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大肠埃希菌肺炎,大肠杆菌性肺炎,大肠杆菌肺炎
概述
大肠埃希杆菌肺炎是由于大肠埃希杆菌侵犯肺部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主要病因是大肠埃希杆菌感染肺部。大肠埃希杆菌为条件致病菌,正常人群不会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为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患有严重基础疾病、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等。
大多数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寒战、发热、咳嗽、咳痰(包括黏稠痰、脓性痰、腥臭味痰)、胸痛、呼吸困难,还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大肠埃希杆菌肺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按疗程合理规范抗感染治疗,辅以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治疗的关键点在于选取合适的抗生素,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和患者疗效及时调整抗生素的选择使用。治疗的难点在于预防肺脓肿、脓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病可发生肺脓肿、胸腔积液、脓胸、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严重时能诱发休克,危及生命。
在大肠埃希杆菌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控制基础疾病非常重要,肺炎痊愈后也应坚持正规地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应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复发。
症状
大肠埃希杆菌肺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大肠埃希杆菌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寒战、发热:寒战是感觉自己很冷、发抖,发热为体温升高,程度及频率无规律。
咳嗽、咳痰:包括黏稠痰、脓痰、黄白色痰、腥臭味痰。
胸痛、呼吸困难。
恶心、厌食。
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一天呕吐的次数和时间不定,无规律。
腹痛、腹泻:腹痛剧烈,大便稀薄且大便次数不定。
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肺脓肿
脓胸或胸腔积液
休克
心肺功能障碍
病因
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常见原因有哪些?
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是导致大肠埃希杆菌肺炎的最主要原因。大肠埃希杆菌是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一般不会引起疾病,但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可引发感染。主要的感染方式是吸入口咽部定植细菌,或其他部位感染(如腹腔感染)的细菌通过血行传播引起肺部炎症。
哪些人容易患大肠埃希杆菌肺炎?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大肠埃希杆菌肺炎:
身体素质差(如平时经常感冒)、营养不良的人。
有如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大肠埃希杆菌肺炎:
年老体弱者、婴幼儿;
患有慢性心肺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炎等;
危重病患者,如脑出血、恶性肿瘤患者等;
昏迷、气管插管患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免疫疾病患者;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而导致菌群失调的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寒战、发热;
咳嗽、咳痰(包括黏稠痰、脓性痰、腥臭味痰);
恶心、厌食;
呕吐、腹痛、腹泻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寒战、高热;
胸痛、呼吸困难。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大肠埃希杆菌肺炎?
医生主要通过询问患者病史(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平时身体状况)、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部 X 片或 CT 以及病原菌培养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同时需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相鉴别。
相关检查具体介绍如下:
实验室检查:查血常规,根据血细胞数量初步确定是否有炎症;查肝肾功能,判断疾病是否累及其他脏器。
胸部 X 线检查或 CT:检查肺部的炎症情况,了解疾病累及范围,并评估病情。
病原菌培养:用于明确大肠埃希杆菌肺炎诊断。至少连续 2 次痰培养显示大肠埃希杆菌阳性可以确诊本病。在确认痰培养阳性结果后,需要进一步做药物敏感实验,指导临床抗生素的选择使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最主要的症状是什么?症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具体描述一下这个症状,例如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除了最主要的症状外,还有哪些不舒服?这些不舒服的症状与主要症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此次生病之前有无劳累或受凉?
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等疾病?
是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
是否长期服用抗生素?
平时身体状况怎么样?生活是否规律?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我这个病的严重程度怎么样?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明确诊断呢?
我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
治疗疗程是多久?什么时候停药?
这个病治疗效果怎么样?如何判断治疗效果?预后怎么样?
我平时可以注意些什么?怎么预防再次感染?
治疗
抗感染为主要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治疗大肠埃希杆菌肺炎的常用治疗方案,可杀灭大肠埃希菌。
环丙沙星:为医院内获得性或耐药菌引起的大肠埃希杆菌肺炎比较理想的选用药物,对大肠埃希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其他治疗方法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本病的患者大多患有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正规治疗,可发生肺脓肿、脓胸或胸腔积液、休克以及心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经正规治疗后,患者可痊愈,几乎不留后遗症。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抗生素治疗的一般疗程为 7~10 天,医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会适当调整,患者应该严格遵守医嘱,按疗程治疗。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或者其他难以忍受的不适(如听力下降)时,住院患者应及时告知临床医生,院外治疗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定期复查:用药期间每 3 天复查 1 次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痰培养;2 周复查一次胸部 X 线检查。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并评估预后。
饮食:平时要注意有足够的营养支持,食用鸡肉、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多食用蔬菜水果;尽量少食用高盐、高糖、高脂、油炸及烧烤等食物。
其他:保持生活作息规律,戒烟限酒,采取慢跑、游泳等活动方式进行身体锻炼。注意按时休息,不要熬夜,尽量在晚上 10:30 前入睡,避免过度劳累。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做好防护工作,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非去不可时应佩戴医用口罩。保持生活环境干净,定期消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保持房间通风良好,保持生活环境干净,定期消毒。注意口腔卫生。
增强身体免疫力,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适当锻炼身体,可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方式。
保持生活作息规律,定点起床睡觉(如早上 7 点起床,晚上 10 点睡觉)。注意按时休息,不要熬夜(不要超过晚上 12 点睡觉),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
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做好防护工作,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非去不可时应戴医用口罩。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积极正规地治疗原发疾病,如规范服用抗生素、积极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