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淋巴丝虫病
概述
象皮肿(淋巴丝虫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由蚊传播的疾病。
象皮肿常见于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人群。
班氏丝虫(属线形动物)通过中间宿主蚊长期寄生于人体的淋巴系统中,并在淋巴系统中逐渐成熟,最终对患者的系统造成损伤。
好发于下肢,表现为肿胀、粗糙的外观,而且皮肤僵硬、结实,形成大皱褶和结节。
抗感染、利尿消肿药物及其他物理康复治疗。
象皮肿会导致患肢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产生影响。
橡皮肿常合并下肢丹毒,表现为肢体红肿热痛,患者会出现高热、畏寒、寒战等全身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症状
橡皮肿起病缓慢,患侧肢体逐渐出现肿胀、粗糙的外观,而且皮肤开始硬化、结实,并出现疼痛,合并丹毒的患者还会出现畏寒、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象皮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象皮肿的常见症状包括:
患肢肿胀、粗糙。
皮肤角化、硬化。
患肢皮温高。
全身感觉不适。
象皮肿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淋巴管反应性炎,使得水肿加重。
表皮破溃,伤口感染。
肺部栓塞。
病因
班氏丝虫(属线形动物)通过中间宿主蚊长期寄生于人体的淋巴系统中,并在淋巴系统中逐渐成熟,使得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软组织液在体表反复感染后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肢体肿胀、角化、粗糙。
象皮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淋巴丝虫寄生。
哪些人容易患象皮肿?
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下肢皮肤粗糙、有硬化表现。
下肢肿胀,伴有疼痛。
去过疫区并被蚊虫叮咬过。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下肢红肿热痛明显。
全身畏寒、寒战、高热。
出现皮肤红肿、破溃,存在严重感染。
建议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急诊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象皮肿?
医生会通过对患者病史采集并给患者进行详细体格检查,怀疑象皮肿的情况下,医生会询问患者既往是否去过象皮肿好发的地区。同时,对患者血液进行化验,以确定血液中是否有寄生虫。
具体的检查包括:
体格检查。
病史及既往史。
血液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前有没有去过象皮肿好发的地区?
近期有无被蚊虫叮咬过?
有没有畏寒、寒战、高热的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肢体的肿胀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消退?
皮肤粗糙、硬化能否逆转?
生活中需要做哪些预防措施?
治疗
药物治疗
乙胺嗪:乙胺嗪药物可以治疗象皮肿。用法是患者每年服用一次。此药物可杀死血液中微小的寄生虫。
伊维菌素:有研究显示联合应用乙胺嗪与伊维菌素的药物,效果比单用乙胺嗪效果更好。用法也是每年服用一次。
手术治疗
部分患者可能需接受手术以缓解肿胀部位 (例如阴囊) 的压力。
其他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肿胀部位保持清洁、干燥。
使用保湿霜。
检查伤口,在疼痛部位使用药膏。
锻炼,尽可能行走。
如果手臂或腿出现肿胀,请在躺下或坐下时抬高患处。
疾病发展和转归
象皮肿会引起肢体水肿,大多数患者预后尚可,部分病情严重者引起肢体功能障碍,活动不利,甚至站立走动都很困难,而且患者会出现因担心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病情,导致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况。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对患肢清洁、保持干燥,可以使用保湿霜皮肤涂抹,注意皮肤有无破溃、感染,睡觉时注意抬高患肢,促进淋巴回流。减轻水肿。
预防
象皮肿是一种班氏丝虫通过蚊寄生于人体的疾病,预防方法有如下:避免去象皮肿流行的区域,减少感染几率。若不能避免去疫区,则需要做好充分的保护措施,尤其在森林中或草木茂盛地方行走时要喷洒驱虫剂,体表涂抹防虫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