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妊娠期肝脏脂肪变性,妊娠特发性脂肪肝
概述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罕见但可致命的急性肝脂肪变性。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在严重妊娠肝病中占 16%~43%,且由于近年来轻症病例不断增多,其发病率可能上升。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因尚未明确,但与脂质代谢紊乱、胎盘因素、激素异常、病毒和细菌螺旋体感染等密切相关。孕周、多胎妊娠、胎儿性别、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体重增加大于 18 千克等均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最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乏力、上腹部疼痛、厌油(即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泻、皮肤瘙痒、黄疸、低血糖症、高血压和出血倾向(即皮肤及黏膜等多部位出血)等。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并个体化的对症治疗。
若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未接受正规治疗,病程迁延发展,可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肝性脑病或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产、早产、死胎,危及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
针对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可减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生。
症状
恶心呕吐、全身乏力、上腹部疼痛、厌油、腹泻、皮肤瘙痒、黄疸、低血糖症、高血压和出血倾向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最常见的症状,病程迁延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肝性脑病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产、早产、死胎,危及生命安全。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常见症状包括:
恶心呕吐;
全身乏力;
上腹部疼痛;
厌油: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
腹泻;
皮肤瘙痒;
黄疸:表现为巩膜(即白眼仁)、皮肤黄染,尿色深黄;
低血糖症:表现为饥饿、头晕、头痛、嗜睡、意识障碍等;
高血压;
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及黏膜等多部位出血,特别是产后大出血。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急性肝性脑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
胃肠道出血
死产
早产
死胎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但与脂质代谢紊乱、胎盘因素、激素异常、病毒和细菌螺旋体感染等密切相关。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脂质代谢紊乱:这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最常见的原因,其与脂肪酸氧化、甘油三酯合成及脂蛋白的合成及释放受阻相关,同时妊娠期降低了脂肪酸的代谢和利用,加重了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减少肝内蛋白的合成,进而影响脂蛋白的合成和脂肪的运转。
胎盘因素:胎盘在中期妊娠时有应用脂肪酸功能,脂肪酸代谢产物对母体肝脏有毒副作用,随着胎盘的增大,胎儿对营养的需求增多,同时脂肪酸的生成也增多,从而导致妊娠晚期发生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激素异常:妊娠时由于雌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都增加,常使组织中脂肪被动员进入肝脏,从而引起脂肪堆积。
病毒和细菌螺旋体感染:影响肝代谢的药物,可影响肝内蛋白的合成,易诱发脂肪肝。
哪些人容易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孕周:主要发生在 30~38 周的青年初产妇;
多胎妊娠:多见于双胎;
胎儿性别:男胎多见;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体重增加大于 18 千克。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恶心呕吐
全身乏力
上腹部疼痛
厌油
腹泻
皮肤瘙痒
黄疸
低血糖症
高血压
出血倾向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昏迷
晕厥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妇产科
医生如何诊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症状表现和产科检查外,还需结合实验室检查、B 超检查、影像学检查、肝活检等检查结果,才能最终确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抽血检查,了解白细胞计数是否增高、血小板计数是否减低及有无合并细菌感染等情况。
凝血检测:抽血检查,了解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
生化常规检查:抽血检查,了解血糖、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淀粉酶、胆红素、血氨、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血尿酸等指标有无异常,以评估肝功能。
B 超检查:方便、无创,费用低;了解有无发现经典的超声影像“亮肝”和腹水。
磁共振成像(MRI):MRI 是检测细胞质内少量脂肪的敏感方法;其检测意义在于排除其他肝脏疾病,如肝脏坏死、破裂等。
肝活检:穿刺活检检查,肝活检是诊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金标准,但操作过程中有较高的出血风险。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
怀孕过几次?生过几个孩子?
目前怀孕的是第几胎?
目前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或疼痛吗?
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进行性加重?
目前有接受什么治疗?
近期有做过什么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症状?
是否与其他疾病有关?
还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要怎么治疗?医保有报销吗?
能自愈吗?会不会有后遗症、并发症?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有没有忌口?
治疗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疗原则是评估母体病情变化,监测胎儿情况,支持对症治疗,早期诊断和及时终止妊娠。
药物治疗
保肝治疗:针对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受损的症状,可给予维生素 C、六合氨基酸、辅酶 A 等药物治疗。
静脉滴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使用可以保护肾小管上皮,常用氢化可的松药物静滴。
手术治疗
终止妊娠:及时终止妊娠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首要治疗原则。一旦诊断明确,不论病情轻重,确诊后 48 小时内终止妊娠,可明显改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孕产妇和围生儿的预后。
其他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低脂肪、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菠菜、白菜、西红柿、胡萝卜和粗粮等),保证足够热量。
换血或血浆置换: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清除体内的内毒素及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毒性物质,还能补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减少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管内皮修复。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未接受正规治疗,病程迁延发展,可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肝性脑病或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产、早产、死胎,危及生命安全。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经过正规积极治疗后,预后一般良好。
日常注意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患者应从心理护理、饮食管理、改善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日常注意管理,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复诊,以达到更好的治疗预期。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心理护理:家庭应多给予产妇关爱与安慰,消除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增加安全感和自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饮食管理:
术后应先禁食、给予静脉输注营养液,待排气、排便后开始尝试进食,从液体饮食逐渐过渡细软无渣的饮食,少量多餐,适应后再正常饮食。
饮食以温热为宜,忌生冷以及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及饮浓茶、浓咖啡等。
应多吃低脂肪、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如菠菜、白菜、西红柿、胡萝卜等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
皮肤护理:
黄疸患者常因胆盐沉积而出现皮肤瘙痒,可用温水擦浴或使用止痒药物,防止抓伤而引起感染。
昏迷患者应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如翻身训练,预防性使用气垫床、棉垫等保护性措施。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穿宽松舒适的裤子,保持环境、床铺的干净和整洁,防止感染。
导尿管放置的位置要正确并予以固定,每日会阴护理 2 次,更换引流袋,预防尿路感染。根据恢复情况,尽早夹闭尿管,进行排尿训练,以期尽早拔除导尿管。
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剖腹产 3 天后可下床走动,以慢走为主,以防止下肢血栓的发生。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控制体重。
大小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
复查随访:遵医嘱服药,产后定期复查,如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就诊。
预防
针对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预防,从而预防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在妊娠期间,重视青年初产妇孕周(特别是孕 30~38 周)产检的各项指标。
具有高危因素孕妇经专科医师评估后,可考虑早孕期开始口服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应适度进行体育活动(如果监测胎动正常,在进餐 30 分钟后才能开始运动,运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运动后休息半小时,同时监测胎动和血糖,注意有无宫缩),控制比重。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