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所致,是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炭疽病在全世界范围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如非洲、亚洲等农村地区,因疫苗接种计划难以实施,它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炭疽作为潜在的生化武器而被关注。
最主要的病因/危险因素: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
该病可分为皮肤炭疽(约占 95%)、肺炭疽、胃肠道炭疽等。
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以及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发生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偶可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
主要以使用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为初步治疗方案。炭疽杆菌感染也可导致吸入性、胃肠道、或重度皮肤炭疽,当病情较重危及生命时,大多数专家建议,联合两种抗菌药物静脉使用。
肺炭疽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通常在发病 24~72 小时内,几乎 90% 患者死亡。
一级预防的基础是限制接触炭疽芽孢。如果可能存在职业暴露(如接触动物或其产品),应使用防护服;暴露后预防(PEP)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预防性治疗。
症状
皮肤炭疽的特征性表现为皮肤黑痂、无疼痛感;而肺炭疽,通常被描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肌痛、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胃肠道炭疽较罕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当吸入炭疽芽孢时,导致全身感染的病死率几乎是 100%,可出现低血压、休克、严重的菌血症和毒血症等[1]。
炭疽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皮肤炭疽
皮损的特点:其特征表现为黑痂和无痛。一般在疾病发生 3~5 天后,开始出现无痛性、瘙痒的丘疹。24~36 小时后,病灶变成疱疹,皮损中心逐渐形成坏死黑色焦痂,周围有明显水肿,皮损处仅有痒感而无疼痛。
水肿:90%~100% 的皮肤炭疽患者,会发生水肿,头颈部比躯干、四肢更易发生,为坚实的、疼痛却不显、不化脓的溃疡。少数患者会有大片皮肤呈明显水肿、且局部无疱疹等病变,该症状扩展迅速,可有大片坏死,伴有严重的毒血症,其病死率极高,称为“恶性水肿”。
淋巴结肿大:47% 的患者可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
肺炭疽
“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肌痛、全身不适、咳嗽、咳血性痰、胸部不适等。
数日后,症状加重,有寒战、高热、咳嗽加重、咳血性痰,并伴有胸痛、气促、紫绀等,严重者还会有毒血症,可并发脓毒性休克、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肺炭疽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生全身性感染,并在 1~3 天内,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胃肠道炭疽
较为罕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血便或非血便),严重时,还会出现腹痛和反跳痛,提示急腹症,也可有血性腹水,甚至还会发展成严重毒血症、休克等。
炭疽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心理困扰:感染后,常出现心理压力。
身体机能下降:所有感染的患者与对照人群相比,有身体机能下降的情况。
肺功能异常:肺功能检测异常,即氧弥散功能轻微下降,或通气障碍。
病因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传染病。炭疽杆菌有繁殖体和芽孢两种形式,随生活环境的不同,两种形式可以互相转变。在外界环境中,芽孢主要形式为不分裂、无新陈代谢,具有耐旱、耐热、抗紫外线、γ 射线和不易被大量消毒剂杀灭等特点,芽孢可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可保持几十年的活力和传染性。
炭疽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该菌属于需氧芽胞杆菌属,为革兰氏阳性的粗大杆菌,呈竹节状、长链状排列,在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不产生溶血,无鞭毛,不活动。
炭疽杆菌有繁殖体和芽孢两种形式,随生活环境不同可以互相转变。
炭疽繁殖体抵抗力弱,对日光、热和消毒剂敏感。芽孢抵抗力很强,煮沸 10~15 分钟,110℃ 高压蒸汽消毒 5~10 分钟、10% 甲醛液 15 分钟、5% 苯酚液 24 小时,20% 漂白粉液 24~48 小时,才能杀灭芽孢。
哪些人容易患炭疽病?
