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病是什么?空调病怎么办?空调病症状有哪些?

原卟啉病又称红细胞肝性卟啉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原卟啉病是我国卟啉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 2 倍,多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发病。该病的发生和遗传因素、饮食因素、毒物、肝功能衰竭等密切相关。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光过敏,少数病人可合并肝胆系统疾病、贫血、腹痛、神经精神系统异常等。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包括二氧化钛、胡萝卜素、羟氯喹等,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光照和原发肝胆系统疾病的治疗。少数患者可合并胆石症、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严重的肝胆系统疾病。该病可通过遗传咨询、家系普查等方式进行预防。

别称

空调综合征

概述

空调病(Air-conditioning Disease)更像一个社会诊断,而非医学诊断。只要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就称之为空调病。它主要是指,长期处在密闭的空调环境中,出现的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一系列症状。

目前没有具体的数据,来详细阐述空调病的患病率。但随着空调的普及以及全球气温升高,使得空调病的发病趋势呈现上升态势,尤其在夏季高发。

病因主要有微生物滋生、过冷的刺激、密闭的环境、负氧离子的缺乏、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等。

主要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耳鸣、皮肤过敏等不典型症状。

以病因治疗为主,结合对症治疗。

主要危害呼吸道,产生类似感冒的呼吸道症状,但一般不太严重,也不会导致不良后果。

重在预防,以脱离空调环境、经常开窗通风、避免微生物滋生、加强锻炼等为主。尤其是不能长期滞留在过凉的室内环境里。

症状

空调病是由于空调引起的或相关的一系列症候群。重点危害呼吸道,导致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咽痛、口干等;可累及消化道,引起腹痛、腹泻等;可累及全身,引起发热、畏寒、乏力、全身酸痛感等;甚至可累及皮肤,出现皮疹等过敏症状。

空调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空调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咽痛、口干等。

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等。

全身症状:发热、畏寒、乏力、全身酸痛感等。

皮肤症状:皮疹等过敏症状。

空调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空调病易引发呼吸道症状,如早期不处理,易进展成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及肺炎,如继续不重视,可出现脓毒症等表现。

常见并发症包括:

支气管炎。

肺炎。

扁桃体炎。

病因

长期居住在温度较低、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的房间,不仅导致微生物的滋生,也会使得机体自身的免疫力下降。而且空调不仅降温,更会降低房间湿度,导致皮肤黏膜干燥,更易使微生物在上面“定居”,出现相关系统症状。

空调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室内外温差大。

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等致使有害微生物滋生。

长期使用空调,导致环境湿度大幅下降,致使皮肤及黏膜干燥,降低人体的屏障能力,并使免疫力下降。

哪些人容易患空调病?

长期呆在密闭的空调房间内且内外温差较大的人。

本身自身免疫力不高的老人及婴幼儿。

因重大打击如大手术、肿瘤放化疗等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的人。

就医

一般而言,空调病以调理症状为主,就医时多以解决伴随症状为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低热发展至高热。

长期卧床的重疾患者突发症状。

罹患肺部疾病者突发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科。

消化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空调病?

通过详细采集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生活史、查体,再仔细询问患者的工作环境及生活环境,如果符合空调病的特点,基本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排除感染。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哪里不舒服?

平时吹空调多吗?一般开多少度?晚上关不关?一天大约吹多少小时?

平时运动吗?

有鼻炎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严不严重?

我的病怎么得的?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以病因治疗为主,对症治疗为辅。合理选择避暑方式,不要过度依赖空调降温。

药物治疗

藿香正气水。

银翘解毒颗粒。

感冒清热颗粒。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疗法。

食疗:喝姜茶;可以多吃西红柿和醋。

疾病发展和转归

空调病主要影响呼吸道,易发展成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肺炎;脱离空调环境后,治疗效果较好,恢复也不错。

日常注意

脱离空调环境、呼吸新鲜空气、适当加强锻炼、房间勤通风换气、衣物勤晾晒。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少吹空调,避免病因诱发。

多出门走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加负氧离子摄入。

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房间内勤通风换气,增加空气流动性。

夏天衣物勤晾晒,避免微生物滋生。

预防

本病重在预防。一般包括普通预防,如脱离空调环境、呼吸新鲜空气、适当加强锻炼、房间勤通风换气、衣物勤晾晒等;养生预防,包括药物、食物、心情、环境等。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每日使用空调不要过度,多一点时间通风换气,勤洗空调机[1];

冷热环境交替时,应适应片刻,尤其是长期室内活动者突然进行户外活动;

多饮水,加速新陈代谢[1];

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最好不超过 5℃,夜间睡眠应设置定时,减少空调使用[1];

保持身体及室内清洁,避免微生物滋生;

不要空调风直吹身体,剧烈运动后,避免快速降温;

不要在静止的车内吹空调,易一氧化碳中毒;

公共场所温度较低时,应适当增加衣物;

夏日高温之时,选择合理的避暑方式,避免选择单一空调降温模式;

可选择饮用绿豆汤来消暑,也可选择姜茶发汗;

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热水泡脚,补充维生素,可以尝试到正规中医院进行刮痧、拔罐等[2];

对于免疫力较差的老人和婴幼儿,应少吹空调,甚至不吹空调。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预防红斑狼疮性肾炎复发预防复发的主要措施

2023-8-31 23:23:44

保健

性爱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

2023-8-17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