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慢性房性心动过速,慢性自主性房性心动过速,持久性房性心动过速,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
概述
正常心脏以一定规律跳动,其搏动的起源点为窦房结,根据异常起搏点的位置不同,心动过速可分为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发病机制常有自律性增加、折返及触发活动。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类型。
该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成人及老年人亦可见,目前暂无权威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该疾病病因复杂,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多由于先天性或遗传行因素造成,窦房结之外具有自律性的心房组织放电,自律性增高,引起心脏激动异常所致;继发性常由于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炎等疾病或药物、心脏手术并发症等引起。
该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症状较轻,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多表现为轻度的心悸,胸闷不适,常由体检发现心跳增快而就诊。随着疾病长时间存在,可致使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多以呼吸困难,胸闷,水肿等症状就诊。
该疾病可给予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射频消融术可根治该疾病,若射频消融效果差可考虑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组织。
主要危害:本疾病早期治疗后可根治,不会引起严重的心脏疾病;但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疾病的加重,会出现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充血性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改变,严重者导致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如未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症状
轻度心悸、心跳加快是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早期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易劳累、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心力衰竭症状。
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症状包括:
心悸:即自己能感受到心脏跳动或心脏漏跳一拍的感觉;
胸闷;
心跳加快:正常人心跳次数为 60~100 次每分钟,该疾病患者心跳次数为常大于 100 次每分钟,较少超过 200 次每分钟;
易劳累;
呼吸困难:特别是体力劳动后;
端坐呼吸:表现为平躺后常感觉呼吸困难,需要被迫坐起呼吸;
咳粉红色泡沫痰;
水肿:一般从双下肢开始。
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该疾病若持续存在,可使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率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慢性充血性的扩张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病因
该疾病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性或遗传性因素:多见于幼儿与青少年;
器质性病变: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炎等;
药物影响:抗心律失常药;
心脏手术后并发症。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既往存在心肌炎、心包炎的患者。
使用各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的患者。
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冠心病、瓣膜关闭不全等)患者。
既往存在心脏手术史或心脏射频消融术史患者。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及儿童,部分患出生即患有该疾病,但因无明显症状而青少年或成年才发现而就医。
就医
当患者出现心悸、心跳加快、易劳、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请及时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心悸;
心跳加快;
易劳累;
下肢水肿。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咳粉红色泡沫痰;
昏迷、皮肤湿冷。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轻度的心悸表现常常不被重视,对于婴幼儿或青少年在体检或生活中发现较长时间的心跳异常加快,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继续发展。
建议就诊科室
心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该疾病?
当医生怀疑是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时,将通过患者病史、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再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X 线检查等来确诊。病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了解症状,体格检查和心脏听诊等检查手段可做出初步判断,心电图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高,对于部分患者,若出现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脏超声有助于心脏器质性改变的评估。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常用的检查,该种检查无创性检查,且较为简单快捷,但对心律失常类的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心脏超声:无创性检查,是观察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心脏结构改变及功能性改变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X 线检查:检查意义有限,可一定程度观察心影大小改变,粗略评估心脏病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这次主要是哪里不舒服来看病的?
平时体检过吗?有没有心脏方面的问题?
是否存在乏力易疲劳、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这些情况?
平时自己有没有测过心率?大约是多少次每分钟?
平时是否有心悸,或者心前区的不适感?大概多久出现一次?
有没有对什么药物过敏?平时有没有长期吃什么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我目前的情况严重吗?是否有并发症的产生?
治疗手段包括什么?是否一定要做手术?
射频治疗的并发症有哪些?
治疗后可以痊愈吗?
会复发吗?若果复发了,我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平时运动或者饮食需要注意什么吗?
治疗
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是治疗的目标。该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差,难以根治,对于部分患者,药物治疗可以起到抑制异常心率的作用,但无法达到根治目的。
手术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治疗效果佳,预后好,创伤较小,可作为推荐治疗重要的治疗手段。射频消融术主要通过导管将电极释放电流,产生热量,将局部的病变心脏组织变性坏死,达到改变心脏自律性的目的。虽然存在心脏穿孔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但发生率极低。但由于该疾病常见于婴幼儿,且早期婴幼儿心脏体积小、血管纤细,射频消融手术难度较高,故选择治疗方式需要谨慎。但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普及及发展,婴幼儿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年长儿之间无明显差异,婴幼儿仍可选择射频治疗作为推荐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治疗:多用于射频治疗无效的患者,或者存在其他心脏解剖学异常的心脏疾病,手术治疗在切除心律失常病灶的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处理心脏解剖学上的病变。
疾病发展和转归
该疾病早期得到治疗后可以根治,无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少部分复发患者,二次射频消融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可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产生,往往危害较大,心功能在一定程度会受损。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需注意静脉穿刺区的清洁,并观察是否有再出血情况的发生。其次,早期射频消融术后应该密切观察心率情况,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用药注意事项:若患者在遵医嘱的情况下服用抗心率失常的药物(索他洛尔和胺碘酮等),则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血压降低、心动过速、晕厥、气促或频发的心悸等症状(不良反应症状),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项目,部分长期服药患者,需复查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
饮食:若为射频手术患者,常规饮食无明显禁忌;若行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常规留院观察,根据胃肠道恢复情况可适时恢复饮食,建议选择低盐、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饮食;若为普通患者,通常无明确饮食禁忌。
运动:若为射频手术患者,术后 1 天内建议尽量减少运动,卧床休息、1~2 天后天可下床活动、适度活动;若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主要取决于术后的恢复情况,建议严格遵医嘱服药,1~2 周后可适当轻度运动。
术后应该注意手术区卫生,保持创口清洁,观察术区切口或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定时更换敷料。
预防
该疾病发生于青少年及幼儿多为先天性或遗传因素导致,故缺少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及治疗尤为重要。对于部分继发行慢性自律行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对原发病因的预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对于有各种原因的心脏原发病变的患者,如心肌炎,心包炎等,早期发现早期正规治疗十分重要,避免病情迁延不愈,防止更严重的心脏病理性变化。
对于存在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如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等,主要是针对原发病变的治疗以及防止心功能恶化,例如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病,低盐低脂饮食,预防肺部感染等。
对于既往有心脏手术,或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按期就医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等实验室指标,遵医嘱调整用药。服药或术后出现心脏不适及时就医。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对于先天性或遗传因素导致该疾病的患者,缺少有效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