人群普遍易感。
高风险职业人员:包括牧民、农民,以及在工厂接触生皮、山羊毛、羊毛、或骨头等受染动物产品的工人和实验室人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有职业暴露史(接触患病动物或其产品),3~5 天后,出现无痛性、有痒感的丘疹,则怀疑为皮肤炭疽,应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有职业暴露史,2~5 天后。出现为发热、出汗、疲乏、干咳、胸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肌痛、咽痛等症状,应该高度怀疑肺炭疽。
患者在进食疑似被芽孢污染的肉、内脏等食物,2~5 天之后,出现发热、腹痛、腹水、恶心、呕吐等症状,怀疑为胃肠道炭疽。
疑似被炭疽生物武器攻击者,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疑似肺炭疽病患者,在 1~3 天内,迅速出现为心或肺功能衰竭、低血压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传染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炭疽病?
诊断炭疽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阳性,尤其培养阳性可以确诊。其中,根据皮肤炭疽、肺炭疽或胃肠道炭疽的疑似病例,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1]。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怀疑为皮肤炭疽
焦痂处的渗出液培养。
血培养。
皮肤疱疹液的培养:是最好的诊断方法。
冲孔活检:疑似皮肤炭疽、且病灶处培养阴性或病灶处无渗液,可以选择该方法。
怀疑为肺炭疽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胸部 X 线检查:典型表现为纵膈增宽。
胸部 CT:肺门高密度影、纵膈淋巴结肿大、纵膈水肿、大量胸腔积液。
血培养:如果在血液标本中,培养出炭疽杆菌,便可确诊,也可做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胸腔穿刺:标本进行细菌培养、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和免疫组化法检测。
腰椎穿刺:以排除罕见的炭疽脑膜脑炎。
怀疑为胃肠道炭疽
血培养。
口咽分泌物的培养。
腹水穿刺。
以上各种标本中,如培养出炭疽杆菌便可确诊,也可做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接触过可能受炭疽感染的动物,如牛、羊、马等?
是否接触过可能被炭疽杆菌污染的动物产品,如皮革、羊毛、毛发、象牙?
是否从事过牧民、农民等职业?
是否曾在可能被炭疽污染的实验室工作?
周围有相似症状的患者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被感染的?
我的病情严重吗?会有什么后遗症?
这个病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会有什么副作用?
我什么时候可以好转?
我什么时候可以解除隔离?
这个病会传染给我的家人(或朋友)吗?他们应该怎样预防?
治疗
该病的治疗以病原治疗、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对疑似炭疽的患者,在实验室明确诊断前,应先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然后根据药敏试验来调整抗菌药物[2]。
分型治疗
急性轻度皮肤炭疽
首要治疗方法:抗菌药物单药治疗。
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作为初步治疗药物。
阿莫西林:如果患者不能接受喹诺酮类或四环素类药物,可选用该药物,如因自然感染轻度皮肤炭疽的怀孕患者。
强力霉素: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氯霉素:只用于其他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
自然感染的皮肤炭疽患者,症状较轻,建议疗程为 7~10 天;若在生物恐怖事件中感染,应考虑患者对阿莫西林耐药,推荐治疗 60 天。
其他注意事项:炭疽杆菌菌株对一些药物存在天然耐药性,如磺胺甲基异恶唑、甲氧苄啶、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钠、氨曲南等抗菌药物;而手术切除或操作可能会导致感染播散,不推荐对焦痂的清除。
急性吸入性、胃肠道或重度皮肤炭疽
首要治疗方法:抗菌药物单药治疗。
一线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青霉素 G。
二线药物:(环丙沙星或强力霉素)+(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或氯霉素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当病情较重危及生命时,建议经验性联合两种抗菌药物静脉使用。
初步方案:首选环丙沙星或强力霉素联合青霉素 G 或利福平。
重度感染患者的总疗程为 60 天。
如果炭疽杆菌敏感,青霉素是孕妇首选的治疗药物;重度皮肤炭疽、吸入性或胃肠道炭疽患者,可使用环丙沙星、强力霉素。
