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人伊顿氏肺炎,老年人伊顿肺炎,老年支原体肺炎
概述
老年人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因免疫力低下发病,累及肺部引发肺炎。
全年可发病,以秋冬季多发;以男性多见;具有传染性,以散发为主,在群居场所可发生流行。据国内外报道显示,支原体肺炎在 60 岁以上老人群体中发病率高达 15%,并且近年有增高趋势,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占 20%~30% 不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老年人免疫机能低下、基础疾病较多、群居生活等也是危险因素。
根据病程,本病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期病起急骤,症状明显;慢性期起病较缓,症状较轻、多不明显。
本病一般起病缓,初期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多数会出现中低程度的发热、咳嗽、头痛、畏寒等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癫痫、心律失常等,出现全身强直、抽搐、心慌、头晕、乏力等。
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的关键是进行肺炎支原体的病因治疗与并发症的对症治疗。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身体机能减退,治疗时要时刻注意观察身体状况。
本病起病缓,症状不典型,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和误诊。本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癫痫、心脏病、血栓等,危及生命。
本病为传染病,减少与肺炎支原体接触几率,增强免疫力,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症状
老年人支原体肺炎起病缓,初期多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约 1/3 患者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多数会出现畏寒、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等症状,还会伴随程度不等的全身系统性并发症。
老年人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发热:以中低发热多见,体温多在 38~39℃,可伴有寒战、头痛、乏力症状,一般持续 2~3 周。少数患者无发热症状。
咳嗽:突出表现为持久性阵发性剧咳;一般无痰或少量黏液性痰,偶有痰中带血;可伴有两季肋部和胸后骨疼痛,多持续数周。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食欲不振、恶心、精神萎靡、意识障碍等症状。
老年人支原体肺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癫痫、精神失常;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游走性大关节痛、肌痛;
溃疡性口腔炎、结膜炎、鼻窦炎等。
病因
老年人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因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老年人支原体肺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肺炎支原体感染:目前已知的 8 种类型支原体中,只有肺炎支原体确定会对人致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可随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造成散发和小流行感染,少数感染者累及肺部会引发支原体肺炎。
机体免疫力低下: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造成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支原体肺炎?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与支原体肺炎患者有接触史。
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环孢素、雷帕霉素等。
患有慢性心、肺、肝、肾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患有严重的低血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如原发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等。
年老造成的机体防御机能下降:咳嗽反射减低、多形核白细胞吞噬活力降低、T 细胞免疫功能显著缺乏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老年群体如果出现长时间中低发热,伴有咳嗽、头痛、季肋部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即便症状轻微也应及时就医,以防耽误病情。
部分患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容易被忽视,建议及时就医,防止漏诊。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高热、剧烈咳嗽。
出现神智丧失、全身抽动,甚至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病?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支原体肺炎时,将通常进行血液检查,在血常规和肝功能有结果后,进一步通过抗原检测、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胸部 X 线等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白细胞总数、转氨酶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对病情做初步判断。
抗原检测:检测方法众多,目前临床上较多使用多克隆抗体间断免疫荧光测定与核酸杂交技术。可直接从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和痰标本中检测出支原体抗原,操作简单,并且可以快速地明确病情。
血清学检查:通过血清抗体检测和冷凝集反应的滴度测定,做辅助诊断。
病原学检查:通过患者的咽部分泌物、脑脊液进行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如果呈阳性,可基本确诊。
胸部 X 线: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肺部阴影与胸腔积液、病灶分布情况,从而明确病灶及位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
这些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是否接触过肺炎患者?
居住环境如何?
以前得过什么病?有没有药物过敏的情况?
是否接受过治疗?用过哪些药?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做检查时要注意什么?
有哪些治疗方法?
接受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
治疗效果如何?是否会复发?
治疗费用高吗?在不在医保范畴内?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治疗
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包括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病因治疗与并发症的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作用是杀灭肺炎支原体,目前首选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具有抗菌作用强、胃肠道反应少等优点。不良反应轻微,而且发生率低,其中常见的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出现轻微的皮疹、发热、头晕等症状。
镇咳剂: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是目前常用药物,可有效止咳,无成瘾性。对于剧烈咳嗽并伴有胸痛的患者可用可待因,具有镇咳、止痛的作用,但有一定的成瘾性。
祛痰药:常用的有氯化铵、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等,可与镇咳剂合用,达到镇咳、祛痰的效果。上述药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氯化铵过量或长期服用易造成酸中毒;溴已新严禁胃溃疡患者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对于支气管哮喘、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
治疗中要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其他治疗方法
雾化治疗:对痰液黏稠伴有意识不清的患者,可使用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或者用导管吸痰。
增强抵抗力: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可进行胸腺素静脉点滴,以增强免疫力。
疾病发展和转归
老年人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在初期多不明显也不典型,又由于老年人群体基础病较多,因此常与其他基础病相混淆,容易被忽视。如果不经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由于患者个人体质不同、基础疾病及并发症多样等原因,预后情况差别较大。本病具有传染性,因此治愈后依然有复发的可能,复发者可再次用药。
日常注意
患者日常注意要注意用药、饮食、卫生、按时复诊、运动、护理等事项。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当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复查: 用药后 1~2 周进行首次复查,之后遵医嘱进行定期随访,复查时可能要做血常规、肝功能、抗原检测、胸部 X 线等项目。
饮食:营养全面均衡,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如肉类、奶、蛋类、苹果、胡萝卜等;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啡等;戒烟忌酒。
卫生:住所要勤开窗透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者个人衣服及用品要勤清洗更换。
运动:可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轻量运动,每天半小时左右。
护理:治疗期间尽量隔离限制人员看望,不要与患者过多接触,如近距离说话、共用餐具等,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
老年人支原体肺炎具有传染性,预防重点是减少与肺炎支原体的接触几率,提高免疫力,治疗或控制基础疾病。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患有有肿瘤、糖尿病或慢性心肺疾病等,或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要避免与已知的肺炎患者接触。
患有低血氧、酸中毒、氮质血症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
在支原体肺炎流行期间,个人物品要勤更换清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针对不可变因素:
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进行最少 30 分钟的户外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饮食要加强营养摄入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如鱼肉、鸡蛋、牛奶、苹果、胡萝卜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人群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建议每年定期体检,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