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梗阻是什么?尿路梗阻怎么办?尿路梗阻症状有哪些?

腹膜刺激征是由于感染、化学性物质(如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或损伤等因素,感染进入腹腔,腹膜立即出现充血、水肿、渗液等炎症反应,表现为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的一种体征。按发病原因和感染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自发性腹膜炎;按炎症波及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弥漫性腹膜炎和局限性腹膜炎。临床上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分别占急性腹膜炎的 2% 和 98%,严重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死率在 20% 以上。主要为腹膜炎症引起,多发生在腹腔创伤手术、内脏器官重度炎症以致渗出、穿孔和坏死之后;腹腔内没有原发感染灶的弥漫性腹膜炎,主要由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腹部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腹腔脏器穿孔、损伤。本病发病急,发展快,严重时患者常伴大汗淋漓、高热、全身虚弱无力、不语等症状。治疗需积极消除引起腹膜炎的病因,并彻底清洗吸尽腹腔内存在的脓液和渗出液,或促使渗出液尽快吸收、局限,或通过引流而消失。腹膜炎后期由于感染和毒素吸收,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急性腹膜炎的预后较过去已有改善,但病死率仍在 5%~10%。发生在肝硬化腹水基础上的原发性腹膜炎甚至高达 40%。肠梗阻、腹腔脏器损伤病情发展快,可致患者死亡,常以休克为主。绝大部分急性腹膜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可治愈,仅极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肠粘连、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急性腹膜炎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抗生素全程足量应用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痛苦及经济负担。

概述

尿路梗阻也称泌尿系统梗阻,是指由于泌尿系统本身,或其周围组织在结构或功能上发生病变,导致排尿通道阻塞,尿液不能正常排出。

该病的发病率约为 2%~3%,多见于儿童、青年女性及老年男性。

根据梗阻是否发生于膀胱以上,可分为上尿路梗阻及下尿路梗阻,二者的临床症状及病情发展有明显差别。

尿路梗阻可有多种病因,在儿童中,多为先天发育畸形所致;在成人中,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妊娠为常见病因。

因梗阻的原因、部位和程度的差别,不同尿路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一致。轻度患者可无症状;中重度患者可出现腰腹部疼痛、尿量减少、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等;患者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

出现尿路梗阻时,需明确梗阻部位及病因,尽可能去除病因。若病因暂时不能去除的患者,需先通过留置尿管、肾穿刺造瘘等手段,充分引流尿液,保护肾脏功能。

尿路梗阻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不可逆的损害,损害程度与梗阻的范围、严重程度、时间等因素相关。及早解除梗阻,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结石、感染的发生,包括大量饮水、清淡饮食、戒烟戒酒、规律锻炼、不要憋尿等。同时,定期体检、如有腰痛、尿量减少等不适及时就诊,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尿路梗阻。

症状

梗阻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梗阻较重时,由于原发病或继发肾盂及输尿管积水、膀胱充盈等,出现疼痛、排尿异常、尿液异常等一系列症状。

尿路梗阻常见症状有哪些?

发生在上尿路的梗阻,可能导致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出现以下症状:

腰部疼痛:多为一侧腰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

尿量减少:可出现完全性无尿。

恶心、呕吐:泌尿系统与消化系统属同一自主神经支配,上尿路梗阻可引起反射性恶心和呕吐。

泌尿系畸形、结石、肿瘤、炎症等,还可引起一系列原发疾病的症状,如血尿、脓尿、腹部包块等。

发生在下尿路的梗阻,可能出现以下排尿异常症状:

排尿困难:常表现为排尿延迟、费力、尿流变短、变细、排尿滴沥。

尿频、尿急、尿痛。

下腹部胀痛:多由尿道梗阻、膀胱充盈引起。

如尿道梗阻合并较重感染时,还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

尿路梗阻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肾功能减退:尿路梗阻可导致肾盂积水、肾脏功能减退,如能及时解除梗阻,肾功能可迅速恢复正常;

高血压:由于肾功能减退,排水、排钠能力下降,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

病因

泌尿系统由双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任何部位出现结构或功能上的改变,均可导致尿路梗阻。可以是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其中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疾病。

尿路梗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先天性因素:多为先天发育畸形所致,使引流尿液的通道发生狭窄、压迫等,常见的有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输尿管狭窄等。

后天性因素:较多,包括尿路狭窄、压迫等机械性因素,也包括神经源性疾病所致排尿动力及协调障碍。常见的有肾、输尿管、膀胱结石及肿瘤,以及前列腺癌、阴茎癌、泌尿系感染、结核、外伤、妊娠、腹盆腔手术、放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

哪些人更易患尿路梗阻?

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发生尿路梗阻。其中,除了年龄和先天性因素之外,多数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控制的。

年龄:儿童、育龄期女性、老年男性。

家族史:多囊肾、泌尿系肿瘤、先天发育畸形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

高血压:血压水平在 140/90 毫米汞柱(mmHg)或以上,就是高血压。

水分摄入不足:可导致尿浓缩,明显增加结石形成几率。

不健康饮食:喜食富含饱和脂肪(如动物性脂肪、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和反式脂肪(如饼干、蛋糕等西式点心、薯条等)的食物,以及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饮食。

缺乏体育锻炼。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超重或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为体重(千克数)/身高(米)的平方]在 18.5~23.9 之间为正常体重;在我国,成人的 BMI 超过 24 被界定为超重;超过 28 为肥胖。此外,腹部脂肪蓄积常用腰围来体现,界限值为男性腰围 ≤85 厘米、女性腰围 ≤80 厘米。儿童和青少年也应注意控制体重。

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 D、磺胺类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结石形成。

吸烟、饮酒:可能导致前列腺增生进展,严重时,可引发急性尿潴留。

压力: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也会导致病情进展。

就医

尿路梗阻的症状可急性发作,也可缓慢发生。患者出现症状时,往往梗阻程度已经比较严重。首次就诊时,医生会根据血、尿化验和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来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尿路梗阻病情轻微时,没有症状,因此,具备家族史(如泌尿系统肿瘤)或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

一旦发觉出现尿路梗阻的迹象,如腰腹部疼痛、血尿、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等,应记录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并尽快前往泌尿外科门诊就医。

如发生腰腹部剧烈胀痛、尿量减少甚至完全无尿时,或合并发热、寒战时,应立即就诊于泌尿外科急诊。

建议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尿路梗阻?

