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唾液腺黏液囊肿
概述
涎腺黏液囊肿是涎腺(唾液腺)因外伤或阻塞造成的良性瘤样病变。
最主要的病因是由于涎液导管破裂或阻塞,导致涎腺渗入细胞组织间隙或涎腺内部涎液积聚,从而产生囊状肿块。
根据该病的疾病表现分为黏液囊肿和舌下腺囊肿,其中舌下腺囊肿又细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和哑铃型。
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下产生半透明水泡状囊肿,或是舌下部、颌下部产生囊肿。
对于黏液囊肿,可以药物注射治疗或局部麻醉手术切除;对于舌下腺囊肿,根治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手术治疗后防止感染是其关键点。囊肿破裂后治疗是该病的难点所在。
该疾病属于良性病变,但如不及时治疗,囊肿发展到很大时会引起吞咽、语言及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该疾病主要由轻微口腔外伤导致,虽相对易于治疗,但也易复发,平时应多注意保护口腔,注意口腔卫生。
症状
该病主要分为黏液囊肿和舌下腺囊肿两种:舌侧产生水泡状囊肿是黏液囊肿最重要的症状,该囊肿多无痛,破溃后有白色黏稠液体流出,伴随愈合后囊肿会再次出现;舌下腺囊肿的典型症状是囊肿位于下颌舌下区的位置,囊肿发展很大时,可能会引起吞咽呼吸困难。
涎腺黏液囊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舌部囊肿:表现为下唇及舌尖腹侧的瘤样病变,囊肿位于舌部黏膜下,体积为黄豆至樱桃大小,质软而有弹性,呈半透明,浅蓝色。很容易被咬破,咬破后流出透明黏膜液体,愈后容易再次复发,最后形成白色瘢痕状突起。
单纯型舌下腺囊肿:舌下部产生囊肿,呈浅紫蓝色,触碰有柔软波动感,常位于口底一侧,可以发展到对侧,严重的会将舌部抬起,形成“重舌”。囊肿易于因创伤破裂,流出淡黄色或蛋清状液体,囊肿消失,但很快会再次复发。严重情况下会引起语言、呼吸及吞咽障碍。
潜突型舌下腺囊肿:也称口外型囊肿,该病变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颌下有肿物,触感柔软不可压缩,与皮肤无粘连,易被误诊为下颌下腺囊肿。
哑铃型舌下腺囊肿:单纯型与潜突型二者的混合病变,由于舌下侧有囊肿,颌下也有肿物,形似哑铃,故而得名。
涎腺黏液囊肿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吞咽、语言及呼吸障碍。
病因
涎腺黏液外渗到组织内部或潴留在导管内部,从而造成局部肿大,形成囊肿。
涎腺黏液囊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涎腺黏液囊肿的常见原因包括:
口腔外伤:如吃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咬到了舌头导致涎腺破裂,内部黏液渗漏到相邻组织间隙中,导致组织局部肿大,形成囊状肿物,这是该病常见的原因之一。
涎腺导管阻塞:有少部分患者会产生潴留性黏液囊肿,表现为涎液导管阻塞,造成涎液潴留,从而产生囊性病变。其主要原因是微小涎石阻塞导管;黏液浓度增加,导致流通不畅;或是导管系统异常弯曲等。
哪些人容易患涎腺黏液囊肿?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涎腺黏液囊肿:
外部损伤:外界不可抗力造成口腔损伤;
其他病变引起:患有先天性涎腺生理结构异常。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涎腺黏液囊肿:
不注意口腔卫生:个人卫生较差,不爱刷牙,口腔内部滋生的有害菌易从涎腺导管口逆行感染。
饮食原因:平常爱吃硬质的食物,易于导致口腔损伤;吃饭过快,容易咬到舌头或口腔内侧皮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囊肿变大:口腔内部有异物且不见好转,有时还会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囊肿破裂:当囊肿体积变大后很容易破裂,破裂后必须及时就医,避免发生细菌感染,引发其他病变。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囊肿过大阻塞口腔,造成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必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涎腺黏液囊肿?
