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急性胰腺炎
概述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是发生在老年人群的一种胰腺急性炎症性疾病,胰酶(一种促进消化的酶)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该病约占老年人急腹症的 5%~7%。随着我国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其他病因包括胃肠道手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胰腺癌、高脂血症、高钙血症、胰腺动静脉栓塞、细菌感染等。饮酒、暴饮暴食等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按照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两种类型,为急性出血坏死型和急性水肿型。按照病程分类,可分为急性反应期、全身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最突出的症状是上腹胀痛,以肚脐周围和左上腹为主,疼痛感可放射至左侧肩背部。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腰背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病情严重者可能会有昏迷、休克、便血等症状。
大多数患者通过禁饮禁食、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预防感染、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就可以痊愈。若这些治疗无效,则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关键点在于尽早用药控制病情,避免病情恶化而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但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差,病情进展快,容易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
由于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自身调节能力、耐受力均下降,所以一旦患病,脏器功能衰竭速度快,可迅速出现并发症导致死亡。
平时注意避免暴饮暴食及饮酒,可有效预防本病。
症状
腹胀、腹痛、腰背酸胀是老年人急性胰腺炎最常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恶心、呕吐、发热、呼吸困难、黄疸等症状。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腹胀、腹痛:这是老年人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感觉上腹部胀痛,肚脐周围和左上腹疼痛最为明显,疼痛可以向左侧肩背部放射,并且还有捆了腰带一样的压迫感。
发热: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多为 38~39℃。体温升高时,会出现怕冷、口唇苍白、全身哆嗦等表现。
恶心、呕吐:患者在吃东西 1~2 小时后可感觉上腹部不适,而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多是胃内容物。
黄疸: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俗称“眼白”)发黄的表现。
腰背酸痛:患者会感觉到腰背部酸胀不适。
呼吸困难:感染及器官衰竭可导致胸腔积液,进而引发呼吸困难。患者会感觉气不够用,呼吸时可能张嘴抬肩,常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深呼吸、叹气等表现。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胰腺脓肿
假性胰腺囊肿
多器官功能衰竭
感染性休克
上消化道出血
低氧血症
胸腹腔积液
肠梗阻
电解质紊乱
酮症酸中毒
病因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是胆道系统疾病,如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等。其他病因包括感染、外伤、胰腺血管病变、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性疾病、胃肠道手术及操作等。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胆道系统疾病:如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等,是该病最常见的病因。患有这些疾病时,胆道容易发生梗阻,使胆汁回流至胰管,引起胰腺泡破裂,从而导致发病。
感染:当血液受到感染时,细菌可随血液流动至胰腺组织,进而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腹部外伤:当腹部受到外伤导致胰腺受损时,可出现胰液的外渗以及胰腺坏死,从而导致发病。
血管病变:当患有恶性高血压(血压在短时间内突然升高,常超过 230/130 毫米汞柱)、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时,胰腺的血管可能会受到损害,进而导致胰腺动静脉栓塞而发病。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性疾病:如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可破坏胰腺泡,因而可能发病。
胃肠道手术及操作:胃肠道手术等可能会直接损伤胰腺进而导致发病。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急性胰腺炎?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饮食不健康者:如饮酒、暴饮暴食、高脂饮食的人群。食物、酒精等可引发胰酶(一种促进消化的酶)大量分泌,进而诱发该病。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基础疾病患者:患有代谢障碍性疾病、胆道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存在自身代谢障碍,更容易患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痛;
腹胀;
腰背酸痛;
恶心、呕吐;
黄疸:皮肤、黏膜、巩膜(俗称“眼白”)等呈黄色;
发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胸闷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急性胰腺炎?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急性胰腺炎时,常通过问诊、查体、血常规、血生化、腹部彩超、腹部 CT 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医生会询问患者有没有胆道系统疾病,发病前有没有暴饮暴食、饮酒等,主要是看有无诱发因素,帮助明确病因。
查体:医生会按压腹部,看有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医生用手指按压腹部时,稍停片刻然后抬起,患者感觉疼痛加剧),同时感受腹肌的紧张度。如果腹部存在明显的压痛可怀疑是急性胰腺炎。
血常规、血清降钙素原:抽取静脉血,了解感染的严重程度。如果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血清降钙素原升高,提示存在感染,据此可以决定抗感染方案。
血生化:抽取静脉血进行化验,主要是了解血淀粉酶、脂肪酶有无升高。如果有升高,提示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大。
腹部影像学检查:腹部 CT 或腹部彩超,可直观地看到胰腺及周围组织的情况,进而判断是否为急性胰腺炎。
尿淀粉酶:收集尿液进行尿淀粉酶的检测,如果有升高可提示为急性胰腺炎。
心电图:部分心脏疾病患者可表现为腹痛、腹胀,故要做心电图来排除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发病前有暴饮暴食吗?有吃油腻食物吗,如肥肉、奶油蛋糕等?有大量饮酒吗?
