估病变性质及指导进一步处理。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
腹痛的部位、特点与进食、呕吐的关系?呕吐后是否缓解?进食是否加重?
伴有其他症状吗?比如便秘、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
有呕血、解黑便吗?
既往有腹部手术病史吗?
既往患过肠结核、炎症性肠病等其他肠道疾病吗?
家里面有人患者胃肠道肿瘤吗?
从事什么工作?
去其他医院治疗过吗?治疗效果好吗?
最近体重减轻了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患的什么病?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确诊困难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会不会是肿瘤,会不会危及生命?
需要手术治疗吗?手术成功率有多大?
治疗效果好吗?费用高吗?需要治疗多久?
药物副作用大吗?有哪些危害?
与我平时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关系吗?
治疗
本病缺乏特异表现,早期难以诊断。一旦确诊,对于无并发症且非外科情况引起的盲襻综合征患者,可行抗感染治疗;对于有不全性肠梗阻患者可行胃肠减压及对症支持治疗;对有完全性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穿孔肠瘘时需行手术治疗。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解除梗阻、消除感染诱因、防止并发症。
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一般使用头孢类(如头孢唑林钠)及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行抗感染治疗,一般无明显副作用,服药后出现皮疹及瘙痒者考虑过敏可能,应及时告诉医生。
维生素和电解质补充:可根据具体情况补充相应的维生素 B、C、D、K 等,钙片和铁剂等。
输血治疗:对于大出血或长期慢性失血导致严重贫血的患者可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纠正贫血。
手术治疗
病变切除术或消化道重建:对于有完全性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穿孔、肠瘘时,可通过开腹手术将病变的肠段切除,并进行吻合,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梗阻病变不能切除,可行造瘘术,使肠内容物不再向梗阻部位通过。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胃肠减压:对于有肠梗阻的患者,可进行胃肠减压,缓解肠梗阻。即从鼻腔中插入胃管,把胃肠道的消化物及分泌物引流出来。
疾病发展和转归
该疾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因此诊断困难,但一般出现相关需要治疗症状时及时就医,不会明显影响生存及生活质量。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可出现明显消瘦、乏力,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若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够治愈,改善生活质量,复发率较低。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患者,伤口疼痛是正常现象,主要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感染;术后注意腹腔引流管是否通畅;注意什么时候排气等。
使用药物治疗注意事项:少部分患者对头孢类抗生素可能过敏,使用前需完成头孢皮试,既往有过敏史的患者需要及时告诉医生。
术后、用药复查:每周需要到医院复查血常规、血沉、超敏 C 反应蛋白、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注意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等有无缓解或加重;初期每 3 个月复查胃肠镜,以后定期复查,明确肠道病变有无好转。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禁食、禁水,肛门排气后,无出血可进食流质和无渣饮食,如稀饭、牛奶、安素粉、小百肽、要素营养制剂。以后逐渐加量,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有无血便、黑便等。
若为普通患者,多吃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水果等;少吃鱼类、豆制品、海鲜等。
运动: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如无特殊不适,3 天后适当在床边活动。非手术患者,可适当运动,每周运动至少 3 次,30~60 分钟为宜。
其他:腹泻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等。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多食富含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增强自身抵抗力;
戒烟、限酒;
早期筛查胃肠道功能及器质病变;
尽量避免进食生硬冷凉辛辣食物及凉拌食品;
积极治疗肠道原有疾病如肠结核、炎症性肠病等;
老年人消瘦、便秘、大便带血等应进行筛查,可行胃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