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肠血管肿瘤
概述
小肠血管瘤属错构瘤,多源于黏膜下血管丛,亦可来自浆膜下血管,该病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表现为反复无痛性、间歇性出血,常为自限性。
小肠血管瘤为临床罕见疾病,其发生率约占小肠良性肿瘤的 7%~10%,胃肠道肿瘤的 0.2% 左右。小肠血管瘤出生后即可出现,女性的患病率比男性高。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母体怀孕期间接触射线及有害物质、女性、遗传等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组织学上小肠血管瘤可分为四型,即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血管扩张症。
本病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肠梗阻、肠套叠、食欲减退、乏力、消瘦。
本病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治疗关键点是止血。
本病可导致贫血、出血、肠梗阻、肠套叠。
多发性血管瘤术后仍有复发性消化道出血的潜在危险。小肠血管瘤有恶化的可能,极少数的小肠血管瘤可恶变为血管肉瘤。
症状
消化道出血、腹痛等症状是小肠血管瘤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患者出生时即有,或在出生后 1 年内出现该病。
小肠血管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肠血管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呕血、便血:消化道出血是该病最主要的症状,具体可表现为口中呕吐出血液或排出的大、小便带有血液(尿液呈洗肉水色、大便呈柏油样色)等。
腹部隐痛、钝痛:较为常见,部分患者以腹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疼痛无明显规律性。
贫血貌:主要表现为眼睑苍白、口唇指甲苍白,重度贫血可表现皮肤蜡黄、脸色苍白、容易疲倦、易怒、低血压等。
食欲减退、乏力、消瘦:部分患者因长期慢性失血导致贫血,出现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表现。
小肠血管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贫血:长期间断性的血管瘤出血可导致患者贫血。
肠梗阻。
肠套叠。
病因
小肠血管瘤主要是由于先天性的血管异常所致。
小肠血管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性的血管异常:这是小肠血管瘤的主要原因。
哪些人容易患小肠血管瘤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处于放射性较高的环境,如医院放射检查处。
食用含有色素和防腐剂超标的食物(如罐头食品、泡泡糖等)都会可能会导致体内色素和防腐剂过量。
母体怀孕未注意休息,过度疲劳。
母体怀孕期间随意服用药物(如抗病毒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性腺发育不良者(Turner 综合征)和结节性硬化等疾病经常并发小肠血管瘤。
女性:虽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该病更多见于女性患者。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患有本病,则其他家庭成员患有本病的概率也较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呕血、大小便带血;
腹痛;
食欲不振、乏力、消瘦;
眼睑苍白,口唇指甲苍白、面色苍白;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腹部痉挛、剧烈疼痛。
建议就诊科室
普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肠血管瘤?
当医生怀疑是小肠血管瘤时,将通常进行血常规检查、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根据血常规及大便隐血试验的结果,可能进一步通过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99m锝(Tc)显像、纤维内镜检查及 X 线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抽血检查,了解患者有无贫血。
大便隐血试验:明确有无消化道出血。
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了解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和周围毛细血管的解剖内部情况。
99m锝(Tc)显像:该检查对于小肠肿瘤性出血的检出率很高,但是定位率低。可在检查期间采用动态观察,提高定位诊断率。
纤维内镜检查:在镜下可观察到肠腔内小的、突出的息肉状肿物的颜色、形态、大小、分布情况。
X 线检查:可明确血管内血栓是否有钙化。
无线胶囊内镜检查:无线胶囊内镜是小肠影像学检查的新的内镜检查方法,能够观察到全部的小肠,而且可以对肠腔内的溃疡、黏膜下隆起、异物等均能清楚显示,对患者来说无任何不适的感觉,该检查可检测胃肠道是否有隐性出血。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这个情况大约持续了多久?
刚开始有什么不舒服的表现吗?
家族里是否还有其他人也有这样的病?
最近有没有觉得身上还有别的不舒服的地方?
你是之前就容易贫血,还是因为有了不舒服的症状才发现自己贫血的?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小肠血管瘤是否在医保范围内?
小肠血管瘤这个病严重吗?
大概多久可以痊愈?
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小肠血管瘤是良性较多还是恶性较多?
这个病容易复发吗?
这个病是否传染?
如果现在不能及时医治,对身体伤害大吗?
治疗
小肠血管瘤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多数手术的目的是止血。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为小肠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目的是止血。
其他治疗方法
中药疗法:中医认为小肠血管瘤主要由脾虚气弱引起,通过补脾益气、温中止血,从而缓解术后出血,但注意必须要在正规中医院和研究院所的医生指导下遵医嘱用药和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肠梗阻、肠套叠,严重时可恶变为血管肉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存在复发的可能,但复发的概率极低。
日常注意
小肠血管瘤的患者应从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日常注意管理;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复诊,以达到更好的治疗预期。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患者做了手术,术后注意如敷料、引流管的情况。1 天更换 2 次敷料、保证引流管畅通;如患者出现头晕、心悸、恶心、乏力,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术后、用药复查:3 个月后需要到医院复查 1 次,主要复查血常规检查、大便隐血试验等项目。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 24~48 小时后再饮食,以清淡少油为主。多补充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如肉类、豆类、奶制品、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若未接受手术,多吃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如黄豆、木耳、鲜枣、花生、萝卜等,多吃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黄瓜、西红柿。避免吃油腻食物,忌葱、蒜、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盐腌、烟熏、火烤和油炸食物特别是烤糊焦化了的食物;忌霉变、腌醋食物如霉花生、霉黄豆、咸鱼、腌菜等;忌多骨刺、粗糙坚硬、黏滞不易消化及含粗纤维食物。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3 天后可下床活动、活动度适中,千万不可过度运动。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以运动,运动强度适中,每次运动半小时,1 周运动 1~3 次即可。
其他:对于手术患者,一定要保持术后卫生,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常对身体擦拭消毒;避免伤口接触到细菌。
忌烟、忌酒、忌暴饮暴食。
预防
在母体怀孕期间保持良好心态,不随便服用药物,尽量避免接触可能有放射性的物质。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母体怀孕时,不可长期处于放射线暴露的环境,如医院 X 线检查室。
怀孕期间不要乱服用药物,否则会导致体内激素过剩,增加血管瘤的发病概率。
怀孕期间避免外伤,不可过度劳累,否则会导致胎盘受到机械损伤,也可能会引起婴儿患有小肠血管瘤。
怀孕期间不要服用含有超标色素、防腐剂等的食物,如罐头食品等。
怀孕期间保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也会增加新生儿患小肠血管瘤的概率。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基因遗传:部分新生儿由于基因遗传所致,天生就有小肠血管瘤。女性在怀孕期间应定期体检,做好筛查工作,以降低新生儿患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