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是什么?病毒性肠炎怎么办?病毒性肠炎症状有哪些?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入侵髋关节所引起的结核病变。髋关节结核多发病于儿童和少年,4~5 岁为儿童患病高峰期,男女患病比约为 2.5:1,髋部左右侧患病率相差不大,其中以左侧稍多,双侧同患者为少数。发病率是关节结核的第 3 位,仅次于脊柱结核和膝关节结核。病因为结核杆菌感染髋关节,导致结核病变。髋关节结核临床表现有 3 种,分别为单纯滑膜结核,单纯骨结核和全关节结核。单纯滑膜结核病变发生在滑膜内,单纯骨结核发生在骨头内部。全关节结核是由单纯性结核发展而来的,它的特征是关节内的软骨被破坏。早期症状一般表现为跛行或者患肢疼痛,晚期会发生臀部和大腿肌肉萎缩、寒性脓肿形成、腹股沟部隆起等症状。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单纯性滑膜结核等的一些早期病变;手术治疗适用于全关节结核和已经形成脓肿的患者。主要危害为会出现明显关节功能障碍,甚至会出现患肢畸形、完全失去行走能力等。要注意做好与结核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注意肺和肠道的结核感染,减少肺和肠道结核病的发病率,从而减少髋关节结核的发病率。

别称

病毒感染性腹泻

概述

病毒性肠炎又称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肠道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呕吐、腹泻水样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的一组急性肠道传染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临床上还可伴有发热、恶心、厌食等中毒症状,属于自限性疾病。多种病毒可引起胃肠炎,其中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其次为肠腺病毒和星状病毒[2]。

病毒性肠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

病毒性肠炎可引起呕吐、腹泻水样便,还可伴有发热、恶心、厌食等中毒症状。

如果发生了病毒性肠炎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及早前往医院确诊病情,如果有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尽快进行治疗。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粪便检查结果,一般即可诊断。

病毒性肠炎无特异性治疗,主要是针对腹泻和脱水的对症和支持治疗。

病毒性肠炎患者应清淡饮食并注意个人卫生,遵医嘱进行治疗。

症状

病毒性肠炎急性起病,一般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伴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上述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

病毒性肠炎有哪些症状[5][6]?

如果患者发生病毒性肠炎,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起病急:26%~27% 的患儿在起病前 1~2 天出现咳嗽、流涕、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伴有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等;

呕吐:51% 的成年患者有呕吐,儿童则可达 76%~100%。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初始即出现,程度较轻,持续 4~6 小时后即减轻或停止,幼儿持续时间较长,可达 1~5 天;

腹泻:约 50%~70% 的患者有腹泻,粪便多为水样便,25% 的患者粪便中含有粘液,无脓血,每天排便次数 3~10 次。55% 的患者伴有腹痛,但程度较轻,少数有腹部绞痛。腹泻持续时间短则 1~2 天,长者可持续 1 周以上。40%~83% 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多数脱水程度<5%;

发热:仅 10%~20% 的成年患者出现发热,而儿童可达 63%~100%,多数呈低热,很少超过 39°C。

病毒性肠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7]?

少数重症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会出现下列并发症:

肠套叠;

直肠出血;

溶血尿毒综合征;

脑炎;

过敏性紫癜;

Reye 综合征;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病因

病毒性肠炎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且研究较多的有轮状病毒(rotavirus,RV)、诺如病毒(norovirus,NV)和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此外,肠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AdV)以及肠道病毒(enterovirus)如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也是重要的病原体。

急性期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在起病后的数天内,患者粪便中存在着大量病毒,以粪-口和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2]。

病毒性肠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4][5]?

病毒性肠炎可由多种不同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消化道传播)。

临床上,常将本病与肠道病毒感染混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两种疾病均累及肠道,也均由病毒引起的,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引起肠道病毒感染的病毒属于肠病毒属微小 RNA 病毒科,感染可侵袭全身多个器官,严重者可致死亡;而病毒性肠炎则由多种不同种类的病毒引起,病变主要累及肠道[4],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轮状病毒:传染性很强,潜伏期为 1-3 天,感染的主要人群是 6~24 个月的婴幼儿,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偶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诺如病毒:具有抵抗力强、发病率高和低剂量致病等特点,是成人病毒性肠炎最主要的致病病毒。全世界 60%~80% 人类胃肠炎暴发与诺如病毒有关。潜伏期为 24~48 小时,主要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者以及带病毒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而发生人与人之间传播。

星状病毒:是婴幼儿中导致病毒性肠炎发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排名仅次于轮状病毒。耐酸,在室温下非常稳定,在粪便中更是能存活数天甚至数周。不耐热,60℃ 10 min 即可将其灭活。潜伏期在 1~3  天。其感染具有典型的季节特征。

腺病毒:耐酸,对于物理和化学试剂有很强的抵抗性,在胃肠内易于复制,可以产生较高的病毒载量。不耐热,主要通过人与人的密切接触传播,也可经粪-口或呼吸道传播。全年散发,无明显季节性

病毒性肠炎的危险人群和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危人群: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人群、老年人[2];

危险因素:人群密集接触,如饭店、学校、医院、幼儿园、旅游区、军队、野营地等[6]。

就医

如果发生了病毒性肠炎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及早前往医院确诊病情。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即可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急性起病,腹泻为首发或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腹痛。

婴儿或儿童发热、呕吐,拒绝哺乳、哭闹、腹泻,甚至出现烦躁、口渴、尿少等脱水症状[2]。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病毒性肠炎[1]?

