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支气管注腺癌原发于支气管黏膜下腺体或腺导管细胞,部分由支气管腺瘤恶变而来。支气管腺瘤大多数长于支气管腔内,形态规则,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但少数患者的支气管腺瘤呈侵袭性生长,甚至可延血管或淋巴管转移,表现为恶性,故临床上也称作支气管腺癌。
该病发病率低,多见于中青年。
根据病理类型分为支气管类癌、气管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
支气管腺癌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部位,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中央型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阻塞的症状;周围型不易造成支气管阻塞,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常在 X 线检查时发现。
目前手术切除是治愈各型支气管腺癌的唯一方法。
症状
支气管注腺癌有哪些症状?
支气管腺癌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部位,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
中央型:生长于主支气管,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阻塞的症状。常见阻塞性肺气肿、肺炎、肺不张、刺激性干咳、反复咯血、喘息和呼吸困难。
周围型:生长于叶、段支气管,不易造成支气管阻塞。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常在 X 线检查时发现。
类癌综合征:多见于支气管类癌。出现皮肤发红、腹痛腹泻、心动过速等症状。还能伴见向心性肥胖、高血压、水肿、乏力、低血钾性碱中毒及色素沉着等症状[1]。
支气管腺癌并发症有哪些?
肺气肿;
肺部感染;
肺不张。
病因
支气管注腺癌是常见原因有哪些?
目前支气管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吸烟等相关。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多数支气管注腺瘤生长缓慢,早期可无症状。但当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咳血时候,需要立即就医,明确是否出现支气管腺癌。
就诊科室
呼吸科
肿瘤科
胸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支气管腺癌?
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患者额的症状、家族史等,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做出诊断。
具体检查如下:
胸部 X 线检查:
周围型:在肺野内表现为孤立的良性肿块特征。大小为 1.0 ~ 10.0 厘米,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不形成空洞,钙化少见,但可有分叶和小毛刺,如同肺癌的征象。
中央型:大多肿物发生在大的支气管内,呈息肉状向腔内生长,向管壁生长往往不侵犯软骨以外的组织,在平片上表现“三阻”现象,即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肺炎。
胸部 CT 扫描: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支气管阻塞情况及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如果周围有结节,可行 CT 引导下穿刺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可直接窥见支气管内的肿瘤。因腺瘤血管丰富,常呈粉红色,支气管镜下活检可明确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无呼吸困难及咯血?有无发热?
年龄多大?有无家族病史?
有无吸烟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支气管腺癌是良性还是恶性?
有什么治疗方法?
预后怎么样?
治疗
手术治疗
切除范围:由肿瘤的生长部位和远端肺组织受累情况决定。
切除原则:应彻底切除肿瘤,清扫可疑的区域淋巴结,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
手术方式:主要为开放式肿瘤切除术及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
局部治疗
支气管镜下切除术:会导致残留及出血风险。仅适用于不能接受开胸肺手术或胸腔镜手术的患者。
支气管镜下激光消融术:仅用于复发性肿瘤。
局部放疗。
姑息治疗
全身化疗:如肿瘤细胞增殖迅速,可考虑全身化疗,控制疾病发展。治疗方案应根据病理类型选择,以达到控制疾病、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生长抑素:部分支气管类癌的患者,可应用生长抑素控制症状。
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手术切除后支气管腺癌患者的总 5 年生存率为 96%,总体预后较好[2]。
大多数患者的长期随访中,未报告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但也有小部分患者术后存在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情况。
日常注意
戒烟;
强身健体,提高抵抗力。
预防
禁止和控制吸烟;
对暴露于致癌化合物的工人,要做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