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慢性非肉芽肿性溃疡性空肠回肠炎
概述
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是一种少见的疾病,表现为空肠回肠的多发性溃疡,可出现慢性水样大便和脂肪泻、腹痛、四肢水肿、消瘦并伴有发热。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本病的病因不明确。本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食不当、饮酒。
本病无分型分期。
本病患者幼年时期即有发作性腹泻,呈水样便,缓解期可无任何症状,有的患者发作时可伴有腹部绞痛,也可有四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腹部胀痛,明显消瘦。
泼尼松可使一部分患者病情缓解,但长期应用效果不明确。
本病大多数患者出现顽固性腹泻 1~5 年后可因并发肠穿孔、腹膜炎及败血症而死亡。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手段。
症状
腹泻、水样大便,是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最常见的症状,缓解期无任何症状。随病程延长,可出现脂肪泻及慢性持续性顽固性腹泻。也有患者伴有腹痛、发热、体重下降,严重时可因溃疡穿孔出现腹部剧痛。
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泻:幼年时期即可出现发作性腹泻,呈稀水样大便,缓解期无任何症状,最终发展为慢性持续性顽固腹泻。
脂肪泻:有的患者开始即表现为脂肪泻,患者可观察到自己的大便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
腹痛:因空肠回肠多发溃疡,大多数患者有腹部绞痛症状。若合并溃疡出血、穿孔,则腹部疼痛加剧,常有腹膜刺激征(用手轻按压腹部会有疼痛,腹部肌肉会绷紧,抬起手后疼痛加剧)。
发热、体重下降:并发肠出血、穿孔时可出现发热,患者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可出现消瘦。
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可导致消化不良。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肠出血:因溃疡侵犯肠壁血管,可导致肠出血。
肠穿孔:因炎症浸润和溃疡可扩展到肠壁的全层,易出现肠穿孔。
继发感染:肠穿孔后可使肠内容物外漏到腹腔中,肠内容物含有大量细菌,会造成患者腹腔的感染。
多发性脓肿:肠内容物漏出后可在腹腔形成脓腔。
病因
本病病因未明,个别小肠慢性感染引起腹泻的患者,给予不含蛋白类食物后症状可好转,但以后发展为慢性溃疡性空肠炎时,再继续给予不含蛋白类物质则不能使症状缓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因尚不明确。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
饮食不当、饮酒:喜欢吃凉的瓜果、油腻食物和喝酒的人,会经常拉肚子而导致急性胃肠炎,若急性胃肠炎未完全治愈可引起肠道慢性炎症,时间长了可能会引起本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小肠吸收不良症状:如腹泻、大便拉稀水、大便带油脂等。患者通常在家自行到诊所购买药物服用,若服用药物后上述症状不见好转,请立即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然出现了剧烈全腹疼痛,需立即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
当医生怀疑是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时,将通过血常规、粪便常规、X 线钡剂、小肠镜、肠黏膜活检等检查来协助诊断,但本病诊断困难,多数因肠穿孔或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时被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患者因小肠吸收不良导致铁吸收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医生通过抽血化验血常规可明确患者贫血的程度。
血生化:患者因食欲差加上长期腹泻导致蛋白丢失,营养不良,医生通过此项检查可发现白蛋白的量,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补充白蛋白治疗。
粪便常规:医生通过此项检查可发现大便带血或者脂肪含量增高。
X 线钡剂检查:医生通过此项检查可发现小肠呈分节现象,肠管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扩张,节段性皱襞不规则或变粗,但此项检查不一定能发现小肠溃疡。
小肠镜检查:医生通过此项检查可直观地看到患者空肠回肠溃疡部位的严重程度,也可看到溃疡与溃疡之间的黏膜是正常的。
小肠黏膜活检:医生通过此项检查可发现黏膜变平,因为很多胃肠疾病如克罗恩病也可有这种变现,因此此项检查对诊断意义不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的全身病史?
饮食习惯,是不是经常吃凉的油腻的食物?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自己买药治疗了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这个病会传染吗?
会一直拉肚子吗?
吃药管用吗?
治疗
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目前无法治愈,但有效规范的治疗,能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但长期应用效果不明确。
药物治疗
激素:激素可起到抗炎作用,泼尼松可使一部分患者病情缓解,但长期应用对该病的效果不明确,而且长期应用可增加患者骨质疏松的风险。
手术治疗
肠部分切除术:若患者并发肠出血及穿孔,则需行病变部位肠切除术,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肠鸣音亢进,表现为肚子经常咕噜叫,或者出现腹胀、腹痛等粘连性肠梗阻表现。
其他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轻度腹泻者可口服补液,腹泻明显者还应当给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若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时,应当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该病进展较快,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全腹部疼痛等表现影响患者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可延缓患者发生持续性顽固性腹泻时间,但该病预后极差,大部分患者在发病 1~5 年内死亡。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术后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术后第 1 天为 300 毫升左右,若过多,应及时告知医生。
定期复查:患者可每半年到医院检查 1 次肠镜,若腹胀、不爱吃饭症状加重,应及时去消化内科门诊就诊。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禁食 3 天,3 天后可少量进食小米汤等好消化的食物,2 周后患者无不适,可正常进食。
若为普通患者,少量多餐,注意规律饮食和卫生,以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瘦肉、大枣、芝麻之类的食物。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第 1 天应卧床休息,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4 天患者可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以适量轻体力活动,如踢毽子、慢走等活动,每周锻炼 3 天,每次 1~2 小时为宜。
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尽量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注意保暖,提高抵抗力:适量进行身体锻炼,可提高抵抗力,避免身体过度虚弱。如每天出去慢走或者打太极,以自己身体感觉舒服为宜。
戒酒:饮酒会增加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的发病风险,应戒酒。
预防
本病暂无权威证据支持的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