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创伤后急性胆囊炎
概述
烧伤后无结石性胆囊炎是指烧伤患者胆囊内虽然没有结石、但却有明显的炎症表现的一种疾病。
该病易发生于烧伤面积大且严重的患者,发病率为 0.4%,主要与全身感染性炎症、脱水及多次手术有关,病死率高达 80%。
烧伤后全身性感染及脱水是疾病的主要原因。长时间禁饮食、静脉输营养液、多次手术、焦虑引起胃肠道反应等,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疾病进展,该病可分为 3 期。
初期:胆囊缺血,其症状及体征均不典型,主要表现为肚子憋胀、不消化、肚子疼;
中期:胆囊发黑、坏死及穿孔,主要表现为右上方肚子疼、恶心、呕吐、眼睛及全身皮肤变黄;
晚期:出现胆汁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整个肚子疼并且肚子硬得和木板一样、高烧、怕冷、寒战,甚至休克。
严重烧伤患者出现腹痛、腹胀、黄疸,是该病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治疗关键点是通常在确诊时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全身情况差,需要充分评估病情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该手术难度较小,但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评估患者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
该病早期症状及体征均不典型,容易漏诊或延迟诊断,直至症状明显时,患者病情已恶化,较多已出现胆囊发黑、坏死及穿孔,甚至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病死率高。
严重烧伤患者出现黄疸、肚子憋胀、肚子痛等不典型症状时,应及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症状
严重烧伤患者肚子憋胀、肚子疼等症状,是该病初期最主要表现,初期症状轻微,不易察觉。中期患者感觉恶心、呕吐、且肚子疼得不能忍受,以右上方最明显,眼睛及皮肤也开始发黄,后期患者感觉整个肚子都疼、且硬得和木板一样,体温升高、寒战、休克等,再严重者可能死亡。
烧伤后无结石性胆囊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烧伤后无结石性胆囊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患者表现为肚子疼,以右上方最明显。
腹胀:患者感觉肚子胀气、不想吃饭、吃东西消化不动。
黄疸:主要表现为眼睛白色部分开始变黄,全身皮肤开始发红、发黄。
呕吐:当肚子胀气严重时,可出现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
发热:如果病程中后期不及时治疗,会出现高烧、怕冷、寒战、休克(具体表现为全身大量出汗、血压降低、突然没有意识、晕倒)等。
烧伤后无结石性胆囊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胆囊发黑、坏死;
胆囊穿孔;
胆汁性腹膜炎;
水、电解质紊乱;
休克。
病因
烧伤后无结石性胆囊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全身性化脓性炎症:这是烧伤后无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主要的原因,严重烧伤后皮肤破损、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细菌感染、播散至胆囊,在胆囊内大量繁殖引起胆囊炎症。
体表大量失水:烧伤患者皮肤创面大量渗出及液体量补充不足,容易引起缺水,继而导致胆囊内胆汁稠厚、淤积,最终引起胆囊炎。
手术麻醉药物及镇静药物的使用:烧伤患者常需要多次手术清洗创面、植皮,术中需要使用大剂量的麻醉药物及镇静药物,这些药物可使十二指肠乳头痉挛、胆汁流出困难,导致胆汁淤积、胆道压力增高,胆囊水肿,有利于细菌入侵引起胆囊炎。
长期禁饮食及静脉输注营养液体:患者长期禁饮食,肠胃功能减弱,消化能力降低,容易引起胆汁淤积,静脉输注营养液体可引起血糖及尿糖升高,有利于细菌在胆囊内繁殖从而诱发胆囊炎。
烧伤后胃肠道反应引起的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胆汁排泄困难:患者焦虑、恐惧,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胆汁及胰液流出困难,诱发急性胆囊炎。
哪些人容易患烧伤后无结石性胆囊炎?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病:
严重烧伤及多次手术患者:烧伤面积大,需多次手术清洗创面,植皮修复创面的患者。
高龄患者:高龄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严重烧伤后更容易诱发该病,尤其是超过 70 岁的患者。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病:
液体量补充不足:烧伤后皮肤破损表面大量渗出,静脉输液量补充不足,脱水者易引起胆汁变稠,易导致该病。
长期禁饮食:长时间禁饮食,肠胃功能减弱,胆汁排出减少,易引起胆汁淤积。
静脉输注营养液:静脉输注营养液易引起血糖及尿糖升高,有利于细菌在胆囊内繁殖,从而诱发无结石性胆囊炎。
麻醉药物及镇静药物的使用:这些药物的应用使得十二指肠乳头痉挛、胆汁流出困难,导致胆汁淤积、胆道压力增高,胆囊水肿,有利于细菌入侵引起胆囊炎。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黄疸:双眼白色部分变黄,皮肤黏膜变红、变黄,尿色明显变黄。
腹胀:患者感觉肚子胀气、不想吃饭、吃东西消化不了。
腹痛:患者感觉肚子疼,以肚子右上方最明显。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整个肚子疼并且硬,持续恶心、呕吐、高烧、寒战,休克。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普外科(或肝胆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烧伤后无结石性胆囊炎?
