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肠变态反应性紫癜
概述
过敏性紫癜病变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壁,当病变累及到小肠的小血管时,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称为小肠过敏性紫癜。
该病可在各年龄组发病,主要发生于 2~7 岁的儿童,约 1/2 儿童的过敏性紫癜会出现胃肠道症状。
该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其病因迄今尚未充分阐明,可能与以下危险因素有关:感染、药物、接触过敏原等因素。
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出现皮肤斑疹及紫癜、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表现,伴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表现症状。
小肠过敏性紫癜最重要的基础治疗是脱离引起该病的诱因,停止接触一切可能引起的过敏原;需要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
最主要的危害是出现肠道的并发症:肠套叠、肠梗阻、肠坏死或穿孔。
过敏性紫癜是变态反应性疾病,与接触各种能引起过敏的过敏原有关,该病应重在预防,避免接触食用与本病发生有关的食物及药物。
症状
小肠过敏性紫癜主要症状是过敏性紫癜的表现,出现皮肤斑疹及紫癜、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表现,伴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表现症状。多数患者发病前 1~2 周都存在前驱症状,主要表现: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等。
小肠过敏性紫癜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肠过敏性紫癜在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小肠性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症状,疼痛轻重不一,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呈绞痛,甚至发生肠套叠、肠梗阻或穿孔等。
恶心、呕吐。
荨麻疹:常常表现为红斑、斑疹或荨麻疹性风团,但也可出现不太典型的表现,包括靶形皮损,皮疹可能伴瘙痒但很少伴疼痛。
紫癜:鲜红色紫癜逐渐转为暗红色,皮肤瘀点和瘀斑大小不一,可呈散发存在或融合成片,按之不褪色。
关节痛:常为一过性或游走性,通常累及下肢大关节(髋、膝和踝),有时累及上肢(肘、腕和手)。常常存在明显的关节周围肿胀和压痛,但一般无关节积液、发红或皮温升高。
血便:小肠内毛细血管炎症,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肠道内出血,出现血便或脓血便的表现。
小肠过敏性紫癜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肠套叠:一段肠管内陷(套叠)入自身肠腔内,主要表现为突发间歇性、重度、进行性腹部绞痛,伴有不能安抚的哭闹以及下肢向腹部屈曲的体位。
肠穿孔:炎症长期刺激导致肠壁穿孔,炎症进入腹腔,表现为持续的腹痛、腹部紧张等急腹症的表现。
肠梗阻:肠道内炎症刺激物导致胃肠道蠕动变慢,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排除,过多的肠内容物会导致肠道堵塞。
病因
小肠过敏性紫癜为免疫性疾病,其病因迄今尚未充分阐明,可能与感染、药物、接触过敏原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小肠过敏性紫癜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小肠过敏性紫癜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危险因素有关:
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药物:可能与服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异烟肼、水杨酸钠、奎宁等有关。
食物:在食用鱼、虾、蟹、蛋、牛奶等异性蛋白质,容易引起过敏。
其他:如寒冷、花粉吸入或疫苗注射等。
哪些人容易患小肠过敏性紫癜?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麻疹;
链球菌性咽喉炎;
肝炎;
昆虫叮咬;
疫苗注射;
长期服用药物:比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异烟肼、水杨酸钠、奎宁等;
长期户外活动;
食用过敏性食物:在食用鱼、虾、蟹、蛋、牛奶等异性蛋白质,容易引起过敏。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年龄:该疾病主要影响儿童和年轻人,大多数病例发生在 2~6 岁的儿童中;
性别:过敏性紫癜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略微更常见;
种族:白人和亚洲儿童比黑人儿童更容易患上过敏性紫癜。
就医
当出现前驱的一般症状、关节痛、皮肤紫癜、腹痛不适等,应积极入院就诊;当出现剧烈持续疼痛、呕心、呕吐等急腹症情况时,应立即拨打 120,寻求专业的急救人员帮助,并后送入院。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食欲减退;
疲倦、乏力;
发热;
头痛;
关节痛;
皮肤紫癜;
腹痛;
脓血便。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拨打 120:
持续剧烈腹痛:腹部疼痛持续存在,不能缓解。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儿科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肠过敏性紫癜?
当医生怀疑是小肠过敏性紫癜时,通常根据病史、症状及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可能需要进一步通过血常规、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尿常规、大便常规、肠镜检查、腹部超声等相关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血液常规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其他项目可能正常。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对毛细血管施以压力,观察血管壁、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等因素的综合止血作用,半数患者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在正常压力下会出现皮肤瘀斑。
尿液常规:通过检查尿液查看尿液中蛋白含量情况。
大便常规:通过粪便化验,可以查看粪便中的红细胞的情况,初步判断出血情况。
肠镜检查:为最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看到肠内炎症性改变。
腹部超声:对小肠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表现为肠壁内渗出,肠壁不对称性低回声性增强等改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这样的症状?
你的症状会缓解吗?如何做才能缓解?
你的症状在接触什么情况下出现?
皮疹刚开始时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关节疼痛?
腹痛会缓解吗?
你吃过什么药物或高蛋白食品吗?
最近注射过疫苗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疾病病因是什么?
我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治疗药物有副作用吗?
我可能会出现哪些严重并发症?
我需要怎么做才能减少出血风险?
我这个病的预后如何?
我需要如何预防这个疾病?
治疗
小肠过敏性紫癜是自限性疾病,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是消除接触引起疾病的诱因,利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等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激素:由于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及减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腹部症状、皮肤紫癜及关节疼痛等效果良好,常用药物有:地塞米松、泼尼松等。
免疫抑制药:如以上疗法效果不佳时可试用免疫抑制药,特别是合并肾脏损害的病例,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手术治疗
开腹手术:在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等并发症时需要开腹探查,对穿孔的肠壁进行修补或对坏死的肠壁切除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非手术性还纳:在出现并发症肠套叠时,如果情况稳定且无肠穿孔和休克证据的结肠回肠型肠套叠婴儿或儿童,首选采用液体或气体灌肠的非手术性还纳。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出现严重的急腹症并发症,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
经过正规治疗后,早期积极治疗,避免出现胃肠道的严重并发症,病情恢复良好,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小肠过敏性紫癜应积极预防引起疾病的诱因,较少疾病发生率,若患有疾病,早期积极规范的治疗,防止疾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要短期禁食,术后定期换药,避免伤口出现感染。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术后需要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相关药物,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面部浮肿、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停止服用药物,入院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定期入院复查,避免长期服用药物出现严重副作用。
饮食:术后应食用流质饮食,避免坚硬食物及不消化食物;平时尽量避免服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质。
运动:腹部手术术后需要早期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腹部粘连,出现粘连性肠梗阻。
其他:定期入院复查,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积极健康心态。
预防
针对危险因素,提前预防,降低小肠过敏性紫癜。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控制致过敏食品;
避免吸入花粉;
避免接触冷风;
疫苗注射后密切观察;
避免选用容易引起该病的药物;
提供儿童舒适安逸环境;
充足睡眠,保证休息;
针对易感的 2~6 岁的男性儿童,平常需要注意避免引起该病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