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假体周围关节感染
概述
人工关节置换(主要指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关节疼痛、红肿、关节假体松动等一系列表现的疾病。
近年文献显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小于 2%。
吸烟、肥胖、免疫抑制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抗风湿药等)、肿瘤、糖尿病、营养不良等都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分为急性术后感染、急性血源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关节疼痛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不同感染类型的伴随症状有所差异。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等。治疗关键点及难点均在于彻底消除感染,保住关节假体。
本病的主要危害是人工关节假体失效和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关节假体失效很可能需要进行翻修手术。
做细菌培养以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对于治疗来说至关重要。
症状
关节疼痛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最主要的症状。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急性术后感染和血源性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
突然发生的关节肿胀;
关节处红斑;
皮肤温度升高;
关节压痛;
可能有全身毒性症状,如发热、寒战、夜间盗汗等;
手术伤口愈合不良。
慢性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
渐进性关节功能下降;
长时间关节疼痛;
患处皮肤窦道形成并有渗出液:也就是关节深部与体表皮肤之间形成的一条有害通道,通常伴有持续或间断的炎症性渗液,它使关节深部与外界环境相通。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本病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假体失效,增加了人工关节翻修的几率。术后感染是造成人工膝关节早期翻修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第 3 大原因。
常见并发症包括:
关节假体松动、失效,增加了人工关节翻修的几率;
脓毒血症:表现为畏寒、高热;
脓毒性休克。
病因
本病最直接的原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分为急性术后感染、急性血源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不同感染类型的常见原因有所不同。
急性术后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包括: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
血源性感染通常在近期发生过可能引起血行播散感染的事件,其常见原因包括:
牙科手术或感染;
泌尿系统手术或感染;
胃肠道手术或感染;
常见病原菌为口腔菌群如链球菌、肠道共生菌群如肠球菌等。
慢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包括: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哪些人容易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
吸烟;
肥胖;
营养不良;
免疫抑制药物(皮质类固醇、抗风湿药等);
同一关节多次手术史;
伤口愈合不良;
术后伤口引流大于 5 天;
银屑病;
活动性皮肤溃疡;
牙科治疗;
胃肠道手术;
泌尿生殖系统手术。
糖尿病;
肿瘤;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或无菌性炎症病史;
近期患菌血症。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已做手术的关节突然发生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关节疼痛;
关节红肿;
皮肤温度升高;
已愈合的手术伤口出现破溃、渗液。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急救电话:
高热:体温高于 39 摄氏度;
寒战:指肌肉的收缩和痉挛性发抖,会感觉非常冷;
头晕;
脉搏加速;
血压下降。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
当医生怀疑是本病时,除了视诊、触诊外,通常将进行抽血化验检查和拍摄人工关节的 X 光片。在得到抽血化验结果后,还可能进一步通过局部组织细菌培养、关节液抽吸与培养等检查予以确诊。
视诊、触诊:医生可通过观察人工关节表面是否有红肿,是否有窦道形成,触摸关节皮肤温度是否升高,是否有按压疼痛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症状。
血常规:主要是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显著升高则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
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两者均是血清炎性标记物,其升高提示有活动性炎症。
降钙素原:是诊断、监测细菌感染的较为敏感的参数。
人工关节 X 光检查:了解人工关节假体是否有松动等情况。
细菌培养:医生会取人工关节周围的组织(如关节囊等)进行细菌培养,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及明确致病细菌的具体种类。通常,细菌培养阳性时会加做药敏试验,以判断致病菌对哪种抗生素治疗敏感。
关节液抽吸:经过严格皮肤消毒后,用无菌穿刺针或注射器进行关节液抽吸。关节液将做细胞分析(显微条件下分析细胞的种类、计数等)或者生物标志物分析如白细胞酯酶等,可帮助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具体日期是什么时候?
关节疼痛、红肿的具体情况如何?
近期有没有发热、寒战、夜间盗汗等全身性症状?
有没有吸烟习惯?有没有糖尿病、肿瘤、银屑病等病史?
近期有没有新出现的皮肤溃疡?
近期有没有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硫唑嘌呤等)?
近期有没有做过牙科手术或治疗(如拔牙等)?有没有做过胃肠道手术或泌尿系统手术(如肾结石摘除等)?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做什么具体检查?
一般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效果如何?
治疗周期长吗?
治疗难度如何?
还能正常使用我的人工关节吗?有什么活动方面的注意事项?
治疗
本病最主要的治疗是抗生素治疗,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治疗的难点是疗程长,且容易复发。
药物治疗
本病最主要的治疗是抗生素治疗,作用是控制和消除感染。药物的使用需严格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由医生决定用药时机及选用何种药物,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切不可自行用药,这会影响细菌培养结果,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药物包括: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头孢唑啉;
头孢孟多;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其他敏感的抗生素。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类型由医生评估后决定,可能需要多次手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清创术:清除人工关节假体表面的和组织周围的细菌膜。
一期翻修手术:该手术以最终治愈为目的,期望重新安装人工关节假体后达到最终治疗效果。
二期翻修手术:医生有计划地执行 2 次手术,第 1 次手术为第 2 次手术做准备而不是最终手段;第 2 次手术后才达到最终目的。两次手术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
关节融合手术或切除成形术:这两种手术为挽救性手术,术后关节功能基本丧失,但能保住肢体。
截肢手术:适用于感染严重,上述各种方法已无治疗效果,而且感染已经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经过正规治疗,感染可能逐渐加重,除关节假体松动以外,局部皮肤可能破溃、久不愈合,可能出现破溃处扩大、关节假体外露的情况。感染若不控制,可能出现全身感染的表现,即寒战、高热,严重者导致脓毒血症甚至脓毒性休克,但部分低毒性感染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症状表现进展不大。
本病是骨科领域的一大棘手问题,部分患者经过正规治疗感染可治愈,但一般治疗时程较长,而仍有不少患者虽经过正规治疗也存在感染反复不愈或者复发的情况。这使患者长期关节疼痛,站立、步行等关节功能下降,生存质量下降,最终可能影响寿命。
日常注意
术后护理:注意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避免热敷。
用药:必须严格按照经治医生规定的处方用药,不可自行增减、更改药物,以免干扰细菌培养结果、引起感染菌耐药等,影响最终治疗效果。
定期复查:请按医嘱进行复查。主要复查项目包括抽血化验、人工关节的 X 光片、伤口处细菌培养等。
饮食:多吃清淡食物、新鲜果蔬、营养丰富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运动:
以休息为主,关节在不承受体重的情况下可适当活动(如在坐姿或平躺状态下可以进行的活动),应避免剧烈的、强度太大的运动(如爬山等)。
手术后可开始踝泵运动(也就是脚踝向下和向上的反复运动,每个方向用力停留 5~10 秒)、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用力紧绷大腿而不带动关节活动,维持 5~10 秒)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下地时间由手术医生决定。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戒烟戒酒;
控制体重;
改善营养状况;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或少用免疫抑制药物、静脉用药;
积极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皮肤溃疡、银屑病等;
首次手术后做好伤口保护,避免伤口污染、避免受伤,减少多次手术的概率;
尽量在关节置换手术之前,处理好牙科疾病、胃肠道及泌尿系统疾病,减少体内的致病菌来源;
有糖尿病者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肿瘤;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减少得感染性疾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