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
概述
食物供应不足或疾病因素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病,表现为进行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
本病发病率普遍,不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在自然灾害和战争时期发病率最高。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发达国家的蛋白质-营养不良症多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据统计,欧美发达国家住院病人中发病率可达 28%~80%。
主要原因是蛋白质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机体需要增加而供给又不足。精神失常、患有神经性厌食等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体型可分为消瘦型、水肿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根据营养缺乏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根据发病过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主要症状为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
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以补充营养为主。关键点在于早发现、早确诊,及时补充营养和治疗并发症。难点在于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比较高,恶性营养缺乏的后遗症难以根除,并且年纪越小,后遗症越严重。
该病导致身体消瘦、无力,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该病的并发症较多,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常死于严重的并发症。
此病可能会严重损害患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症状
该病以消瘦和皮下脂肪减少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身体水肿和各器官功能紊乱。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有严重的后遗症甚至生命危险。消瘦型、水肿型和混合型的症状有一定差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消瘦型:
体貌特征方面:通常有进行性消瘦面容消瘦,双颊凹陷,有的患者会出现皮肤干燥松弛,头发枯黄稀疏,体弱无力等症状,这也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精神面貌方面: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有的患者可伴随身体的其他症状,比如对冷敏感、腹泻、呕吐。
水肿型:
体貌特征方面: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浑身无力。
精神面貌方面: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萎靡不安。
肠胃方面: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泻、腹胀。
混合型:
兼有消瘦型和水肿型症状。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水和电解质紊乱
维生素 A 缺乏症
维生素 B 缺乏症
呼吸道感染
麻疹、结核等传染病
寄生虫病
败血症
泌尿道感染
病因
在饥荒、战乱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食物摄入不足,营养不均衡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该病大多数是由其他疾病因素导致的并发症。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能量摄入不足,蛋白质缺乏。
消化吸收不良,身体营养缺乏。
机体需要增加而供给不足。
哪些人容易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身处饥荒、战争、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因为营养摄入不足而患病。
精神失常的人:精神严重失常的人,会丧失知觉,没有饥饿感,不能自理,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患有神经性厌食的人:不能摄入足够的营养而患病。
患有上消化道梗阻、消耗性疾病的人:因肠胃吸收功能不好,导致人体营养缺乏而患病。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婴幼儿:营养需求增大,但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短期内突然消瘦;
浑身无力,畏寒怕冷;
烦躁不安、精神萎靡;
腹泻、呕吐。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极度消瘦 ;
严重腹泻呕吐;
无力晕厥;
眼角膜软化,视力减退;
腿上出现红色小斑点;
全身水肿。
建议就诊科室
营养科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病?
当医生怀疑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将通常进行问诊、视诊、触诊,结合相关检查检验,最终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视诊、触诊:查看患者身体,了解症状,了解病史和病因。
血液检查:血浆白蛋白和运铁蛋白检查,评估营养状况,判断是否发生病理变化。
尿液化验:尿素与肌酐比值检测和尿中羟脯氨酸排出量检测。初步判断患者饮食中蛋白含量是否过低,以及患者体内蛋白质流失情况。
心电图检查:为辅助检查,区别其他心脏疾病,进一步确诊病情。
心脏彩超检查:为辅助检查,区别其他内脏疾病,进一步确诊。
胸部 X 线检查:为辅助检查,区别其他病情,进一步确诊病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身患慢性病,比如糖尿病,肾衰竭和高血压?
哪里感觉不舒服?有哪些具体症状?
症状出现多久了?
有没有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日常饮食状况怎么样?营养是否均衡?
蛋白质摄入是否充足?
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生活能否自理(问患者家属)?
是否患有进食障碍症?
近期有没有节食减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什么原因引起的?可以治得好吗?
需要手术吗?
大概多长时候可以康复?
日常生活中和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复发率高吗?
有没有后遗症?
治疗
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法,同时补充营养。如果是其他疾病因素引起的营养不良,在补充营养素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已经引起了并发症,还要及时治疗并发症,以免留下后遗症。
药物治疗
营养素补给: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要高于正常需要量。随着治疗,逐渐加量,并根据病情调整。补充液体和无机盐,预防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注意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C 的补充,防止患者因免疫力低下,而出现口角炎、紫癜等并发症。
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用的抗菌药物。
抗心力衰竭治疗:患者可服用利尿剂和吸入氧气,来治疗因营养不良引起的心力衰竭。
手术治疗
已经引起严重并发症,比如各种内脏器官衰竭的患者,为了挽救生命,可能需要相应的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膳食疗法:在疾病康复期,患者可根据中医食疗方法,搭配营养的膳食,改善身体营养状况。膳食食谱最好由医生或者专业的营养师参与制定。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会引起恶性营养不良综合征,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成年患者,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能够尽快康复,且没有严重后遗症。但是儿童患者,治疗起来较为困难,即使康复,此病也会严重损害患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日常注意
患者应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饮食结构均衡,营养要全面,保证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因治疗并发症而需要手术,要遵照医嘱,进行术后护理。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按照医嘱,补充维生素 A 和 C,服用适合的抗菌药物,服用利尿剂和保护心血管的药物。
术后、用药复查:根据医嘱,康复两周内,复查身体。抽血化验,检查血液蛋白质相关指标是否恢复到正常值。
饮食:
饮食结构要合理,肉、蛋、奶,水果和蔬菜都要有,不能挑食和偏食。
食量要足够,保证身体能够摄入充足的能量。
不能随便节食,也不能一味地用保健品代替食物。
运动:
适当地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要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要过长,注意劳逸结合。
其他: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室内卫生,防止细菌或真菌感染。
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成年人不抽烟,不喝酒。
预防
保证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积极治疗可能引发营养不良的疾病,可有效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因素:
作为发病率高的儿童,一定不要挑食和厌食。
家长可以定期给儿童做体检,了解孩子的营养状况,恰当地调节饮食结构。
多吃肉、蛋、奶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多参加锻炼,增强身体内脏器官功能,促进营养的吸收。
不要盲目地节食或绝食减肥,不要用保健品代替正餐。
针对不可变因素:
成年人,积极治疗消化道梗阻、进食障碍等疾病。
针对精神失常,不能自理的人,家属要耐心照顾,保证他摄入充足的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