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直肠炎是什么?溃疡性直肠炎怎么办?溃疡性直肠炎症状有哪些?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是一种退行性疾病,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韧带和骨赘刺激、压迫颈部神经根,产生相应症状和体征。颈椎病是一种老化性疾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大量“低头族”的产生,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导致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增加、发病年龄减小。颈部有 8 根神经根,容易受压的是颈 3 到颈 8,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颈 4 到颈 7 这 4 个神经根,可表现为从一侧或双侧肩颈部到上肢的放射样疼痛、麻木,后期可发生上肢无力、写字、系纽扣等精细动作困难等症状。大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通过颈椎牵引、物理治疗、神经根阻滞和药物等保守治疗得到缓解。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行手术治疗。总体来说手术的创伤都不大,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很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预防颈椎病要避免长期低头,保持健康的躯体姿势,合理进行颈部活动,适当进行颈部锻炼,减少颈椎负荷。

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致遍及整个结肠。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

根据蒙特利尔分型分为:E1 型(直肠)、E2 型(左半结肠)、E3 型(广泛结肠)。溃疡性直肠炎是一种病变局限在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炎症,属于溃疡性结肠炎蒙特利尔分型中的 E1 型。

本病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资料统计,发病高峰年龄为 20~49 岁,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约为 1.0∶1~1.3∶1)。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 4~6 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

溃疡性直肠炎属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亚型, 为距齿状线 15 厘米以下的直肠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溃疡性结肠炎一样虽有环境因素、遗传缺陷及免疫反应异常之说, 但仍以免疫反应异常居主要地位。

溃疡性直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口服联合直肠局部给药疗效更佳。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进食高纤维素或辛辣刺激的食物,宜食用易消化、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症状

溃疡性直肠炎有哪些症状?

溃疡性直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

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

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征象,在大多数患者中苯丙表现为慢性、轻症,在少数患者中呈急性、重症爆发型。这些患者表现为频繁血便,可多达30次/天,伴高热、腹痛。

溃疡性直肠炎并发症有哪些?

直肠狭窄和肠梗阻:极少数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可致直肠狭窄和肠梗阻。

大出血:主要因溃疡累及直肠血管所致,大量出血时需要输血治疗,其发生率为 1.1%~4.0%。

肠息肉:炎症反复发作可在直肠形成假性息肉。其结局可随炎症的痊愈而消失,随溃疡的形成而破坏,长期存留或癌变。

癌变:发生率报道不一,有研究认为比无结肠炎者高多倍。多见于结肠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 8 年者。

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的并发症:常见者有:

关节炎:溃疡性直肠炎关节炎并发率为 11.5% 左右,其特点是多在肠炎病变严重阶段并发。以大关节受累较多见,且常为单个关节病变。造成关节肿胀、滑膜积液,而骨关节无损害。

皮肤黏膜病变:最常见的是结节性红斑,其他如坏疽性脓皮病、多形红斑等。口腔黏膜顽固性溃疡亦不少见。

眼部病变:如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角膜溃疡等。

病因

溃疡性直肠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不明,但其发病可能和遗传、感染、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可能会跟遗传有关系。另外跟种族有关系,比如白种人的发病率比较高,而黄种人和黑种人发病率比较少。

感染:微生物感染与本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但至今未发现直接特异性的病原体。有人认为,可能与双链球群、志贺菌、RNA 病毒等有关,某些微生物致病原及其毒素能引起与溃疡性直肠炎相似的肠道炎症反应,提示微生物感染是可能的病因之一。

环境因素:本病在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发病率较高。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室内工作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而贫困地区、体力劳动者中发病率低。

免疫调节的异常: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以遗传因素为背景,感染和环境因素只是启动肠道免疫和非免疫系统,使肠道黏膜对抗原呈高敏状态,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肠黏膜细胞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且难以自限,即宿主免疫反应与疾病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哪些人容易患溃疡性直肠炎?

20~49 岁男性最多见。

有溃疡性结肠炎家族史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反复出现(特别是病程大于 6 周),且按照普通肠炎治疗无效,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其他肠道炎症或肿瘤性疾病(如各种感染性肠炎、放射性直肠炎、药物性肠炎、克罗恩病、直肠癌等)也可能出现上述症状,患者需经过检查后方能明确病因。

临床医师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溃疡性直肠炎一经诊断,应及时治疗,正确用药,避免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肛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溃疡性直肠炎?

