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朗格汉斯细胞增多症是以大量朗格汉斯细胞增生、浸润和肉芽肿形成,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且原因不明的一组疾病,其中肺脏是典型的受累器官[1][2].
各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均可能发生。儿童患者集中在 1~3 岁,发病率约为每百万 1~4 例;成人发病率不足儿童的 1/10,男女比例约为 143:126。约 25% 的成人患者发病年龄超过 43 岁,10% 超过 55 岁。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病毒感染、恶性肿瘤、遗传和种族等因素均可能与本病相关[1][2]。
临床表现存在差异,10%~25% 的患者没有呼吸道症状,或仅在病情较重时才出现干咳和活动后呼吸困难。15%~30% 的患者伴有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1]。
治疗依据累及器官进行,常采用支持疗法、化疗、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等手段,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治疗方案。
本病的主要危害是多器官系统受累。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日常生活应注意戒烟、增强锻炼,以加强机体免疫力。
症状
本病在不同患者中临床表现存在差异。轻者仅累及皮肤、单骨或多骨,重者可累及多器官系统并造成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常见的表现有胸痛、干咳、活动后呼吸困难、消瘦、乏力、发热、盗汗和食欲减退等。
朗格汉斯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胸痛和气胸:疾病发展过程中,约 1/5 的患者会出现胸痛和反复发作的气胸,这也可以是本病的首发症状。
干咳和活动后呼吸困难:10%~25% 的患者没有呼吸道症状,或仅在病情较重时才出现干咳和活动后呼吸困难。
消瘦等全身症状:15%~30% 的患者伴全身症状,表现为消瘦、乏力、发热、盗汗和食欲减退。
朗格汉斯细胞增多症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系统受累,常见并发症包括:
气胸:约 1/5 的患者会出现胸痛和反复发作的气胸。
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胸膜炎:常与气胸合并存在。
肺动脉高压:主要与肺小动脉和肺小静脉受累有关。
肺心病:是疾病处于终末期的表现,常继发于肺动脉高压后。
病因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朗格汉斯细胞增多症的可能病因有哪些?
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可能是潜在病因[1]。但目前尚无确切资料证实病毒感染确实在本病中起作用。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均报道与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有关。
另外,吸烟者更容易患本病。
就医
中青年吸烟者,近期频繁咳嗽;儿童出现发热、面色进行性苍白、体表肿块、皮疹等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热;
体表肿块;
面色进行性苍白;
皮疹;
跛行步态;
咳嗽;
耳朵流水;
皮肤发黄;
腹胀;
多饮、多尿;
肢体疼痛;
浮肿;
牙龈区糜烂;
腹泻。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科
医生如何诊断?
胸部高分辨 CT 结合肺泡灌洗液朗格汉斯细胞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开胸肺活检、胸腔镜契形肺活检及经皮肺活检有助于病理确诊[2]。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持续了多久;
平日吸烟吗,平均每天几包;
有呼吸道感染史吗;
有恶性肿瘤病史吗;
是否治疗过,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该病的病因是什么;
治疗方法有哪些;
可以治愈吗。
治疗
本病的绝大多数患者是烟草依赖者,因此,戒烟是首要治疗措施。若有全身症状、影像学或肺功能恶化者,医生可能经验性给予糖皮质激素。伴有呼吸衰竭和肺动脉高压者,可能需要进行肺移植。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有全身症状、影像学或肺功能恶化者,医生通常会经验性地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激素的疗效尤其是对肺功能的作用,尚未得到证实[1]。
细胞毒药物:长春新碱可用于对激素没有反应的多器官受累患者,疗效尚不肯定[1]。
仅有皮肤受累者,医生通常会给予氮芥、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仅有少许皮疹,可外用激素软膏涂抹,同时局部予以 20% 氮芥软膏。治疗期间注意观察皮疹的消退情况,以及全身脏器的变化累及情况。长春碱联合强的松仍是中度患儿的标准治疗方案,也是首选方案;大多数非重要器官的复发病例也可采用此方案。 阿糖胞苷联合2-氯脱氧腺苷(2-CdA)是目前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难治性病例的二线治疗标准方案。
手术治疗
单病灶骨损害患者可在手术活检的同时行局部刮除术,甚至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病灶切除术本身就能起到一定的治疗和促进愈合作用,脊髓受压风险大、 剧烈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选择此手术。
如果病变 <2 cm 体积大小,可能会完全切除骨病灶;
如果病变 >5 cm 体积大小,通常不建议完全切除,因为切除可能增加骨缺损的范围,延长愈合时间,并可能导致永久性骨缺损;
如果病变直径在 2~5 cm,活检和部分病灶刮除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肺移植:肺移植的 1 年、 2 年和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63.6%、57.2% 和 53.7%。肺移植后仍有 20% 的患者会再发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吸烟和肺外受累可能是复发的危险因素[3]。
疾病发展和转归
积极的免疫化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进一步恶化进展。
日常注意
由于病因不明,本病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及日常注意办法。日常注意应注意如下事项:
戒烟,特别是每年吸烟大于 20 包者。
若需使用激素类药物,通常有起始剂量及维持剂量,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病毒感染可能是病因之一,故应避免劳累和受凉,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