当医生怀疑是烧伤后无结石性胆囊炎时,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症状以及发病时间,并为患者行腹部彩超明确病情及诊断。若腹部彩超难以诊断,需行腹部 CT 检查辅助判断,同时需要抽血检测降钙素原及白细胞。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腹部彩超:是确诊烧伤后无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主要检查手段。医生会通过探查胆囊周围渗出的量、胆囊是否增大、胆囊壁是否增厚等来明确诊断。若仍无法明确,可于数小时后再行腹部彩超,可观察到胆囊周围渗出增多、胆囊体积较前增大、胆囊壁增厚动态改变。
腹部 CT:若腹部彩超无法明确病情,可行腹部 CT 明确胆囊是否明显增大,胆囊壁是否增厚,胆囊周围是否有渗出。
外周血检查:静脉抽血检测白细胞及降钙素原,这两个指标的提高都能提示患者有胆囊的炎症,但不如腹部彩超及 CT 准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你是什么时候烧伤的?有哪些部位被烧伤?有没有输液?
肚子哪里疼,怎么样疼?
肚子疼和吃饭有没有关系?
有没有恶心、呕吐?
有没有肚子胀气、不想吃饭?
有没有发热、怕冷、寒战?
有没有感觉尿色变黄?
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病严重吗?
这病能不能吃饭?
需要做检查吗?
这病需要手术吗?
手术需要多长时间?
这病会不会致死?
做完手术能不能好?
这病做完手术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治疗
烧伤后无结石性胆囊炎一旦确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疾病初期:可静脉大量输液(生理盐水、葡萄糖、氨基酸等)补充丢失的水分,同时输抗生素(头孢西丁、头孢哌酮钠等头孢类抗生素)抗炎。
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轻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前不可以吃东西,需要清理胃肠道、监测心电和血氧、吸氧、静脉输液,输抗生素抗炎,术中需要开腹切除发炎的胆囊,并且需要在肚子内放置一根小的管道连接到体外以引流出腹内的积液等,待无引流物时可以拔出管道。
胆囊造瘘术:病情危重者或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术者,可行经皮经肝胆囊造瘘术,目的是及时有效地引流胆汁,使胆囊高压症状得以改善。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会感觉肚子疼得难以忍受,恶心、吐黄绿色水、整个肚子僵硬,发烧、休克,最后有可能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症状得以改善,轻症患者经过手术及后期治疗,多数可康复,重症患者仍有可能死亡,与患者的发病时间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禁饮食,补液、静脉输注抗生素等。
术后伤口护理:一般每 3 天换一次药。如果伤口的敷料不洁净,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吃饭,少量、多次规律进食,尽量少吃肥肉、油炸食品等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多吃廋肉、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机体恢复,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戒酒。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放宽心态、多休息、不生气、不熬夜、不劳累。
适当锻炼: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多散步,不要长时间坐、卧、或者不活动。
服药:要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要自己随便用药。
定期复查:出院后定期复查(出院后 1 个月复查腹部彩超,抽血化验肝功),关注有无出现其他后遗症。如自觉不适,立即去医院或者联系医生。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严重烧伤患者:这些患者有可能气管烧伤,自己无法正常讲话,患者家属应该密切关注患者有无肚子胀气、肚子疼等不适症状,若有不适,及早就医。
高龄患者:年龄大的人自身抵抗力差,大面积烧伤后更容易合并感染,应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液体量补充不足:烧伤后静脉大量输液,补充丢失的水分,静脉输抗生素抗感染。
长期禁饮食及静脉输注营养: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食恢复胆囊功能。
麻醉药物及镇静药物的使用:尽量减少麻醉、镇静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