目前对于病毒性肠炎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粪便检查,排除其他肠道感染性疾病,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在流行季节,在我国特别是秋、冬季节,患者出现急性呕吐、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或住院患者中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腹泻,病程短暂,有集体发病的特征,而末梢血白细胞无明显变化,大便常规检查仅发现少量白细胞时应怀疑本病。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中性粒细胞计数相对增多,淋巴细胞减少[5]。

大便常规:粪便中白细胞数在正常范围,无红细胞、脓球和巨噬细胞(可与痢疾、沙门氏菌等胃肠炎相区别)[5]。

确诊需由粪便中检出特异性抗原,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或经电镜找到病毒颗粒。

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 IgM 抗体可以得到病毒感染的证据,甚至可以进行血清分型。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腹泻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了多久了?

腹泻次数?一天几次?

大便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脓血?

出现腹泻前吃了什么东西?

接触人群中是否有类似发病?

是否有呕吐?呕吐物性质如何?

是否有腹痛?腹痛程度如何?是否可以忍受?

是否有发热?发热的规律及程度?

是否有烦躁、口渴、尿少、精神差?

从出现症状到本次就医,中间是否自行服药?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从什么渠道接触到病毒从而被感染?

这个病严重吗?治疗以后能够痊愈吗?

是否具有传染性?

平时生活中采取哪些措施可有效避免病毒感染

需要怎么治疗?大概多久能够缓解或者痊愈?

治疗过程中的饮食是否有特殊要求?

后续需要注意些什么?饮食以及生活习惯方面的。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主要是针对腹泻和脱水的对症和支持治疗。重症患者需要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1]。

由于该病常病情轻,病程短而自限,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可在门诊接受治疗。3%~10% 的腹泻婴幼儿因脱水严重而需住院治疗。

1.     如何治疗病毒性肠炎?

轻度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患者,医生一般会首选口服等渗液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盐液(oral rehydration salts,ORS),补液治疗是 WHO 推荐的首选治疗。

米汤加 ORS 液治疗婴儿脱水很有益。

脱水纠正后应立即停服。

为防止液体吸入气道,对有意识障碍的婴幼儿不宜口服补液,应尽快静脉补液。

慢性病毒性腹泻,尤其是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儿腹泻时,可喂以含轮状病毒抗体的牛奶或母乳。

严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应静脉补液,特别注意缺钾时应补充钾离子,酸中毒时加用碳酸氢钠予以纠正,情况改善后改为口服。

WHO 推荐蒙脱石散剂用作腹泻的辅助治疗。尤其在治疗轮状病毒腹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吐泻较重者,可酌情予以止吐剂及镇静剂。有明显的痉挛性腹痛者,可服用山莨菪碱(654-2)或次水杨酸铋制剂以减轻症状。

日常注意

病毒性肠炎患者应清淡饮食,注意个人卫生,遵医嘱进行治疗。

休养期间多食用粥汤类易消化食物,同时保证糖及盐分等物质的摄入。

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肉类食品需保证加工到位,不喝冷饮,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

注意手卫生,餐前及便后用流动清水勤洗手。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及作息习惯。

预防

管理传染源:对病毒性肠炎患者消毒隔离,积极治理。对密切接触者及疑诊患者进行严密地观察;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该病的最重要而有效的措施。重视食品、饮水及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和水源保护。注意手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冷变质食物,保证食品的加工、食用符合卫生要求;

提高人群免疫力:迄今为止,仅轮状病毒疫苗获准应用于临床,新一代的 4 价基因重组轮状病毒减活疫苗含有目前流行的 4 种主要血清型。主要用于 6~12 月龄的婴幼儿,最佳接种方式是在 2、4、6 个月龄时口服 3 次,最迟在 1 岁内完成接种;

提倡母乳喂养或对孕妇进行免疫接种而增加乳汁中的 SIgA,对婴幼儿腹泻有一定防治作用[3];

口服含有轮状病毒抗体的人丙种球蛋白也可缓解轮状病毒感染过程,尤其对出生后体重轻的婴儿可缩短排病毒时间,减少排病毒量和减轻腹泻程度[3]。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益肾十七味丸的功效与作用-益肾十七味丸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全泽复的功效与作用-全泽复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