当医生怀疑是涎腺黏液囊肿时,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疾病症状做出初步判断,再辅以穿刺检查(可鉴别舌下腺囊肿与口底皮样囊肿、颌下区囊性水瘤以及口底血管畸形),即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主要目的是区别舌下腺囊肿与口底皮样囊肿。医生会观察囊肿的形态以及位置进行初步判断,通常舌下腺囊肿常位于口底一侧,有时会发展到对侧,囊肿壁极薄并紧贴口底黏膜,呈浅紫蓝色。而口底皮样囊肿只位于口底正中,囊壁厚,囊腔内含半固体状皮脂性分泌物。进一步医生会用手指轻轻按压囊肿,通过肿物的硬度以及波动感去判断两者区别。舌下腺囊肿柔软有波动感而口底皮样囊肿没有波动感,并伴有压迫性凹陷。
穿刺检查:确诊病因的主要检查手段。在无法单纯通过视诊确认的情况下,穿刺检查可以很好地区分开颌下区囊性水瘤、口底血管畸形与舌下腺囊肿。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经常有咬嘴唇的现象?
是否坚持刷牙?
过去是否有过其他口腔病变?
出现囊肿多长时间了?
囊肿是否破裂过?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吃什么药吗?
需要手术吗?
需要复查吗?多长时间复查?
生活上,特别是饮食上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治疗
如果确诊是涎腺黏液囊肿,对于发病于舌部的囊肿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方法,通常注射碘酊或氯化钠;如受损腺体出现囊肿反复复发的情况,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药物治疗
20% 碘酊:对于常常发病于舌部的小涎腺黏液囊肿,可以采取药物注射疗法,先将囊肿抽空,再注射入 20% 碘酊 0.2~0.5 毫升,停留 2~3 分钟后抽出,碘酊可以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
20% 氯化钠:治疗方法与原理同碘酊。
手术治疗
小涎腺囊肿切除术:对于小涎腺囊肿,手术切除病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医生一般会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将囊肿以及与之相连的腺体一并切除,对于多次受损的囊肿,由于已经形成瘢痕与囊壁粘连,不易分离,还要将邻近组织一并切除(未粘连的要避免损伤周围组织),以保证不再复发。
舌下腺切除术:对于舌下腺囊肿,只有切除舌下腺才可以根治,切除后将囊液吸净。对于口外型的囊肿,切除后还需要在颌下区加压包扎。
成形性囊肿切开术:有些患者或婴儿患者无法耐受舌下腺切除,可进行成形性囊肿切开术(袋形缝合术),该术切除覆盖囊肿的部分黏膜和囊壁,将积液抽净,填入碘仿纱条,避免感染。但该术只是一种缓解疗法,待患者可以耐受舌下腺切除术或婴儿长至 4~5 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
其他治疗方法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近年来有人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照射的方法治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的概率。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涎腺囊肿会持续增大,严重的会引起吞咽、语言及呼吸困难;此外,囊肿极易破损,若消毒不彻底还会出现囊肿复发和出血等症状。
经过正规治疗后,基本都可以康复,但涎腺囊肿比较容易复发,一旦复发需要再次手术,因此即使康复后也要注意预防。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事项:术后要做好抗感染处理,遵医嘱口服或者静脉注射抗炎症药物,预防感染发炎。此外,术后不能过早刷牙,也不能用手去频繁触碰患处,否则都会有可能造成感染。建议经常用淡盐水漱口,有一定的消炎抗感染效果。
术后饮食注意事项:饮食要保持清淡柔软,尽量选择流质,半流质食物进食,推荐果汁、蔬菜汁、蛋汤、米粥等;防止刺激伤口,影响伤口恢复。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禁止抽烟喝酒。
用药注意事项:术后医生一般会开一些消炎药,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严禁随意增减变更用药,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伤口红肿胀痛难忍,要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涎腺黏液囊肿比较容易复发,要随时注意口腔变化,遵医嘱定期复查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饭后及时刷牙漱口,尽量少吃辛辣、冷冻、油腻的食物,注意口腔卫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避免不经意间咬到嘴唇或舌头,此外还要改掉长时间的咬嘴唇、抿嘴等不良习惯。
心态:涎腺黏液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良性病变,虽然容易复发,但本身危害性较小,患者只要积极治疗,注意避免口腔损伤,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康复。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降低口腔损伤概率:虽然无法完全避免损伤的发生,但日常有意识的注意保护口腔,会降低受伤概率。
关注病情发展:如果患者有其他病史或口腔先天缺陷,需要主动了解该异常对身体可能造成的影响,一旦出现病患可以给医生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帮助医生尽快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刷牙的习惯,改正类似于咬嘴唇等不良习惯。
注意饮食:日常饮食多吃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减少口腔受伤概率,此外不要过度摄入辛辣食物,减少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