溃疡性直肠炎的诊断缺乏金标准,医生主要通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进行诊断;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 6 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诊断步骤

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的病史询问应包括从首发症状开始的各项节,医生需特别注意患者腹泻和便血的病程;近期旅游史、用药史(特别是 NSAID 和抗菌药物)、阑尾手术切除史、吸烟 、家族史;口、皮肤、关节、眼等肠外表现和肛周情况。医生体格检查时应特别注意患者一般状况和营养状态,并进行细致的腹部、肛周、会阴检查和直肠指检。

常规实验室检查:强调粪便常规检查和培养应不少于 3 次。医生根据流行病学特点,排除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等的相关检查。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白蛋白、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等。有条件的单位可行粪便钙卫蛋白和血清乳铁蛋白等检查作为辅助指标。

结肠镜检查(应进入末端回肠)并活检:是建立诊断的关键。

应排除其他疾病

感染性直肠炎:可能由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引起,一般呈急性、自限过程。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活检可见到急性炎症的细胞浸润,而少有淋巴、浆细胞等聚集,腺体少有扭曲、分叉、变短等改变。国外近年较为重视的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及衣原体感染都可发生直肠出血、疼痛、腹泻, 应予警惕。

药物所致直肠炎:近年渐有增多之势, 非甾体抗炎药、甲基多巴、青霉胺、缓泻剂、钾盐, 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口服或直肠制剂、栓剂等最易致直肠黏膜损伤, 活检组织炎症并不重;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发生于多种抗生素使用之后, 典型者呈严重的急性结肠黏膜坏死性炎症, 但亦可呈迁延经过, 呈较重的腹泻、黏液血便。

孤立性直肠溃疡:临床表现与溃疡性直肠炎无任何差别,结肠镜常在距肛门 7~10 厘米处,在 Houston 瓣上孤立的溃疡,溃疡可深可浅,可大可小,周围充血带,分界清晰。

放射性直肠炎:多见于宫颈癌或其他盆腔肿瘤放疗之后,直肠出血为主要表现,肠黏膜多呈高度充血水肿、糜烂、粘液分泌增多。医生根据患者放疗历史一般诊断不难。

肛门疾病:肛门疾病中,痔、肛裂均可表现为便血,伴以不同程度坠胀,后者尚可有明显肛门区域疼痛,鉴别的关键是勿轻易将便血者视为痔或肛裂而不予处理,及时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病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溃疡性结肠炎家族史?

近期是否有过急性肠道感染史?是否有外出旅游史?

近期是否有抗生素使用史?是否有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使用史?

是否有盆腔放疗史?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持续时间有多久?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是否自行用过药?

是否有其他肠道疾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疾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这个病会遗传吗?对妊娠有影响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目标: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活动期的治疗

本病治疗方案的选择建立在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病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疾病类型(复发频率、既往对治疗药物的反应、肠外表现等)制订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由于本病局限在直肠,强调局部用药(病变局限在直肠用栓剂),口服与局部用药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轻度溃疡性直肠炎可视情况单独局部用药或口服和局部联合用药;中度溃疡性直肠炎应口服和局部联合用药。

局部用药有美沙拉秦栓剂 0.5~1.0 克/次,1~2 次/天;美沙拉秦灌肠剂 1~2 克/次,1~2 次/天。

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禁用酒石酸制剂)每晚 100~200 毫克; 布地奈德泡沫剂 2 毫克/次,1~2 次/天,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者,布地奈德的全身不良反应少。

不少中药灌肠剂如锡类散亦有效,可试用。

难治性直肠炎: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

患者依从性不佳;

药物黏膜浓度不足;

局部并发症认识不足(感染等);

诊断有误(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黏膜脱垂,肿瘤等);

常规治疗疗效欠佳,需要全面评估患者诊断、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药物充分性。必要时可考虑全身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制剂治疗。

缓解期的维持治疗

溃疡性直肠炎维持治疗的目标是维持临床和内镜的无激素缓解。需要维持治疗的对象除轻度初发病例、很少复发且复发时为轻度易于控制者外,均应接受维持治疗。激素不能作为维持治疗药物。

维持治疗药物的选择视诱导缓解时用药情况而定:

氨基水杨酸制剂:由氨基水杨酸制剂或激素诱导缓解后,以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用原诱导缓解剂量的全量或半量,如用 柳氮磺吡啶(SASP)维持,剂量一般为 2~3 克/天,并应补充叶酸。远段结肠炎以美沙拉秦局部用药为主(直肠炎用栓剂,每晚 1 次),联合口服氨基水杨酸制剂效果更好。

硫嘌呤类药物:用于激素依赖者、氨基水杨酸制剂无效或不耐受者、环孢素或他可莫司有效者。剂量与诱导缓解时相同。

IFX:以 IFX 诱导缓解后继续 IFX 维持。

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治疗的疗程为 3~5 年或长期维持。如对硫嘌呤类药物和 IFX 维持治疗的疗程未达成共识,医生会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外科手术治疗

大出血、癌变,以及高度疑为癌变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溃疡性直肠炎发展及转归

本病除轻度初发病例、很少复发且复发时为轻度易于控制者外,其它均易于复发,故需长期维持治疗。由于直肠炎范围小,发生癌变的机率相对较少,总体预后较好,但大约 30% 病例可向上蔓延累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日常注意

患者急性发作时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改为富营养、柔软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少渣饮食。宜少量多餐,足够热量,补充多种维生素。

患者需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有症状后,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治疗,若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会加重病情。

预防

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

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溃疡性直肠炎诱导缓解后不能轻易停药,要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药物充分性的宣教。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红霉素眼膏的功效与作用-红霉素眼膏说明书

2023-8-3 2:17:57

保健

预防酒渣鼻从病因开始

2023-8-27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