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尺骨骨干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蒙泰贾骨折
概述
孟氏骨折是指桡骨头脱位合并尺骨骨折或尺、桡骨双骨折。
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小儿,男性多于女性。
交通事故、棒击、重心较高的跌倒等各种原因所致的肘内侧的剧烈碰撞、跌倒手撑地磕到尺骨、老年人站立不稳导致摔伤均可引起本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女性激素变化、缺乏运动、烟酒嗜好、运动不带护具等。
本病分为四型:
I 型:尺骨骨折向前成角,桡骨头前脱位。此种最为常见,占 60%。
II 型:尺骨骨折向后成角,桡骨头后脱位。此种约占 15%。
III 型: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外侧或前外侧脱位,此类仅见于儿童,约占 20%。
IV 型:尺骨及桡骨近 1/3 骨折,合并桡骨头前脱位,较为少见,约占 5%。
主要症状是受伤后肘部及前臂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及畸形,可伴有骨擦音。
儿童常采用手法复位;成人则需根据骨折复杂程度,进行手术治疗。治疗时,需同时兼顾骨折和脱位。
由于此类骨折的复杂性,如有病情延误或治疗措施未能兼顾骨折与脱位,则可能导致前臂部分功能丧失。
选择安全的活动场所和活动方式,避免伤害。
症状
孟氏骨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孟氏骨折的常见症状包括肘部及前臂疼痛、肿胀、前臂旋转受限及畸形改变。患者表现为受伤后局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并持续存在,随后出现肿胀,无法控制前臂进行旋转活动,同时尺侧(靠近躯干的一侧)呈现凹陷改变或骨性角状凸起。
部分患者甚至可以感受到受伤部位有骨骼摩擦的不适。
孟氏骨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畸形愈合或不愈合;
前臂旋转受限、肘关节僵硬、异位骨化、骨融合等;
桡骨头再次脱位;
伤口感染;
韧带、血管、神经损伤。
病因
孟氏骨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最常见原因为前臂内侧的直接打击伤。
跌倒时手臂外旋撑地。
间接的暴力传导。
哪些人容易患孟氏骨折?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喜爱运动,如轮滑、棒球等运动者。
运动员。
老年人。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男性:男性和女性皆可发生,但男性远多于女性。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前臂受伤后出现疼痛难忍、或疼痛持续存在甚至加重。
受伤部位迅速肿胀、前臂难以进行旋转活动。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前臂的正常形态有所改变,平时平整的手臂外观呈现角状改变或有异常的突起等疑似畸形发生时。
幼儿受伤后,由于年龄较小不能准确表达,家长应立即带去就医,避免延误诊治。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孟氏骨折?
当医生怀疑是孟氏骨折时,医生会通过视诊、触诊及拍摄 X 线片等措施进行检查,进而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触诊:根据受伤部位外观和活动情况,初步判断骨折基本类型和严重程度。检查伸腕、伸手动作,判断是否有神经损伤。
X 线检查:拍摄包括整个肘部到腕部的正位及侧位 X 线片,直接观察骨骼损伤情况,必要时拍摄健侧手臂的 X 线片进行对比,在明确外伤史和足够清晰的 X 线片下,即可明确诊断。
CT:怀疑有粉碎性骨折时,可能会加做 CT,观察骨骼碎裂情况。
磁共振:对 X 线片显示不明显,需要排除细微骨裂者,可能需要做磁共振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用于检查有无神经损伤。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的受伤?什么时候发生的?
受伤时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受伤后有没有自行处理?如自行牵拉止痛或冷、热敷等?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受伤后不能活动?旋转手腕?
为什么需要/不需要手术?
怎样配合治疗才能恢复到比较理想的功能状态?
如何预防此类骨折的发生?
治疗
儿童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即复位固定 3~4 周后,进一步功能锻炼。成人常需要根据骨折的分型及复杂程度,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尼美舒利、酮洛芬、双氯芬酸等,主要用于缓解骨折的疼痛。
手术治疗
凡闭合复位不满意者及陈旧性损伤导致前臂功能恢复不良者,均需手术治疗,以成人为多。手术治疗部分儿童新鲜孟氏骨折,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
尺骨骨折内固定及桡骨头闭合复位:矫正尺骨畸形,复位桡骨头,恢复受损部位的稳定。
尺骨截骨延长术:恢复尺骨正常长度,纠正陈旧愈合形成的畸形。
尺骨畸形矫正、桡骨头复位及环状韧带重建术:修复陈旧性畸形愈合的骨折及桡骨头脱位,修复环状韧带。
其他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是小儿新鲜孟氏骨折的首选方法,儿童肌肉、韧带、关节易于牵引操作,复位相对容易,医生会根据损伤情况采用不同复位手法。
固定:无论何种治疗方式,均需石膏外部固定 6 周左右。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治疗不及时(超过 2 周)或不恰当,可能发展为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要再次手术,增加痛苦。如伴有严重的开放性损伤或感染,预后可能较差。
及时就诊、良好的固定、规范的康复,对孟氏骨折的恢复缺一不可,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非手术患者可采用石膏、支具固定,服用止痛药,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手术患者除上述事项外,还需注意术后的敷料、引流管情况。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非手术患者注意事项:手法复位后石膏或支具固定,如有肿胀,将受伤一侧抬高于心脏水平之上,待其自然消肿,消肿后外固定可能会松动,破坏固定效果,需请医生再次调整。
手术患者注意事项:应注意术后敷料的整洁情况、引流管放置妥善,避免因活动不慎压折或拉扯出引流管。
用药注意事项:服用止痛药期间可能出现胃灼热、恶心、胃痛等轻微不良反应,若无法忍受,需及时告知医生。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时复查,拍摄 X 线片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有无并发症等。
饮食:戒烟、戒酒,注意蛋白质和钙的补充,如猪瘦肉、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豆类、芝麻、新鲜蔬菜。
运动:每位患者受伤的情况千差万别,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康复计划,谨记遵从医嘱。一般情况下,医生处理完毕即可开始活动手指,伤后 1 周内有明显疼痛和肿胀,可先进行简单的伸指和握拳,锻炼肌肉收缩功能。肿胀消退后活动远端关节。1 个月左右骨痂逐渐形成,可适度增加锻炼强度。3 个月左右开始主动的功能锻炼。
其他:石膏外固定的患者切记保持局部干燥,如不慎打湿可能导致固定松动。由于需要长期固定(6 周左右),受伤部位可能会发痒,是正常现象。如有疼痛不缓解或加剧、发热、外固定松动、移位、卡压过紧、手指难伸等情况,应尽快复诊。
预防
在安全的环境进行各种活动,避免受伤。老人和幼儿应防跌倒、坠床。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避免可能导致外伤的危险因素,在安全的场所进行活动,戴好防护用具。
保持患者常居环境的整洁安全,尤其是老年人,避免再次受伤。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男性应尤其注意高风险的防范,幼童家长需注意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