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Mallory-Weiss 撕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马-韦综合征(Mallory-Weiss syndrome)
概述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是由于剧烈呕吐等原因,导致腹腔内压力或胃内压力骤然升高,引起食管贲门(贲门是胃的入口,与食管相连)连接处的黏膜撕裂,出现以呕血和/(或)黑便等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该病占上消化道出血的 5%~15%,好发年龄为 40~60 岁的中年人,以男性多见,女性少见[1]。
剧烈呕吐等原因导致胃内或腹腔内压力骤然升高,引起食管贲门连接处的黏膜撕裂所致。饮酒后呕吐为主要危险因素,其他任何能够引起呕吐的因素,如晕车、怀孕、剧烈运动等均为其危险因素。
本病在病理上可分为 4 期,出血期,发病 24 小时内,正在出血;开放期,发病 48 小时~7 天,创面裂开,边缘隆起;线状期,发病后 2~3 周,裂口呈线状,接近闭合,上有白苔附着;瘢痕期:发病后 3~5 周,白苔消失,瘢痕形成。
症状不一,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当呕血量较大时,可出现皮肤苍白冰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神志淡漠和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本病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目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内科治疗止血效果不好时,需在内镜引导下,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缝合裂口。
本病发病急,如不及时治疗,出血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呕吐,合理健康饮食是预防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关键。
症状
临床表现不一,多数患者为突然发病,轻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呈柏油样色),严重者因裂口深,呕血量大,可出现皮肤苍白冰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神志淡漠和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
恶心、呕吐:大部分患者发病时都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的剧烈程度也表现不一,并不会因为病情严重而症状加剧。但需要注意的是恶心、呕吐不一定是贲门黏膜撕裂引起,也可能由该病的诱因,如大量饮酒、妊娠反应、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所致。
呕血或黑便:呕血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血液呈鲜红色,多在呕吐后出现,但也可能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呕血量从带血丝的黏液到大量的鲜红色出血不等。当出血量较少时,可无呕血,仅表现为黑便。
腹痛:腹痛不多见,多为上腹部撕裂样疼痛,呈持续性,较难忍受。也可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或者是背部疼痛[2]。
休克:当呕血量较大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患者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冰凉、心动过速(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眼花黑蒙等症状)、呼吸急促、神志淡漠和血压下降等,若不得到及时救治,将严重威胁生命。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并发症与出血量的多少有关,出血量较多时可因体内血容量不足引起失血性休克,如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引起死亡。食管穿孔是较为罕见的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失血性休克。
代谢紊乱。
心肌梗死。
食管穿孔。
病因
饮酒后呕吐是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剧烈呕吐导致胃内或腹腔内压力骤然升高,引起食管贲门连接处的黏膜撕裂。其他原因包括胃肠炎、妊娠、服用非甾体类药物、肝硬化等。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大量饮酒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大部分患者有酗酒的病史。
胃肠炎、妊娠、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等,也会引发呕吐,造成贲门黏膜撕裂。
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也与其发病有显著的关系。
那些因素使人容易患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酗酒:60~70% 患者有长期饮酒的习惯。
妊娠:妊娠期呕吐、分娩均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裂孔疝:该病常合并有裂孔疝。
患有萎缩性胃炎、肠梗阻、肝硬化门脉高压等消化系统疾病。
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
剧烈运动。
就医
当患者在酗酒、妊娠、剧烈运动后出现剧烈呕吐,继而出现呕血、腹痛等症状时,请立刻前往医院或拨打 120 急救电话。因本病发病急、病情凶险,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可能有生命风险。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恶心、剧烈呕吐、呕血,呕血为鲜红色,可同时伴有腹痛。
黑便,呈柏油样,或同时伴有呕血。
呕血后出现神志淡漠、意识不清,伴有皮肤苍白、四肢冰凉、心动过速。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当医生通过询问病史,怀疑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时,通过实验室检验、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等方法来确诊。
患者一般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实验室检验:
通过检测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凝血情况等,了解出血的严重程度。
通过测量血尿素氮和肌酐来判断是否存在肾功能衰竭。
通过测量心肌酶排除心肌缺血或梗塞。
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通过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可确诊,其中胃镜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其他检查不可代替的价值,只要无禁忌症,都应首选胃镜检查[3]。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钡剂造影对本病的诊断价值较低,主要是在诊断不明确时,用来排除食管静脉曲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血管造影
当无法通过内镜来定位出血部位时,通过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来显示具体的出血部位。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往是否有经常呕吐的经历?
