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是什么?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怎么办?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症状有哪些?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是指十二指肠处的静脉发生弯曲和扩张,多由肝硬化、肝后性及肝外门静脉闭塞等各型门静脉高压、血管畸形等引起。各种类型门静脉高压、血管畸形等疾病皆会导致十二指肠静脉曲张。长期抽烟、酗酒、生活压力过大,肝脏损害过大的人容易患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呕血、便血是初期症状,出血量大容易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以血管介入、手术和内镜治疗为主。在紧急出血情况下,在内镜下行套扎或组织胶注射止血,严重门脉高压可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降低门静脉压力,部分患者需要行门体分流手术、脾切除术及肝移植等治疗。如不及时治疗,出血量加大,导致患者贫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最主要的是积极正规地治疗原发疾病。呕血、便血时,需及时就医,大多情况下可成功止血。

别称

胃切除后吸收障碍综合征

概述

在胃切除术后,由于长期的营养消化吸收障碍,出现营养不良、体重降低等症状,称为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

不同的营养元素的吸收不良发生率不一样,但目前无具体的发生率报道。

主要发生在胃切除术后,胃肠道的其他病因会加剧影响营养的吸收。节食减肥、慢性胆囊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等患者容易出现此疾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消瘦、营养不良、贫血等。

行抗生素抗菌治疗,补充维生素促进营养元素的吸收,补充消化酶促进食物消化;药物治疗无效者或者合并其他胃切除术的并发症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是胃切除术后远期的并发症,主要的危害是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症等并发症,经过药物治疗后,总体的预后良好。

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发生率存在影响,手术前需要全面的评估选择影响小的手术方式。

症状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是胃切除术后远期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消瘦、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

消瘦:体型消瘦,体重减轻。

贫血:由于术后胃酸减少,影响铁质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

腹胀:腹部胀气。

腹泻:胃排空过快,小肠蠕动增强,消化与吸收不良所致。

骨骼疼痛:主要表现全身多处疼痛,是远期的症状,骨营养不良,骨质软化。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营养不良:胃切除术后吸收不良,往往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骨质疏松症:胃切除术后,钙及维生素 D 吸收减少,骨缺少营养元素,长期导致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疼痛,容易发生脆性骨折。

贫血:内因子与维生素 B12 结合,是 B12 肠道吸收的必需因子,胃切除术后内因子分泌缺乏,导致大细胞性贫血。

病因

主要发生在胃切除术后,胃肠道的其他病因会加剧影响营养的吸收。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主要发生在胃切除术后,在胃切除术后,胃肠道的其他病因会加剧影响营养的吸收。

常见原因主要包括:

胃功能受损:胃切除后胃体积和分泌功能受损,影响营养吸收。

胃排空过快。

餐后胰腺、胆囊分泌不同步。

小肠转运过快。

小肠乳糖酶缺乏:对乳糖耐受量减低。

小肠内细菌孳生。

哪些人容易患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节食减肥

慢性胆囊炎

厌食症

肝硬化

慢性胰腺炎

短肠综合征

长期服用抗生素

长期慢性腹泻

腹部手术病史

长期压力过大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乳糖不耐受症

就医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是胃切除术后的远期并发症,在行胃切除术后的早期,应及时入院就医,根据体内营养情况进行补充或调整;当出现急性腹泻导致休克、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脆性骨折,应立即拨打 120,寻求专业的急救人员帮助,并后送入院。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消瘦

体重降低

腹胀

腹泻

全身骨骼疼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拨打 120:

头昏眩晕:可能是腹泻导致身体容量较低,出现休克,导致头部供血较少。

脆性骨折。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消化内科

营养科

医生如何诊断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通常根据病史、症状及抽血化验、小肠吸收功能试验检测进行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辅助检查:通常需要检查血常规、白蛋白、前白蛋白、电解质、微量元素等,因贫血而使血中血红蛋白的总量降低,也可以检测身体其他的营养元素判断全身营养状态。

钡餐:通过口服钡剂,看钡剂在肠道内排除情况,可以判断肠道的蠕动消化功能。

内镜: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排除肠道其他疾病及胃切除术后的其他并发症。

小肠吸收功能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测定,可以初步判断脂肪吸收营养不良、糖吸收营养不良等。

右旋木糖试验: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 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症状?

你的腹泻症状会缓解吗?如何做才能缓解?

因为什么病行胃切除术?

平时的饮食结构是什么样?

补充过维生素吗?

有没有其他胃肠疾病?

有没有腹部手术病史?

做过什么检查?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疾病病因是什么?

我需要治疗吗?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我还需要如何治疗?

我的疾病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

我需要手术治疗吗?

我会出现那些并发症?

我的饮食习惯需要改变吗?

我这个病的预后如何?

治疗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主要选择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或者合并其他胃切除术的并发症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当小肠存在细菌感染时,影响营养吸收,需要给予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常用药物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等。

维生素补充:补充维生素 B、A、D、E、K。

手术治疗

毕罗 Ⅱ 式(BillrothⅡ)改为毕罗 Ⅰ 式(BillrothⅠ):两种均为胃切除术的手术方式,两种方式切除的胃及缝合方式不一样,由于毕罗 Ⅱ 式改为毕罗 Ⅰ 式后病人粪便脂肪丢失、维生素 B 吸收不良和小肠腔内细菌孳生可得到纠正。因此,对于拟进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如果病情允许,选择毕罗 Ⅰ 式可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营养不良加重,各种营养元素缺乏,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会出现生命危险。

经过正规治疗后,规范内科保守治疗,并积极补充相关维生素、消化酶等,效果良好,若需要手术处理,术后的预后也比较好。

日常注意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是胃切除术后远期的并发症,在胃切除术后,就应重视预防出现营养不良的并发症,积极预防后,总体的预后良好。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要短期禁食,多下床活动,防止腹部出现粘连,术后定期换药,避免伤口出现感染。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术后服用抗生素、维生素、消化酶等相关药物,患者应遵照医生建议服用,不能擅自停药。

术后、用药复查:定期入院复查消化功能情况,根据复查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平时多食用多种复合食品,多食用容易消化食物,防止卧床出现便秘。

运动:术后应早期积极下床行走活动,但避免剧烈活动。

其他:定期入院复查,评估治疗情况,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积极健康心态。

预防

针对危险因素,提前预防,降低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风险。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少吃多餐;

高蛋白饮食,改变饮食结构;

服用复合维生素;

戒酒;

控制压力;

避免长期服用抗生素,导致肠道细菌混乱;

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工作;

控制饮食中的乳糖,补偿钙及维生素 D。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脑心舒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脑心舒口服液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米诺地尔的功效与作用-米诺地尔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