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伤寒心肌炎
概述
重症伤寒可并发伤寒性心肌炎,是伤感杆菌的内毒素对心肌损伤的结果,其中中毒性心肌炎是其并发症之一。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伤寒性心肌炎是由伤感杆菌内毒素对心肌造成的损伤。常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严重者危及生命。
此病主要症状包括心跳过缓、心悸、胸闷、气短、发烧(高热)、消化道出血、皮疹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氯霉素、氨苄西林、头孢菌素),也可酌情应用营养和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维生素 C、维生素 B1、肌苷、果糖等)。
伤寒性心肌炎主要引起肠穿孔、肠出血、中毒性肝炎、肺炎等症状。
管理传播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自身免疫力。出现高热、心慌、气短等症状,及时就医。一般预后良好,偶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症状
高热、消化道出血、心悸、胸闷、气短等是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心跳加快、疲劳、水肿、呼吸不顺等症状,甚至重症者危及生命。
伤寒心肌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伤寒心肌炎是伤寒导致心脏损害引起的,因此这类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心脏损害症状,具体包括:
有伤寒病的典型表现:出现高热(成人腋下温度高于 39 度),脉搏加快。
出现心动过速、心跳幅度低。
生命体征变化:血压降低、相对性脉冲、呼吸减缓、胸闷和气短等。
伤寒性心肌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悸、胸闷、头晕、心慌、心音异常等症状。
心力衰竭:严重时静息气促、水肿、体重增加、腹胀或恶心、急性肺淤血等。
心脏性猝死:意识丧失、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心脏骤停后,4~6 分钟内发生不可逆脑损害。
病因
伤寒主要病因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而伤寒性心肌炎是由伤感杆菌内毒素损伤心肌造成的。
伤寒心肌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由伤感杆菌内毒素对于心肌造成损伤。
哪些人容易患伤寒心肌炎?
患有伤寒的青少年及儿童,40 岁以上的成人病例相对少见。
就医
当患者出现高热、胸闷、气短、心动过速时应及时就医,严重时,高热不退,晕厥,疲乏,心律失常等,特别是心动过速、血压降低,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高热:成人腋下温度高于 39 度。
消化道出血:小剂量出血不易察觉,大量或急性出血时,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甚至出现晕厥等症状。
皮疹。
支气管炎及肺炎:咳嗽、咳痰、伴有喘息。
急性胆囊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
溶血性贫血:慢性期可出现黄疸、贫血等症状;急性期则会出现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四肢腰背疼痛及腹痛等症状。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晕厥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血压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该病严重情况下常出现心跳加快、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建议患者出现该情况时立即拨打 120,求助于专业人员,不要擅自处理,以免耽误病情,导致患者死亡。
建议就诊科室
心内科
急诊科
呼吸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伤寒心肌炎?
当医生怀疑是伤寒心肌炎时,将通过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降低,3~5×109/升),尿常规(轻度蛋白尿),便常规(便有潜血或便血)。
细菌培养:进行伤寒杆菌的病原学检查是确诊伤寒的依据。一般检材可取血液、骨髓、尿、便及玫瑰疹刮出液等,都可以进行细菌培养。
伤寒血清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监测伤感杆菌的各种抗体。
心电图:这个检查一般显示都是窦性心动过速。
超声心电图:发现室壁运动减弱和左室功能损害。偶尔可能有心包积液。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多大年纪?发烧多久呢?
以前有哪些基础疾病?有没有家族遗传疾病?
发病多长时间?有哪些症状?
服用过哪些药物?有没有药物过敏?
有没有做过心脏方面的检查?
最近有没有便血?或者是消化道出血?
身边最近有没有这种症状的人?
有没有喝酒、抽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疾病发病原因?
有没有其他疾病的可能?
能痊愈吗?
我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会不会有并发症?
需要长期服药吗?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治疗
伤寒心肌炎目前能够痊愈,但需要有效规范治疗,伤寒性心肌炎的病症得到控制后,预后效果好。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伤寒性心肌炎的原发病是伤感杆菌的感染,在药物治疗时,可应用氯霉素、氨苄西林及头孢菌素类药物。
营养和改善心肌代谢药物:由于伤寒性心肌炎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可酌情应用该类药物。例如:维生素 C、维生素 B1、肌苷、果糖、氨基酸、磷酸肌酸等药物。
改善心功能药物:若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则需要相应处理。例如:使用强心药(去乙酰毛花苷)、利尿(螺内酯)、血管扩张(硝酸甘油)、适当的卧床休息。
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胺碘酮等。
手术治疗
暂无此方法对于该病的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疗法:灵桂龙沐汤。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痊愈,基本上不复发,生活质量得到保证(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胃肠道反应,一般都可忍受,当出现严重情况或者其他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患者出院一个星期后,需到医院做一个血常规检查,血药浓度检查,尿便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等。
饮食:患者日常注意要注意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牛奶、瘦肉等。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及油腻食物。多吃优质蛋白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运动:患者日常注意应加强锻炼,成人可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大约 30 分钟左右,每周 3~5 次为佳。儿童可选择轮滑、游泳、骑自行车、跑步、击剑等一些有氧运动和对抗运动,每周 2~3 次。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会降低身体自身免疫力。所以,我们需养成不抽烟不喝酒,规律良好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熬夜)。
预防
针对可变的因素:
管理传染源并切断伤寒病的传播途径(少去或者不去人群拥挤的地方)。
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锻炼,例如:慢跑、游泳、羽毛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不抽烟不酗酒不熬夜,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时间)。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在伤寒病程中,注意观察病情,早期发现伤寒性心肌炎(心电图表现低电压、心律失常、传导阻滞、ST 段及 T 波改变等。儿童多表现为心动过速)。一旦发现严格卧床休息,加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的维生素 C,维生素 B1,1,6-二磷酸果糖等治疗。
一旦发现有胸闷、气短、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拨打 120,采取治疗措施,以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