血、尿检查。初诊时需要进行血、尿检查,有助于发现导致尿路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对肾功能的影响。具体检查指标可能包括:血常规、血肌酐、血尿素、肌酐清除率、尿红细胞、白细胞、亚硝酸盐、尿蛋白、凝血功能、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X 线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等,可显示泌尿系统的解剖形态,明确梗阻部位,以及肾盂、输尿管积水情况,初步评估肾功能。

泌尿系 B 超:可了解尿路积水的扩张情况,帮助评估病因。

泌尿系 CT 或 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明确梗阻部位。平扫 CT 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较为准确;增强 CT、MRI 检查,对肿瘤、尿路狭窄的诊断尤为重要。CT 或 MRI 检查,可以帮助评估结石、肿瘤部位及大小,为确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放射性核素肾图:可以帮助评估肾功能。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哪里不舒服?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之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之前有没有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尿道狭窄、神经系统疾病等?

平时吸烟吗?喝酒吗?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平时是否有规律的体育运动?饮食方面有什么偏好?

有没有直系亲属也有尿路梗阻?

现在正在服用哪些药?

之前有没有做过手术或受过外伤?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出现尿路梗阻?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需要采取什么治疗方法?需要吃什么药?需要做手术吗?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会出现什么并发症吗?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治疗

尿路梗阻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基本治疗目的是去除病因、保护肾脏功能。医生需结合患者的情况、梗阻原因、肾功能情况等,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及合适的治疗时机。对于合并感染或病因暂时不能解除者,需及时解除梗阻、引流尿液。常用的方法为留置尿管、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经皮肾穿刺造瘘、膀胱穿刺造瘘等。

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于泌尿系统炎症所引起梗阻者,使用抗生素可以消灭致病菌,缓解症状,阻止感染扩散;

止痛药:尿路梗阻常诱发腰、腹部剧烈疼痛,可使用止痛药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疼痛症状;

排石药物:如因结石导致尿路梗阻,如输尿管下段结石或较小结石患者,可使用排石药物,促进结石排出,解除梗阻;

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尿路梗阻的患者,可使用药物治疗,延缓疾病进展,缓解症状发生,常用药物有 5-α 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前列腺增生;α-受体阻滞剂,可松弛尿道平滑肌,缓解梗阻。

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分为两类,一类为急诊解除梗阻的外科操作;一类为解除病因的外科手术。

急诊解除梗阻

解除上尿路梗阻的方法:输尿管支架置入、经皮肾穿刺造瘘等;

解除下尿路梗阻的方法:主要有留置尿管、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等。

手术治疗

对于梗阻部位、病因不同,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也各不相同。下面着重介绍较为常见的引起尿路梗阻的几种病因:

泌尿系结石

结石根据部位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及膀胱结石。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

体外超声波碎石(ESWL):多用于体积较小的结石,在 X 线或超声定位引导下,对准结石部位,发射冲击波,将结石粉碎,使尿液排出体外。

经皮肾镜碎石(PCNL):用于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输尿管镜取石术:多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

经尿道取石术:适用于单纯膀胱结石。

良性前列腺增生

对于反复感染、尿路积水扩张、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者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泌尿系统肿瘤

对于泌尿系肿瘤患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可采取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也可采取化疗、放疗、射频消融等辅助手段。

疾病发展和转归

早期或轻度尿路梗阻,及时解除后,对肾功能影响较小;长时间或重度尿路梗阻,可能会造成肾功能永久且不可逆的损害,且可能带来高血压、心衰等问题。及早干预,有助于改善结局,预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日常注意

改善生活方式、出现症状及时就诊是治疗尿路梗阻的基础。

尿路梗阻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戒烟、戒酒。

结石患者应大量饮水,不能憋尿,勤排尿,可以促进较小结石自行排出,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机会。目前,公认大量饮水有助于预防结石复发,可使结石复发率下降 60%,每日约需饮水 2500~4000 毫升。

健康、均衡饮食:采用“ 一高三低”(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的饮食结构。尽量少吃高蛋白、含钙较多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西式甜点等,多吃柑橘类水果,对于溶解和预防结石有一定作用。

规律锻炼。

保持健康体重:超重人群应减重。

管理好危险因素:尽量控制好血压、血糖的水平。

在生活中要注意自我护理,讲究个人卫生,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有症状后,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选用药物治疗,若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会加重病情。

预防

对于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等良性疾病导致的尿路梗阻,部分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控制的。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戒烟、戒酒。

大量饮水,勤排尿。

健康饮食,少吃高蛋白、高钙、高钠食物。

规律锻炼,控制体重。

对于有泌尿系统肿瘤家族史的人,应定期体检,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尿路感染所致梗阻的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清洁外阴,热水坐浴。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维生素C片的功效与作用-维生素C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百癣夏塔热片(银朵兰)的功效与作用-百癣夏塔热片(银朵兰)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