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双糖不耐受症
概述
本病又称双糖不耐受症,系指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使小肠黏膜刷状缘双糖酶缺乏,使双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进食含有双糖的食物时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双糖酶缺乏症,包括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海藻糖酶等缺乏,其中以乳糖酶缺乏症最常见。
本病与遗传有关,民族差异很大,白色人种少见。与环境无明显关系。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较少见,而成人的后天性乳糖酶缺乏症较多见。
本病的病因是二糖酶缺乏。
呕吐、腹痛和腹泻是二糖酶缺乏症的常见症状。
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饮食治疗。对于确诊的患者,需禁食奶类及含有乳糖的食物。轻者牛奶限量,重者完全禁食,婴儿可给无糖牛奶或加乳糖酶,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者应限制蔗糖摄入,必要时限制淀粉摄入。治疗关键点是病因的寻找及去除。治疗难点是对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
未及时诊断并加以控制的患儿,可能出现躯体矮小、智力发育迟缓等症状。
限制或禁止相关食物的摄入是避免发生胃肠不适等症状的有效措施。对于胃肠道感染的患者,需及时药物治疗,避免症状加重。除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的患者,本病预后良好。
症状
二糖酶缺乏症可分为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成人后天性乳糖不耐受症、蔗糖-异麦芽糖吸收不良和海藻糖酶缺乏 5 种临床类型。呕吐、腹痛和腹泻是二糖酶缺乏症常见的症状。
二糖酶缺乏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二糖酶缺乏症常见症状包括:
呕吐:对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的患者来说,呕吐症状常于患者服用牛奶或母乳后出现;对于海藻糖酶缺乏的患者来说,常于患者服用蕈类后出现。
腹泻: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的患儿饮用母乳或蔗糖-异麦芽糖吸收不良的患者服用蔗糖类物质后,会出现暴发性腹泻,大便为水样多泡的酸性大便。
腹部不适:可表现为腹痛、腹胀等不适。
脱水:可表现为皮肤发干、汗少、弹性减低,口渴,尿量少(常指少于 400 毫升)等。可能与大量呕吐有关。
部分患者可有躯体矮小、智力发育迟缓:可能与患儿出现的乳糖尿和氨基酸尿症有关。
病因
本病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导致二糖酶缺乏所致,如乳糖酶、麦芽糖酶和异麦芽糖酶等。
二糖酶缺乏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如胃肠道感染等疾病)导致二糖酶缺乏,如乳糖酶、麦芽糖酶和异麦芽糖酶等。
哪些人容易患二糖酶缺乏症?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二糖酶缺乏症:
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局限性回肠炎、乳糜泻、克罗恩病的患者易患本病。
胃肠道术后的患者可能容易患本病。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二糖酶缺乏症:
先天性二糖酶缺乏的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呕吐;
腹泻;
腹痛、腹胀;
与同龄人相比身材偏矮小;
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偏低。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晕厥
难以耐受的腹痛
强烈呛咳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二糖酶缺乏症?
当医生怀疑是二糖酶缺乏症时,将通过粪便检查、乳糖氢呼气试验和小肠黏膜活检等确诊疾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粪便检查:内外科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本检查可协助疾病的诊断,若为酸性粪便(pH 5.0~6.0)可提示患有本病的可能性。
乳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情况及患者服糖后的症状,可协助判断患者是否有乳糖代谢异常。通过这项检查,可初步制定患者的饮食方案。
乳糖氢呼气试验:通过本实验呼气中氢的含量多少,可提示患者是否存在乳糖吸收不良,协助本病的诊断。
小肠黏膜活检:通过小肠黏膜活检测定乳糖酶,若显示活力低下,则可诊断本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前吃什么东西了吗?
以前发生过这种症状吗?这种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是怎么缓解的?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小时候是母乳喂养的吗?
平时吃哪些东西后容易出现这些症状?
身高和同龄人相比怎么样?
做过胃肠道的手术吗?
近期有胃肠道的不舒服吗?
以前做过胃镜没有?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情严重吗?会遗传吗?
需要治疗吗?
这种病需要怎么治疗?
治疗效果好吗?
治疗费用高吗?
会复发吗?
以后需要注意什么?
需要复查吗?多长时间复查一次?
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适用于胃肠道感染致二糖酶分泌不足的患者,常用的抗生素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或者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但易存在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适,需在医生指导后用药。
止泻药:适用于腹泻严重的患者,常用的止泻药有蒙脱石散等,可出现便秘、大便干结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随着病情长期进展,可出现患儿身材矮小及智力发育低下等情况。因此,食用乳制品或者含乳糖的食物后若出现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如腹泻、呕吐等),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若接受正规治疗,除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只要是明确诊断的患者,需要禁食奶类及含有乳糖的食物。轻者牛奶限量,重者完全禁食,婴儿可给无糖牛奶或加乳糖酶,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者应限制蔗糖摄入,必要时限制淀粉摄入。
用药注意事项:任何药物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随意更换药物或剂量,若出现难以耐受的副作用,如腹泻、呕吐、头晕、头痛、便秘等,需及时告知主管医生,进行更换药物或者做剂量调整。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存在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局限性回肠炎、乳糜泻、克罗恩病的患者,需及时就诊治疗。
胃肠道术后的患者按照医嘱及时到医院复查,可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生化、乳糖耐量试验等。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新生儿服用母乳后若出现呕吐、哭闹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粪便常规、乳糖耐量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