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SARS的消化道感染,SARS的胃肠道传染
概述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高热、呼吸道相关症状为主要表现,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当患者同时合并有腹泻时则称为 SARS 的消化道感染。
根据 WHO 统计,到 2003 年截止,全球共有确诊 SARS 患者 8422 例,其中死亡 916 人;我国出现发病总数达 5327 人,死亡 349 人;SARS 患者出现腹泻的发生率因地域的不同而有巨大差异,北京约 24.5%~73.9%,广州约 7.8%~24.2%。
SARS 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以呼吸道作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及其他呼吸道分泌物传染给其他人,导致 SARS 的感染。由于人群对 SARS 没有抵抗力和免疫力,所以都是易感人群。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接触携带 SARS 病毒或患有 SARS 的人,其他免疫力低下人群。
以高热、干咳、全身肌肉酸痛、呼吸困难、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
采用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支持,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目前针对 SARS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主要危害是导致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
对于出现消化道感染的危重 SARS 病例,因其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预后差,应在出现发热症状后及早诊断和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SARS 是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传染源为 SARS 患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尚不能排除消化道、血液、体液等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容易造成大流行。
症状
发热、流感样症状(发热、畏寒、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是 SARS 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出现干咳、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相关症状;合并有消化道感染的患者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相关症状。
SARS 的胃肠道感染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SARS 的胃肠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
发热:是 SARS 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以高热为主,体温超过 39℃。
全身肌肉酸痛:患者可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干咳:患者出现一阵又一阵的剧烈咳嗽,无痰或少痰。
呼吸困难:出现呼吸频率增快,觉得氧气不够,呼吸费力,喘憋等。
腹泻、腹痛:腹泻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症状,伴有轻微腹痛。患者病程的 2~3 天即可出现腹泻,持续 3~8 天,多为黄色水样便,数次到数十次不等。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患者可因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SARS 的胃肠道感染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随着 SARS 的胃肠道感染的进展,可出现呼吸道及消化道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继发细菌感染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
病因
SARS 的胃肠道感染原因是 SARS 病毒的感染,近距离接触携带 SARS 病毒的人群或 SARS 患者,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经口、鼻、眼等途径感染导致发病。导致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有:年龄大于 50 岁;存在心脏、肝肾、肺部等基础疾病,或者患有恶性肿瘤、糖尿病、营养不良;近期大手术史等。
SARS 的胃肠道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感染 SARS 病毒
哪些人容易患 SARS 的胃肠道感染?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接触 SARS 患者;
接触 SARS 病毒携带者;
去过该病流行的地方;
免疫力及抵抗力低下;
正在使用抑制免疫的药物(硫唑嘌呤、环孢素等);
卫生条件差,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大,不良卫生习惯。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艾滋病患者
结核患者
就医
当患者出现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干咳、腹泻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解血便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高热;
全身肌肉酸痛;
干咳;
腹泻;
恶心、呕吐。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喘憋,呼吸频率明显增快;
血便。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呼吸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 SARS 的胃肠道感染?
当医生怀疑是 SARS 的胃肠道感染时,将通常结合患者接触史、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肺部影像学检查等可对 SARS 进行诊断,确诊的 SARS 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可考虑 SARS 胃肠道感染。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早期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大便常规检查、电镜快速检查:查找大便中感染源(病毒、细菌、真菌)。
T 细胞亚群:显著减少。
SARS 特异性抗体:可对该病确诊,但抗体阴性时即未检测出时,亦不能排除本病。
SARS 病毒 RNA 检测:SARS 病毒为 RNA 病毒,可利用基因扩增的方法,检测 SARS 病毒的存在。
胸部 X 线检查: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多数患者在起病早期即有 X 线异常,多表现为片状阴影,网格状影。
胸部 CT 检查:以玻璃样表现最多见。可明确肺部病变,协助该病的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到过该病流行区?
发病前 2 周内是否接触 SARS 患者?
是否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
是否出现过腹泻?大便的颜色、性质、次数等。
做过相关检查吗?比如胸部 X 线、胸部 CT 等。
使用过抗生素治疗吗?有效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是什么病?
严重吗?能治好吗?
听说这是传染病,需要隔离吗?
担心传染给家人,我应该怎么做?
如果要隔离,需要隔离多久?
治疗
目前针对 SARS 的治疗仍非常有限。但该疾病有自限性,多数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可好转。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对症处理。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的患者可予以物理降温,使用解热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合并使用止咳、祛痰药;对严重高热,严重肺损伤的患者可合理使用激素治疗;对合并有细菌感染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合并有腹泻患者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使用胃粘膜保护剂,抑酸剂,患者的大便要严格消毒处理。
药物治疗
解热镇痛药:常用的药物为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儿童禁止使用该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减轻肺纤维化,常用药物有甲泼尼龙。不宜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可同时使用胃粘膜保护剂;要注意预防细菌及真菌感染。
抗生素:对于 SARS 腹泻者,应尽量减少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的抗生素的使用,在严重的继发细菌感染病例中应衡量利弊。
止泻药: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使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等药物。
免疫调节:常用药物免疫增强剂有胸腺肽、干扰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利巴韦林等。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对发热患者可予冰敷、酒精擦浴、降温毯等进行物理降温。
呼吸支持:
氧疗:对所有患者应常规吸氧,尤其是氧饱和低的患者。
呼吸机应用:对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呼吸机,可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改善肺的氧合功能,有利于患者度过危险期。包括无创和有创通气。
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鼓励进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时可考虑肠道内和肠道外营养支持。
心理治疗: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可进行心理康复治疗。
其他: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SARS 冠状病毒在感染早、中期可以侵犯胃肠道或释放毒素,引起水样便,但症状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也较短,不需特殊的治疗;但是部分危重患者如果不接受治疗,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据报道病死率约为 9.3%,需积极防治并发症。
经过正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方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口服药物治疗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黑便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出院后要定期随访,每 2 周进行 1 次门诊随访。
饮食:积极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例如牛奶、蔬菜、水果等。
运动:患病期间注意卧床休息,待痊愈后应加强锻炼,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为宜,每周运动 3~5 次。
其他:隔离患者要树立治疗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
预防
预防主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入手。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不到该病流行区域;
不接触疑似 SARS 的人群;
隔离并积极治疗 SARS 患者;
增强自身抵抗力、免疫力;
流行时应戴上口罩;
人多不去凑热闹,尤其是公共场所;
探视亲人时除了戴口罩,还应该戴上手套,穿隔离衣,护目镜等;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积极治疗原有基础疾病:包括艾滋病、结核、心肺基础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