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气管支气管狭窄
概述
支气管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支气管狭窄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支气管软骨支架畸形、塌陷或缺损,支气管黏膜瘢痕形成或黏膜下组织增生,导致呼吸困难的一种疾病。
引起支气管狭窄原因很多,如气管支气管结核、外伤、手术、气管插管或切开、异物等。。其中支气管结核是良性气道狭窄的首要病因,究其原因是我国结核病发病率高、疫情重,有10%~40% 肺结核患者合并气道结核[1]。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咳嗽、 咯血、 感染、喘鸣。
病情严重可引起狭窄气道远端阻塞性肺炎,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闷、胸痛、痰多粘稠不易排出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尤其当按照普通氧疗治疗效果欠佳时。
治疗以解除狭窄,建立通畅的气道为主要目标,治疗方式以内科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日常生活中要预防支气管感染、外伤、医源性损伤等。
症状
支气管狭窄有哪些症状?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咳嗽、 咯血、 感染、喘鸣。
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吸气显著费力,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与狭窄的程度和病情发展快慢有关。
咳嗽:呼吸道感染、异物阻塞及分泌物增多引起。
咯血:支气管黏膜血管破裂引起。
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免疫力低下、分泌物潴溜及痰痂阻塞引起。
喘鸣:呼吸道内异物阻塞、分泌物增多及体力活动时可引发。
病因
支气管狭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支气管狭窄的病因很多,在我国,支气管结核是支气管狭窄的首要病因。其他原因还包括[2]:
支气管内占位性病变:肿瘤、炎性幼芽组织异物。
支气管周围占位性病变:甲状腺囊肿等。
支气管软骨支架破坏:多发性软骨炎。
长期气管插管:机械损伤,气管插管套囊所在的位置,套囊对气管壁的压迫、摩擦,可造成压迫应激反应。
气管造口术后:反复感染而致肉芽增生或纤维瘢痕形成。
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管切开:肉芽增生或纤维瘢痕形成。
支气管感染:如支气管结核。
车祸伤:创伤后瘢痕狭窄。
哪些人容易患支气管狭窄?
支气管内占位性病变者。
支气管周围占位性病变。
先天性支气管软骨软化症患者。
长期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
支气管结核患者。
支气管良、恶性肿瘤术后患者。
胸部创伤导致支气管瘢痕增生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皮肤、黏膜呈青紫颜色)、胸闷、胸痛、痰多黏稠不易排出等症状,按照普通呼吸困难、化痰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耳鼻喉科
心胸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支气管狭窄?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查体和辅助检查的结果,确诊支气管狭窄并不难。
常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可以对狭窄部位和严重程度做出初步判断;
支气管侧位 X 线片或 CT 检查:可显示会厌、甲状软骨、喉室、声门下区域、环状软骨、气管腔等结构,对判断狭窄部位及测量狭窄长度有帮助。
螺旋 CT 虚拟成像:有助于了解气管切开口周围管腔宽度。必要时可行增强 CT 和 MRI,显示是否存在喉气管本身占位性病变,是否有异常的纵隔血管或气管外包块压迫气道。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检查:对于不明原因的支气管狭窄患者需要做此检查,如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等,以排除相关疾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
是否有长期慢性呼吸困难?
是否有先天性支气管软骨软化症?
是否有长期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史?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是否有支气管结、支气管良/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支气管狭窄?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以解除狭窄,建立通畅的气道为主要目标。治疗方式包括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支架置入、激光消融、高频电、离子体凝固、冷冻技术、球囊扩张术、气管导管扩张术等。
支架置入:气管支架根据材质可分为金属支架和非金属支架两种,金属支架明显的优势在于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放置,置入后不易发生移位;非金属支架的优势在于置入后易于取出,且并发症小于金属支架。以下情况医生会考虑进行支架置入:
恶性气管、支气管狭窄;
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良性气管、支气管狭窄;
炎症或结核导致的气管、支气管狭窄;
气管、支气管软化症;
气管、支气管-胸胃瘘食管支架置入不能堵瘘者;
心肺移植术后气管吻合口狭窄。
激光消融:其特点是起效快,但出现气道穿孔的并发症机会较高。激光治疗效果最好的是中心气道局限性肿瘤,因为这类肿瘤最易接近,同时有利于激光安全到达。
高频电:可以避免刺激神经及肌纤维。包括电切和电凝。
氩等离子凝固(APC):非接触式治疗模式。作用限制在组织表面以下 2~3毫米,因而 APC 不易引起气道壁穿孔。
冷冻技术:冷冻治疗可分为冻切和冻融两部分。医生会考虑用于良性肉芽组织增生及瘢痕收缩性狭窄的治疗。
球囊扩张术:是指通过扩张的球囊对狭窄的气道内壁产生压力,使其扩张而达到治疗效果。医生会考虑用于气管术后吻合口纤维化和肉芽组织形成,婴幼儿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气道球囊扩张型支架内置时扩张支架。
气管导管扩张术:气管导管扩张术可以根据病情确定导管保留时间,提高气道扩张疗效的同时保持患者的气道通气功能,较暂时性气管支架置入术费用明显减少。
药物治疗
为了防止手术治疗后或介入治疗产生气道瘢痕,现在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常用药物为丝裂霉素和紫杉醇。两种药物都有利于缓解病情,同时,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较小[3]。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是医治支气管狭窄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手术,有如下情况患者不可接受手术治疗:
心肺功能不全
严重感染
超长气道狭窄
神经损害
气管树广泛性狭窄
术后并发症的表现主要有感染、出血、再狭窄、气胸及缝线处的肉芽肿等。
支气管狭窄发展及转归
支气管狭窄治疗不及时,会导致长期慢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严重导致呼吸衰竭。经内科介入、外科手术等治疗后可以解除狭窄,但也可复发。
日常注意
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就诊,应警惕是否出现气胸。
术后持续咳出新鲜血液或伤口持续渗血,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术后有剧烈咳嗽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咳药物,预防术后严重咳嗽时出现皮下气肿。
预防
预防支气管结核,注射卡介苗、避免接触结核接患者。
预防支气管、肺部感染,感染患者需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预防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予抗反流治疗。
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肉芽组织形成,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气管内肉芽气化手术,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感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陈保安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