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什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怎么办?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状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蚀性的关节炎为主要特征性表现。这种疾病的患者,他们的自身免疫系统发生“故障”,产生了大量的“自身抗体”,这一类抗体会对人体全身的细胞、组织、器官造成损害。所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生的,我们称为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情况如何?类风湿关节炎在世界各地均可见,患病率为 0.5%~5.3%。这个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年龄大于 50 岁,所以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高,但目前暂缺少明确的老年人相关发病率数据。大体上看,女性更多见,男女比约为 1∶2~ 1∶4。但更年期女性发病率尤其高,明显高于同龄男性和老年女性;80 岁以后,男女发病率基本等同。病因是什么?病因还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感染、遗传、环境因素相关,其中遗传和环境是重要因素。分型分期:本病根据病程和表现分为 3 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迁延期。其中,急性期关节症状最严重,还有持续或间断地发热。有什么样的症状?以关节症状最为典型。先是累及手足小关节,如手指、脚趾间关节。随后逐渐出现大关节的问题,如腕、肘、膝等。晨僵,即早晨起来,关节僵硬、不灵活,活动后会减轻。与普通人相比,老年人群的晨僵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治疗后不易缓解。疼痛、压痛、肿胀、畸形。此外,还会出现全身其他部位的症状。例如,出现皮下结节(皮下类风湿结节)、眼干、口干(干燥综合征)、气喘(肺间质病变)等表现。 怎么治?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此外还可采用手术治疗等方法。该病治疗的关键点在于,医生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无根治此病的特效疗法,只能采取综合治疗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因此这也成为治疗该病的一大难点。老年人群在治疗方式上并无特殊,但更关注以疾病缓解为目标。危害是什么?能治好吗?本病若治疗不及时或疗法不当,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还会引起全身多个部位的病变。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虽然本病目前还无法治愈,但正规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大大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但如果患者在治疗时,已经出现了关节变形,且未采取手术治疗,那么这种关节变形不会恢复,将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和工作能力。

别称

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

概述

食物供应不足或疾病因素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病,表现为进行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

本病发病率普遍,不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在自然灾害和战争时期发病率最高。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发达国家的蛋白质-营养不良症多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据统计,欧美发达国家住院病人中发病率可达 28%~80%。

主要原因是蛋白质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机体需要增加而供给又不足。精神失常、患有神经性厌食等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体型可分为消瘦型、水肿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根据营养缺乏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根据发病过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主要症状为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

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以补充营养为主。关键点在于早发现、早确诊,及时补充营养和治疗并发症。难点在于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比较高,恶性营养缺乏的后遗症难以根除,并且年纪越小,后遗症越严重。

该病导致身体消瘦、无力,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该病的并发症较多,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常死于严重的并发症。

此病可能会严重损害患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症状

该病以消瘦和皮下脂肪减少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身体水肿和各器官功能紊乱。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有严重的后遗症甚至生命危险。消瘦型、水肿型和混合型的症状有一定差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消瘦型:

体貌特征方面:通常有进行性消瘦面容消瘦,双颊凹陷,有的患者会出现皮肤干燥松弛,头发枯黄稀疏,体弱无力等症状,这也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精神面貌方面: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有的患者可伴随身体的其他症状,比如对冷敏感、腹泻、呕吐。

水肿型:

体貌特征方面: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浑身无力。

精神面貌方面: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萎靡不安。

肠胃方面: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泻、腹胀。

混合型:

兼有消瘦型和水肿型症状。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水和电解质紊乱

维生素 A 缺乏症

维生素 B 缺乏症

呼吸道感染

麻疹、结核等传染病

寄生虫病

败血症

泌尿道感染

病因

在饥荒、战乱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食物摄入不足,营养不均衡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该病大多数是由其他疾病因素导致的并发症。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能量摄入不足,蛋白质缺乏。

消化吸收不良,身体营养缺乏。

机体需要增加而供给不足。

哪些人容易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身处饥荒、战争、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因为营养摄入不足而患病。

精神失常的人:精神严重失常的人,会丧失知觉,没有饥饿感,不能自理,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患有神经性厌食的人:不能摄入足够的营养而患病。

患有上消化道梗阻、消耗性疾病的人:因肠胃吸收功能不好,导致人体营养缺乏而患病。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婴幼儿:营养需求增大,但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短期内突然消瘦;

浑身无力,畏寒怕冷;

烦躁不安、精神萎靡;

腹泻、呕吐。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极度消瘦 ;

严重腹泻呕吐;

无力晕厥;

眼角膜软化,视力减退;

腿上出现红色小斑点;

全身水肿。

建议就诊科室

营养科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病?

