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颞下间隙蜂窝组织炎,颞下间隙蜂窝织炎
概述
颞下间隙位于颅底骨中央部位的下方,位置深,被上颌骨、蝶骨、下颌骨、翼外肌等众多组织围绕,与相邻众多间隙交通,发生于颞下间隙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肿胀即为颞下间隙感染。
颞下间隙感染最主要的病因为上颌磨牙的根尖感染、相邻间隙感染、拔牙后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继发的感染扩散至颞下间隙引起。危险因素为局部损伤、感染及全身抵抗力下降等。
主要症状为颧弓附近区域、下颌支后方的肿胀、疼痛以及张口受限。
治疗方法为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切开引流。治疗关键点为消除颞下间隙及病源部位的感染。治疗难点为防止感染向颅内扩散避免引起颅内感染。
不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引起颅内感染,引起海绵窦静脉炎等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
其他:及时发现及治疗口腔疾病,注意口腔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症状
颧弓附近区域及下颌支后方出现肿胀、疼痛,以及张口受限是颞下间隙感染的最典型症状,也可伴有颞部、颊部、及下颌角部位的肿胀。
颞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颞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
肿胀:是颞下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症状,颧弓附近区域及下颌支后方出现微微的肿胀,且一般可伴有颞部、颊部、下颌角区域的大面积肿胀,也可表现为水肿,按压可凹陷。
疼痛:是颞下间隙感染的常见症状,表现为颧弓附近区域及下颌支后方的深压痛,且可有颞部、颊部、下颌角部位的压痛、咀嚼痛。
张口受限:感染及肿胀波及到张闭口肌群时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颞下间隙感染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海绵窦静脉炎
脑膜炎
脑脓肿
骨髓炎
病因
颞下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为上颌磨牙的根尖感染、相邻间隙感染扩散至颞下间隙等引起。
颞下间隙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上颌磨牙的根尖周感染:上颌磨牙的根尖感染向后方扩散至颞下间隙。
相邻间隙感染:如颊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感染等扩散至颞下间隙。
拔牙后感染:拔牙后伤口部位卫生护理不当,引起细菌感染扩散至颞下间隙。
医源性操作引起的感染:医生进行上颌结节、卵圆孔等近颞下间隙区域的阻滞麻醉时带入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颞下间隙感染?
自身免疫力弱:长期过劳,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
患有口腔内牙齿疾病的人:例如上颌磨牙患有根尖周炎的人,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感染扩散。
近期拔牙的人:拔牙术后创部位护理不当,导致细菌感染。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肿胀:颧弓附近区域及下颌支后方出现微微的肿胀,也可伴有颞部、颊部、下颌角区域的大面积肿胀,表现为水肿,按压可凹陷。
疼痛:颧弓附近区域及下颌支后方的深压痛,且可有颞部、颊部、下颌角部位的压痛、咀嚼痛。
张口受限:无法顺利地张大嘴,张嘴时关节区有阻碍。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水肿。
头痛、恶心。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颞下间隙感染?
当医生怀疑是颞下间隙感染时,将通常进行口腔颌面部的专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行穿刺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口腔颌面部专科检查:口腔科常规检查,对颧弓附近区域、下颌支后方区域组织进行视、触、扪诊等,观察是否有肿胀、疼痛等症状予以确诊。
血常规检查:抽血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感染。
穿刺检查:用注射针从脓肿部位抽取出脓液进行检查予以确诊。
X 线检查:治疗后症状始终不消除时,拍摄 X 线排除骨髓炎。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最近有没有感觉哪颗牙有疼痛的症状?
最近身体状况怎么样?有没有很疲劳或者感冒?
最近有没有拔过牙齿?
之前有没有脸面部其他部位的肿胀?
之前有没有做过治疗?
现在有没有发热、头痛、恶心的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情严重吗?
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个肿胀的症状会不会扩散到更严重的地方?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需要手术吗?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治疗效果如何?症状多久可以消失?
治疗费用高吗?在不在医保范畴内?
我在家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不能做的?
治疗
治疗方法为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切开引流。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抑制引起感染的细菌,常用药物如头孢曲松、替硝唑等。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药物。
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通过手术切开引流脓液,将感染物排除。在对脓肿部位穿刺有脓时,经口内或者下颌角的位置切开引流脓液。若肿胀部位较多,波及到颊、颞部等,则与相应间隙一起贯通引流。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海绵窦静脉炎、脑膜炎等,出现同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水肿、恶心、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消除颧弓附近区域、下颌角后方的肿胀,疼痛消失,面部其他部位的肿胀及疼痛也可在感染控制后恢复正常。若肿胀持续不消,脓液不减,则有可能发生骨髓炎。
日常注意
术后保持口腔及手术部位的卫生,防止感染再形成。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切开引流术后,应当以高渗盐水纱布持续湿敷手术部位,但已脓污的纱布应及时更换。湿敷到脓液消失、创面平复为止。
术后复查:术后注意观察,若一月内肿胀一直不消,脓液一直不减,需及时找医生就诊。若症状消失,每半年到一年到医院复查。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勿随意服用各类抗生素,防止杀灭正常菌群,造成致病菌耐药性,若出现皮疹、皮肤红斑等及时就诊。若出现牙疼及时就诊,勿自行服用各类止疼药。
饮食:术后一到两周可进流食或半流食,避免大幅度张嘴动作引起疼痛,进食可用管饲或鼻饲流质饮食。
运动:减少患侧面部肌肉的表情运动,防止感染扩散。
其他:每天刷牙 2~3 次,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预防
及时发现及治疗口腔疾病,注意口腔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摄入,避免熬夜,避免过劳,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每年一到两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治疗疾病,遵从医嘱;
拔牙术后注意伤口部位的清洁卫生,防止食物掉落于拔牙创内,勿饮食辛辣刺激食物。例如辣椒、葱、姜、韭菜、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