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外伤性腹膜外出血或血肿
概述
是指位于腹膜后间隙内的器官、血管、肌肉、附近骨组织外伤出血和形成的血肿,根据出血量及部位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骨盆骨折和腰椎骨折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 2/3,其次是腹部创伤,以男性居多。
主要病因是腹膜后正区、肾周区、骨盆区受到不同方向的暴力或导致骨折引起进行性出血或血肿,其中以骨盆骨折损伤大血管引起大出血最危险。
根据出血部位、速度及出血量临床表现各异。小血肿一般自行吸收,大血肿以压迫组织器官、刺激直肠、导致肠麻痹为主要特点,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低血容量休克提示病情严重。
要及时明确出血部位、速度、原因及量,祛除病因是关键;低血容量休克时积极扩容抗休克是最重要的手段。必要时行开腹探查。
大出血会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抢救不及时危及患者生命。
外伤史对疾病诊断极其重要,腹膜后出血量大时可达 2000~4000 毫升,导致失血性休克。
症状
腹膜后出血或血肿根据出血部位、速度及出血量临床表现各异。小血肿一般自行吸收,大血肿以压迫组织器官、刺激直肠、导致肠麻痹为主要特点,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低血容量休克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外伤性腹膜后出血或血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外伤性腹膜后出血或血肿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出血或血肿压迫神经和内脏可以引起神经性疼痛,约 60% 的患者可出现腹痛。
肠麻痹: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蠕动减弱。
低血容量休克: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相关症状,表现为头晕、心慌、出冷汗、脉搏增快、尿量较少、四肢皮肤湿冷等。
直肠刺激相关症状:盆腔腹膜后较大血肿时,血肿可压迫到直肠,患者可有直肠刺激症状,表现为总是想解大便,且大便感觉不能解尽,出现里急后重等症状。
腹膜刺激征:当患者出血量较多时,进入腹腔时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表现为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腰背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腰背部疼痛。
瘀斑:当出血渗透入皮下时,可表现为该部分皮肤发紫。
呕血、大便带血。
外伤性腹膜后出血或血肿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低血容量休克:若外伤可使大血管损伤,造成大出血,引起血容量严重不足而导致休克。
病因
当患者腰背部、腹部、骨盆受到严重创伤,或创伤引起骨折时,导致腹膜后的血管破裂,引起进行性出血或血肿,严重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骨盆骨折和腰椎骨折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 2/3。其次是腹膜后血管或脏器损伤,多见于加速行驶的机动车辆创伤腹部,如肾、胰和十二指肠的损伤。
外伤性腹膜后出血或血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腰背部外伤导致脊柱骨折引起血管损伤
高坠伤
骨盆骨折
车祸伤
哪些人容易患外伤性腹膜后出血或血肿?
长期从事驾驶工作人员
高空作业人员
从事特技表演人员
建筑工人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痛;
肠麻痹:腹胀、肠蠕动减弱;
直肠刺激相关症状;
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腰背疼痛;
腰背瘀斑。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低血容量休克: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相关症状,表现为头晕、心慌、出冷汗、脉搏增快、尿量较少、四肢皮肤湿冷等;
剧烈腹痛;
腹膜刺激征;
腰背部瘀斑;
呕血、便血。
建议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外伤性腹膜后出血或血肿?
当医生怀疑是外伤性腹膜后出血或血肿时,将通常进行询问是否有外伤病史,腹痛相关症状,骨盆、脊柱及腹部查体,在有初步结果后,需要进行脊柱、骨盆影像学、腹部影像学等检查,必要时行腹腔穿刺。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完成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及隐血,有助于诊断。
B 超检查:对有外伤史及上述症状时,可进行腹部 B 超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显示腹腔内实质脏器损伤情况,如腹腔积血、积液情况。有助于疾病诊断。
X 线检查:发现有骨盆骨折、腰椎骨折、腰大肌阴影模糊或呈包块阴影等,则提示有腹膜后出血。因肠胀气、肠麻痹则表现为充气肠管移位等。
静脉肾盂造影:可有肾盂受压或移位等表现。如果造影剂自肾向外渗漏,则表明有肾外伤和腹膜后出血。
CT 检查:对诊断不同部位血肿有一定帮助,同时可发现骨盆骨折。
腹腔灌洗:进行腹腔灌洗有助于腹腔内出血与腹膜后血肿的鉴别。
腹腔穿刺:当出血量大时可进入腹腔,在右或左下腹部穿刺可抽出不凝固血液,有助于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受的伤?从事什么工作?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受伤时间、部位。
有呕血、便血、解黑便吗?
有头晕、心慌、胸闷没有?
有腹胀、腹痛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哪里受伤了?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我目前情况严重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手术治疗吗?
治疗效果好吗?费用高吗?
需要治疗多久?
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治疗
要及时明确出血部位、速度、原因及出血量,祛除病因是关键,如结扎出血的血管;低血容量休克时积极扩容抗休克是最重要的手段。必要时行开腹探查。
药物治疗
输血治疗:对有失血性休克、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的患者可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注意输血有无过敏反应,是否出现皮疹,发热等。
输液治疗:对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可进行扩容治疗,补充大量盐水及其他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升压治疗:对低血压患者可考虑升压治疗,常用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可依据血压调整用药剂量。
抗感染治疗:对休克患者均可考虑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尤其是合并有肠道损伤,常用药物头孢唑林钠、头孢拉定。对有头孢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慎用。
手术治疗
腹膜后血肿来自腹膜后大血管伤,或来自胰、十二指肠、肾破裂者;腹膜后血肿合并有肝、脾、子宫、腹内血管伤,或合并结肠、小肠等空腔器官伤者,均需考虑手术治疗。
剖腹探查术:对疑有内脏损伤者,应作剖腹探查,并注意有无腹内及腹膜后器官的多发性损伤。如发现腹膜后出血并有积气、黄染,应想到十二指肠损伤的可能。但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切开后腹膜寻找腹膜后出血原因。
髂内动脉结扎或栓塞术:骨盆骨折并有腹膜后大出血者,有时可结扎双侧髂内动脉以控制出血,也可采用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注入吸收性明胶海绵栓塞动脉。
其他治疗方法
胃肠减压:对有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损伤,或手术的患者可进行胃肠减压。
疾病发展和转归
该病需要及时诊断,严密观察及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般能早期发现并予以止血、补液处理者预后良好。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可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或因缺血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够治愈。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患者,伤口疼痛是正常现象,主要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感染;术后注意腹腔引流管是否通畅,是否继续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
使用药物治疗注意事项:输血时应注意有无皮疹,发热等,既往对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要及时告诉医生。
术后、用药复查:每周需要到医院复查血常规、血沉、肝肾功及电解质等,对有骨折的患者,需要每月复查 X 片或 CT,明确骨折是否正常愈合。
饮食:手术患者,术后禁食、禁水,肛门排气后,无出血可进食流质、无渣饮食,如稀饭、牛奶、安素粉、小百肽、要素营养制剂。以后逐渐加量,过渡到正常饮食。
运动: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3 天后如无特殊可试着下床活动。非手术患者,早期需要卧床休息,待血肿吸收变小后可适当下床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腹腔内再次出血。
其他:恢复后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注意道路行车安全,不能超速驾驶;
避免疲劳及酒后驾驶;
建筑工人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高空作业及高危作业做好安全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