次要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进食量少、吐泻频繁和全身中毒较重的患者,给予静脉输液等支持治疗,以防脓毒性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有明显毒血症和恶性水肿的患者,可静脉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性炭疽脑膜脑炎
首要治疗方法为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环丙沙星联合一种或两种抗菌药物,如利福平、青霉素或氯霉素,静脉注射;若炭疽杆菌敏感,青霉素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其他治疗方法[2][3]
疫苗注射:目前提供的疫苗均为第一代疫苗,还需要改进。这种改进后的疫苗,不会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或全身反应。此外,应只需 2 或 3 次注射,而免疫保护至少持续一年。目前我国主要用的是活菌苗,它们多为活芽胞制剂。
人类单克隆抗体:是炭疽保护性抗原(PA)结合水肿因子(OT)或致死因子(LT)。在第一阶段的研究表明,单剂量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该抗体,是安全的、耐受性和生物利用度良好。
人免疫球蛋白:人抗-PA 免疫球蛋白(NP-015)抑制复合体与细胞受体的结合。目前处于一期临床试验中,NP–015 的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正在研究进行中。
疾病发展和转归
该病的预后,与疾病类型、诊断与治疗的时间、患者的个体因素等相关。
皮肤炭疽通常可以治愈,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病死率已很低(<1%),若发展为全身感染,死亡率约 20%。
肺炭疽、败血症型炭疽、脑膜炎型炭疽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数日内,90% 以上死亡。
胃肠道炭疽很难早期诊断,病死率很高(>50%),从临床症状出现到死亡,时间通常很短,约 2~5 天。
只要有炭疽菌血症存在,任何一种形式的炭疽患者,都可并发炭疽脑膜炎,病死率很高[3]。
日常注意
患者应严格隔离,且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应按芽胞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患者因伤口渗液多,且肠炭疽患者又不能进食,因此造成蛋白质的大量丢失。饮食上应该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为主,减少脂肪的摄入。高热量的食物,可以选择稀饭、面条,其消化后可迅速提供血糖;高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你肉、羊肉、鱼肉等;高维生素食物主要是指水果、蔬菜,包括西红柿、黄瓜、生菜、苦瓜、菠菜等。
伤口保护:切忌抚摸、挤压伤口,以防感染扩散,而发生脓毒症。
隔离消毒:严密隔离,接触者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和橡皮手套。患者的分泌物、痰、呕吐物、粪便等,均应按炭疽杆菌芽孢的消毒法,进行彻底消毒。
知识学习:患者大部分来自边远牧区,语言不通,卫生条件差,所以患者及家属需要学习此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措施,以及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避免因缺乏卫生知识,造成其他部位的感染。
心理护理:因患者对该病存在恐惧、失望等心理,甚至拒绝治疗,家属应耐心、细致地疏导患者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脓毒性休克的发生,此为治疗炭疽病的关键。
对于易感人群,应加强卫生宣教,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受伤,如有皮肤破损,立即涂搽 3%~5% 碘酒,以免感染。
预防
一级预防的基础是限制接触炭疽芽孢,如使用防护服、通风、注射炭疽杆菌疫苗;暴露后的预防(PEP)建议给予环丙沙星或强力霉素治疗60天,同时应该接受 3 次疫苗注射(第 0、2 和 4 周)[4]。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限制接触炭疽芽孢。
如果工作人员可能存在职业暴露(如接触动物或其产品),应使用防护服。
由于肺炭疽与大规模制备动物皮毛有关,因此应对这些专业设备,实施最大限度地通风。
炭疽杆菌疫苗的使用,只限于现役军人、实验室接触该菌的工作人员,以及在流行地区处理可能受污染的动物产品的人员。
暴露后预防(PEP)
预防性治疗:及时就医,如果未发病,建议给予环丙沙星或强力霉素治疗 60 天。
疫苗接种:此为暴露后预防性抗菌治疗的辅助措施。在美国,标准的炭疽疫苗是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的,经常用于暴露于炭疽杆菌的高风险人群。2002 年,计划免疫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对肺炭疽的高危患者,除了进行暴露后预防(PEP)治疗外,应该接受3次疫苗(第 0、2 和 4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