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缺血性结肠炎
概述
缺血性肠炎 (Ischemic Colitis) 通常又称为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相关动脉血管发生狭窄或梗阻,流向结肠的血液减少所致。当部分结肠发生供血不足,就无法给肠道内的功能细胞提供足够的氧气,可能造成该部分结肠损伤、坏死,并引起腹部疼痛。缺血性肠炎可累及结肠的任意部分,临床最常见的是腹部左侧疼痛。该病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都有可能发生,而更常见于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
缺血性肠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存在多种病因,例如慢性便秘、血管狭窄、血压过低、肠梗阻,以及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发病的主要临床风险因素包括:老年、凝血功能异常、高血脂、血液流动受到抑制、严重创伤或大型手术、高强度运动。
缺血性肠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便血、腹泻。若患者发生此类症状,应该马上前往医院就诊。
假如症状严重,却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起结肠穿孔、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缺血性肠炎的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临床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才能最终确诊。
缺血性肠炎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轻度缺血性肠炎可采用保守治疗方案,通常在2~3天内可自行好转。部分症状严重或出现结肠缺血、坏死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患者在治疗初期需禁食禁水,停用任何可能致病的药物,并尽快戒烟。
由于缺血性肠炎的具体致病机制未知,因此目前无法做到有效预防。
症状
缺血性肠炎有哪些症状?
缺血性肠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
腹部疼痛、压痛或痉挛,可突然发生或逐渐形成,多为左侧腹痛。
大便中带有鲜红色或深红色的血液;有时甚至没有大便仅有血液排出。
排便的急迫感。
腹泻;
恶心。
假如症状是出现在腹部右侧,那么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会更高。因为给右侧结肠供血的动脉同时也给部分小肠供血。如果是这部分血管发生梗阻,造成的临床危害和疼痛程度都可能会更加严重。
缺血性肠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如果缺血性肠炎症状严重,却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起重大并发症:
坏疽:供血不足导致部分结肠组织坏死;
肠穿孔:形成严重的腹膜炎;
肠道炎症:节段性溃疡性结肠炎;
肠梗阻:缺血性狭窄;
若有部分小肠的供血被同时阻断,将会导致小肠很快发生坏死,并可能会危及生命。
病因
缺血性肠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缺血性肠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存在多方面的病因:
慢性便秘:结肠内的压力上升,阻碍血液流动。如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便秘,则发病概率会更高。
血管梗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或自身免疫病。
动脉粥样硬化——如同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梗阻会引起心脏病发作,腹腔的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也可能阻断结肠的供血,造成缺血性肠炎。
血栓——由于发生凝血异常,或是从其他部位脱落的血栓,随血流循环转移至结肠相关的动脉血管,都可能阻断结肠供血。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导致血管损伤,形成局部血管梗阻。
血压极低或供血显著减少:危重状态或大型外科手术。
当处于危重状态时,例如脱水、心力衰竭、失血过多和休克,全身各处的动脉,包括结肠动脉都会收缩,以确保向人体关键部位,例如向大脑输送更多的血液。
大型外科手术影响心脏向全身或腹腔的供血,例如心脏、动脉、消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的大型手术。
肠梗阻:疝、瘢痕组织或肿瘤都可能导致肠梗阻。
药物作用:
某些治疗心脏病和偏头痛的药物;
激素类药物,如雌激素;
伪:部分感冒药的成分;
某些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化疗药物;
毒品:可卡因或甲基苯丙胺。
缺血性肠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导致缺血性肠炎发病风险上升的主要临床因素包括:
年龄:通常发生在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
凝血功能异常:如果患者伴有促进血栓形成的遗传性疾病,可能会增加缺血性肠炎的危险。
高血脂:胆固醇在血管中沉积,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阻塞血管。
既往腹部手术:手术后形成的瘢痕组织可能阻碍血流通过,导致血流量减少。
抑制血流的疾病:红斑狼疮、血管炎、镰状细胞贫血。
遭受严重创伤或进行大型外科手术。
高强度运动:如马拉松长跑,血液会从全身汇聚到腿部,导致结肠的供血减少。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如果发生下腹部疼痛和血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该马上前往医院就诊。
包括缺血性肠炎在内的许多疾病,都会表现出此类症状,因此必须及早确诊病情。
结肠若缺血严重且拖延时间过久,可能发生坏死,造成严重后果。
虽然轻度缺血性肠炎很快就可以痊愈,但仍需及时鉴别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加强临床管理,去除病因,以免后患。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消化外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缺血性肠炎?
缺血性肠炎的症状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类似,常常容易与炎性肠病发生混淆。医生除了检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还需要开展一系列临床检查才能最终确诊。
首先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并进行腹部触诊。
实验室检查:化验大便,观察是否有病原体感染;验血,评估凝血功能是否发生异常。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获得结肠部位的图像,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如炎性肠病。
CT 扫描和血管造影,通过不同角度的 X 光片获取结肠和血管的详细图像。
结肠镜检查:此项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内的详细状况,还可以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活检,有助于缺血性肠炎的确诊。但在选择此项检查时,应注意患者的病变程度,严格掌握适应症。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是否持续加重?还是间歇性发作?
目前的疼痛有多严重?
腹部疼痛最严重的是哪一个区域?
近期是否有进行手术或服用药物?
在何种情况下,症状似乎有所缓解?
发生什么情况会造成症状加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缺血性肠炎?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症状是否会长期存在?能否自行好转?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是否可以采用保守(手术)方案治疗?
是否应该停用目前正在服用的药物?
手术治疗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缺血性肠炎能否治好?是否会复发?
治疗
缺血性肠炎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轻度缺血性肠炎可采用保守治疗方案,通常在 2 ~ 3 天内可自行好转。部分症状严重或出现结肠损伤、坏死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大多数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在康复后通常不会复发。
如何治疗缺血性肠炎?
保守治疗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
抗生素:预防感染;
静脉输液:避免患者脱水;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齐;
停用收缩血管的药物:如某些偏头痛药物,激素类药物和心脏病药物;
临床医生会通过结肠镜监测病情进展趋势和并发症情况。
部分症状严重或出现结肠损伤、坏死的患者,一般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对于病情持续 2 周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医生也可能会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修补结肠穿孔。
日常注意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禁食禁水,停用任何可能致病的药物,并尽快戒烟。
患者在治疗期间通过静脉补液来补充水分。为了让受损的结肠得到修养,以促进愈合,患者在最初几天应该禁水禁食。
为了预防复发,临床医生会建议患者停用任何疑似导致缺血性肠炎的药物。
尽快戒烟也非常重要,吸烟不仅损伤血管,还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梗阻。
预防
由于缺血性肠炎的具体致病机制未知,因此目前无法做到有效预防。戒烟及慎用易至高凝状态的药物,有一定的预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