是否用过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
在发病之前是否饮过酒或做过剧烈运动?
发病后到就诊之间已经呕了多少血?
发病后是否解过大便?大便的颜色?
是否有肝硬化、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这些症状会得到根治吗?
我在平时可以做些什么?
有什么不能做的?
会危及生命吗?
治疗
由于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大多数经过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后撕裂可自行愈合,复发不常见。因此,在稳定患者的总体情况后,首先选择保守治疗方法,最主要的目的是控制出血和补充血容量。当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血管收缩剂或硬化剂:
一般用于内镜下治疗,通过内镜,将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剂,局部注射在病灶位置,来止血;或者直接用含有去甲肾上腺素的冰盐水灌胃止血;也可通过血管造影在相应的腹腔动脉注入血管收缩剂。
另外,也可镜下局部注射硬化剂[4]。
质子泵抑制剂(PPI)和 H2 受体阻滞剂:静脉滴注这类药物,用于减少胃酸分泌,因为胃酸过多会阻碍胃和食管粘膜的修复。
止吐药:静脉滴注异丙嗪、昂丹司琼等止吐药物,缓解恶心、呕吐。
手术治疗
本病很少有必要手术治疗,当经过正规内科治疗仍不能有效止血或转化为大出血、病情危重者,需紧急行手术治疗。
需先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在胃镜下结扎止血。如果血未止住,则需行开腹手术。
目前,腹腔镜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
其他治疗方法
输血:可以适当输血以补充血容量。
三腔管压迫止血:但目前认为三腔管的压力,不足以制止上消化道动脉出血,已不主张使用此方法。
腹腔动脉栓塞术:对于出血量少的患者效果较好,但如果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严重,该疗法效果欠佳。
疾病发展和转归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发病急、病情凶险,如不能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出血量多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可以得到根治,一般很少复发,预后良好,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对寿命亦没有影响。
日常注意
平时以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为主,需要定期门诊复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手术的患者术后护理:术后伤口应按时换药,以免伤口发生感染。患者和家属应注意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避免挤压引流管。术后腹腔引流管内多为淡红色液体,一般引流量会逐天减少,术后 5~7 天便无明显液体引出,即可由医生拔除引流管。若引流液突然增多,为大量鲜红色血性液体时,患者和家属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一般术后 7~10 天切口拆线。
手术的患者术后活动:第二天可在床边活动,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但活动量不易过多。出院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
饮食注意事项:应适当加强营养以恢复体力,可多吃含铁的食物,如猪血、猪肝、菠菜等,以改善出血造成的贫血。饮食应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戒酒。
如患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或肝硬化等,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些疾病。既往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若因其他疾病需要使用,需及时告知医生具体情况。
出院后 3 个月再次去医院复查胃镜,今后也需每年复查 1 次胃镜。
预防
日常应注意避免能够引起剧烈呕吐的情况。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长期饮酒者,应避免酗酒和酒后呕吐。
避免晕船、晕车等,如吃晕车药、闻橘子味道或避免乘船、乘车等。
避免剧烈运动。
除非是必要的,否则请勿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需要长期使用,请餐后服用,并每年复查 1 次胃镜。
孕妇如呕吐情况严重,应及时就诊产科,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
中老年人应饮食多样化,养成每日排便得到习惯,避免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