目前身体有哪些症状呢?比如腹痛、恶心、呕吐、腰背酸痛、发热等症状有吗?
近期有做过腹部手术吗?
有全身疾病吗?如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糖尿病、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胰腺癌等。
之前有做过什么检查吗?治疗过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是怎么引起的呢?
能治好吗?
治疗好了之后需要多久来复查呢?
平时生活上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治疗过程中有没有死亡的风险呢?
治疗费用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畴内呢?
治疗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手段包括病因治疗、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胰腺炎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治疗以纠正胆道梗阻,治疗胆囊结石等。一般治疗包括禁饮禁食、胃肠减压等。药物治疗主要是抑制胰酶、蛋白酶分泌、抗感染、抑酸、营养支持等。
药物治疗
酶抑制剂:常用的酶抑制剂为胰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酶的分泌,减少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
通便药物:如硫酸镁溶液,可以改善腹胀、通便。
抗生素类药物: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甲硝唑、三代头孢菌素类。本类药物可起到抗感染的作用,可减少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营养支持药物:包括脂肪乳、氨基酸、血浆、人血白蛋白等,可保证能量的供给。
抑酸药物:如 H2 受体阻滞剂,主要起到抑制胃酸分泌、保护消化道黏膜的作用。
其他对症药物:如速效胰岛素、葡萄糖酸钙等,主要用于降血糖、补钙、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手术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手术:如果患者是由于胆道系统疾病而导致的急性胰腺炎,可以针对胆道结石、胆道梗阻等进行手术,如胆囊切开取石术、胆道梗阻解除术等。
其他治疗方法
禁饮禁食:主要是为了避免食物刺激胰腺产生胰液而加重病情。
胃肠减压:可起到缓解腹胀、减少胃液驻留的作用,有助于胰腺炎的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迅速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对生活质量和寿命没有影响。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要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洗和消毒,不要沾水,不要洗澡,可以使用湿毛巾避开手术部位擦洗。
饮食方面需注意在未排气之前要禁饮禁食,排气后逐步由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等,过渡到软食如稀饭、米糊等,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运动方面需注意术后初期不要做剧烈运动,可适当在床边扶床慢走。
用药注意事项:在医院多是静脉用药,痊愈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带药出院。患者在家中要照医嘱服药,不可漏服、多服。
定期复查:术后 1~2 周需及时回医院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生化、腹部彩超等检查。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需 1 月后门诊复查。
饮食:患病期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禁饮、禁食的时间。后期可逐渐添加无脂低蛋白流质食物,如果汁、米汤、豆浆、藕粉等,再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饭、枣泥、米糊、烂面等,直到恢复正常饮食。避免吃肥肉、奶油、蛋黄、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快餐等高脂食物。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周进行 3~5 次运动,每次半小时到 1 小时,以走路、慢跑、太极、乒乓球等为主。保持心情愉悦,多参加老年社团活动。
其他:戒烟戒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可用如下预防方式尽量避免: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平时需要戒酒,戒烟,同时也要控制每餐的食量,少食多餐。少吃油腻食物,如肥肉、奶油、蛋黄、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快餐等。
针对不可变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及时治疗基础疾病:当患有代谢障碍性疾病、胆道系统疾病、高钙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需要及时就诊,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