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阳性杆菌肺炎
概述
阳性杆菌肺炎是革兰阳性杆菌感染导致,最常见致病菌为炭疽杆菌,多易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最常见于老年人,其次为新生儿、孕妇等。
该病流行的地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非洲、亚洲中部、南部的发展中国家。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和秋季最为常见,7~8 月为发病高峰期。人群分布上,以 30~49 岁的男性发病率最高,牧民和农民是主要发病人群。
染病的草食性动物(如马、牛、羊等)为最主要传染源,病人的排泄物与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该病可分为原发性吸入性肺炎和继发性肺炎,继发性肺炎主要继发于皮肤炭疽和胃肠道炭疽。
患者常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呼吸困难,胸痛,痰中带血或咯血。皮肤坏死(发黑)、溃疡为特征性表现。偶有颈部和前胸部出现皮下水肿。
主要方法为积极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静注),治疗关键点在于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该病治疗难点在于呼吸循环衰竭等并发症的防治。
该病易并发败血症、呼吸循环衰竭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
本病传染性强,发现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
症状
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以原发性吸入性肺炭疽最为常见,有 1~7 天的潜伏期,起病急骤,临床症状明显但体征较轻,与疾病严重程度明显不符。若不及时治疗,多在 24~48 小时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部分可见皮肤坏死(发黑)、溃疡(即溃烂),此为特征性典型表现。
突然发病,高热寒战,呼吸困难,发绀(嘴唇、皮肤颜色变深、变紫),此为最常见症状。
痰中带血,咳血样痰或咯血。
偶可见颈胸部出现皮下水肿。
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败血症
脑膜炎
中毒性休克
呼吸循环衰竭
病因
草食性动物是炭疽杆菌的主要传染源,人感染炭疽杆菌通常是因为直接或间接接触了患病动物或被炭疽杆菌污染的农畜产品,或已患病病人的排泄物与分泌物。可通过吸入感染,皮肤接触感染,或经口食入。
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吸入含菌尘埃为最重要的感染途径。
皮肤直接接触染病的草食性动物(如牛、羊等),或吞食染菌饲料的其他家畜(如猪、狗等),此种方式最易被感染。
食入含菌食物:如食入被本病患者或染病牲畜接触过的食物。
被带菌蚊虫叮咬:被叮咬过本病患者或染病牲畜的蚊虫叮咬。
哪些人容易引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
免疫力低下人群:患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
长期接触家畜的牧民、农民。
居住地或游历地存在疫情。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
年龄:本病可发于各个年龄阶段,但 60 岁以上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更易被感染。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突发高热、寒战伴胸痛。
咳血样痰,咯血。
皮肤出现坏死(发黑)、溃疡(溃烂)。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若患者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头痛呕吐,甚至休克请立即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
当医生怀疑老年人患有阳性杆菌肺炎(肺炭疽病)时,通常会通过血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来进行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抽取手臂静脉血送检。肺炭疽患者血白细胞显著增高(可达 60~80×109/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此项检查可辅助诊断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细菌学检查:取患者痰、血液、伤口分泌物、皮肤焦痂涂片或进行细菌培养。用以确诊患者存在炭疽杆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检查:取患者痰、血液、伤口分泌物、皮肤焦痂,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特异性扩增炭疽芽孢或炭疽杆菌特异性标记物,用以确诊患者存在炭疽杆菌感染,此外可根据检测出的细菌分型判断传染来源。
影像学检查:患者穿宽松衣物,移除金属物品(如项链等)直立于仪器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X 线片拍摄。检查是否存在肺部浸润、胸腔积液等。用来判断肺部炎症严重程度。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发病之前是否有接触生病牲畜?是否有去非洲等地出差旅游?是否有接触有类似症状的病人?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一天之中何时发热严重?是否伴有寒战胸痛?
是否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是否有咯血?
是否有呼吸困难?
皮肤是否有破溃发黑?
是否有意识不清、头痛呕吐、皮肤淤点等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进行怎样的治疗?
平时饮食生活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出现什么情况需要及时来医院?
会传染吗?
治疗
积极进行抗菌治疗,严密监测,防治并发症。
药物治疗
青霉素:用于杀灭炭疽杆菌。抗炭疽杆菌首选药,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青霉素过敏患者可选用四环素和氯霉素。
祛痰药:化去患者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镇静镇咳药:可待因等,用于剧烈咳嗽、咯血患者。
退热药:如扑热息痛等。肺炎患者易出现高热,应及时降温避免对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
用于治疗心衰的药物:强心剂(如洋地黄、地高辛),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血管舒张剂(如硝普钠)。三种药物联合应用,用以对抗心衰。
免疫增强剂(如胸苷素等)。
其他治疗
吸氧治疗: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应用呼吸机吸氧。
隔离治疗:本病传染性强,病情未愈时应采取隔离治疗,减少人员流动。
皮肤溃疡坏死患者:保持患部清洁,用 3% 过氧化氢(双氧水)清洁,去除坏死组织。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后,涂上康复新液,无菌纱布覆盖。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本病进展极快,易并发呼吸循环衰竭,患者通常在出现呼吸困难,3 天内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本病致死率极高,但若发现类似症状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后尽早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本病死亡率。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严密监测体温,注意改善缺氧状态,注意增强锻炼,增加营养支持。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及时物理降温或服退烧药(如布洛芬),体温不降及时去医院输液。
注意改善缺氧状态:可进行家庭吸氧(如购买家庭制氧机,须根据说明书调好氧流量使用)。日常注意多饮水以湿化痰液,利于咳出。
注意增强锻炼(如经常散步等),增强营养(如补充维生素,氨基酸等),服用免疫增强剂等(如胸苷素等)。
预防
具体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免疫力低下人群:天寒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可选择经常散步,打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项目。运动频率可每周 3~5 天,每天 20~60 分钟左右。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概率。
长期接触家畜的农民、牧民:避免与牲畜过多接触,若有必要接触,之后应及时清洁自己。若接触患病生物后出现类似感冒、发热等症状请及时去医院就医。
居住地存在疫情:疾病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人群拥挤处。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对于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加强体育锻炼,经常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频率可每周 3~5 天,每天 20~60 分钟左右。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概率。疾病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人群拥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