当医生怀疑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将通常进行问诊、视诊、触诊,结合相关检查检验,最终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视诊、触诊:查看患者身体,了解症状,了解病史和病因。

血液检查:血浆白蛋白和运铁蛋白检查,评估营养状况,判断是否发生病理变化。

尿液化验:尿素与肌酐比值检测和尿中羟脯氨酸排出量检测。初步判断患者饮食中蛋白含量是否过低,以及患者体内蛋白质流失情况。

心电图检查:为辅助检查,区别其他心脏疾病,进一步确诊病情。

心脏彩超检查:为辅助检查,区别其他内脏疾病,进一步确诊。

胸部 X 线检查:为辅助检查,区别其他病情,进一步确诊病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身患慢性病,比如糖尿病,肾衰竭和高血压?

哪里感觉不舒服?有哪些具体症状?

症状出现多久了?

有没有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日常饮食状况怎么样?营养是否均衡?

蛋白质摄入是否充足?

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生活能否自理(问患者家属)?

是否患有进食障碍症?

近期有没有节食减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什么原因引起的?可以治得好吗?

需要手术吗?

大概多长时候可以康复?

日常生活中和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复发率高吗?

有没有后遗症?

治疗

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法,同时补充营养。如果是其他疾病因素引起的营养不良,在补充营养素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已经引起了并发症,还要及时治疗并发症,以免留下后遗症。

药物治疗

营养素补给: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要高于正常需要量。随着治疗,逐渐加量,并根据病情调整。补充液体和无机盐,预防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注意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C 的补充,防止患者因免疫力低下,而出现口角炎、紫癜等并发症。

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用的抗菌药物。

抗心力衰竭治疗:患者可服用利尿剂和吸入氧气,来治疗因营养不良引起的心力衰竭。

手术治疗

已经引起严重并发症,比如各种内脏器官衰竭的患者,为了挽救生命,可能需要相应的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膳食疗法:在疾病康复期,患者可根据中医食疗方法,搭配营养的膳食,改善身体营养状况。膳食食谱最好由医生或者专业的营养师参与制定。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会引起恶性营养不良综合征,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成年患者,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能够尽快康复,且没有严重后遗症。但是儿童患者,治疗起来较为困难,即使康复,此病也会严重损害患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日常注意

患者应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饮食结构均衡,营养要全面,保证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因治疗并发症而需要手术,要遵照医嘱,进行术后护理。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按照医嘱,补充维生素 A 和 C,服用适合的抗菌药物,服用利尿剂和保护心血管的药物。

术后、用药复查:根据医嘱,康复两周内,复查身体。抽血化验,检查血液蛋白质相关指标是否恢复到正常值。

饮食:

饮食结构要合理,肉、蛋、奶,水果和蔬菜都要有,不能挑食和偏食。

食量要足够,保证身体能够摄入充足的能量。

不能随便节食,也不能一味地用保健品代替食物。

运动:

适当地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要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要过长,注意劳逸结合。

其他: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室内卫生,防止细菌或真菌感染。

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成年人不抽烟,不喝酒。

预防

保证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积极治疗可能引发营养不良的疾病,可有效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因素:

作为发病率高的儿童,一定不要挑食和厌食。

家长可以定期给儿童做体检,了解孩子的营养状况,恰当地调节饮食结构。

多吃肉、蛋、奶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多参加锻炼,增强身体内脏器官功能,促进营养的吸收。

不要盲目地节食或绝食减肥,不要用保健品代替正餐。

针对不可变因素:

成年人,积极治疗消化道梗阻、进食障碍等疾病。

针对精神失常,不能自理的人,家属要耐心照顾,保证他摄入充足的营养素。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健脾益肾颗粒(无蔗糖型)的功效与作用-健脾益肾颗粒(无蔗糖型)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牡蛎碳酸钙颗粒的功效与作用-牡蛎碳酸钙颗粒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