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十二指肠结核病
概述
十二指肠结核是消化道结核的一种,常常继发于肺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十二指肠引起的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常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
本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约 10%~50% 的患者合并有肺结核。多见于 40 岁以下的青壮年,以女性较为多见,约占胃肠道结核的 8%,居胃肠道结核的第六位。
结核分支杆菌经血液及淋巴管循环至十二指肠、反复吞咽含有结核分支杆菌痰液、邻近组织器官结核蔓延等均可导致十二指肠结核的发生。由于胃酸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结核分支杆菌不易在十二指肠生长繁殖,当患者抵抗力明显下降,同时有大量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时,就可能形成十二指肠结核。
本病可分三种病理类型:
炎性增生型:十二指肠黏膜呈息肉样或肿块样增生,并形成浅溃疡,并行成瘢痕收缩,与肿大的淋巴结融合,阻塞十二指肠肠腔,形成不全性肠梗阻,甚至完全性肠梗阻。此型较为多见。
溃疡型:病变位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层,后累及黏膜,破溃后形成溃疡,病变周围常有肿大淋巴结。此型患者结核中毒症状较为明显。
溃疡增生型:溃疡大,伴纤维增生,同时有瘢痕形成。
本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十二指肠梗阻为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其次为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腹胀等;部分患者可结核中毒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少数患者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
早期十二指肠未出现梗阻时,可保守治疗,给予抗结核治疗;形成肠梗阻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手术治疗。
反复呕吐、消化不良及结核中毒可引起患者消瘦,甚至恶病质;易导致肠腔狭窄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甚至完全性肠梗阻;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由于本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困难,容易误诊。
症状
十二指肠梗阻为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其次为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腹胀等;部分患者可结核中毒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少数患者可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
十二指肠结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十二指肠结核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呕吐: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由于十二指肠结核导致十二指肠梗阻,出现腹痛、呕吐,腹痛以中上腹部为主,多在进食后出现上腹饱胀,或疼痛不适,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缓解。
消化不良:表现为腹部不适,容易出现腹胀,且服用抗酸药或改善消化的药物治疗无效。
结核中毒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表现为低热,多数患者体温低于 38℃,午后为主;也表现为盗汗,即睡觉过程中出虚汗;也可出现全身乏力,没有食欲;消瘦,体重明显下降。
上消化道出血:少数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呕吐物中带血、血凝块,或出现黑色、褐色呕吐物;也可表现为黑色柏油样大便。
上腹部肿块:少部分患者可触及上腹部肿块,容易误诊为肿瘤。
十二指肠结核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十二指肠结核病程迁延反复导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消瘦;少部分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肠梗阻;
消瘦;
十二指肠出血、穿孔;
肠瘘。
病因
十二指肠结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常继发于肺结核或全身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如结核分支杆菌经血液及淋巴管循环至十二指肠、反复吞咽含有结核分支杆菌的痰液、邻近组织器官结核蔓延。
哪些人容易患十二指肠结核?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肺结核患者
肺外结核患者
接触开放性肺结核患者
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者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艾滋病患者
肺尘病患者
长期应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患者
就医
当患者出现腹痛、呕吐、低热、盗汗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大量呕吐、剧烈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肠梗阻相关症状:腹痛、呕吐、明显腹胀;
消化不良:腹部不适、腹胀;
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乏力、消瘦;
上腹部肿块。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大量呕吐;
剧烈腹痛;
呕血、解黑便。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急诊科
传染科(或结核科)
医生如何诊断十二指肠结核?
当医生怀疑是十二指肠结核时,将通常进行询问既往是否有过结核病史,结合相关症状,行肺部及腹部查体,在有初步结果后,需要进行肺部影像学、腹部影像学、消化内镜等检查,必要时行腹腔镜检查。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超敏 C 反应蛋白、血沉、痰或大便结核杆菌涂片、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有助于诊断。
结核菌素试验:又称 PPD 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皮肤注射部位的情况。该试验对结核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X 线检查:对可疑有十二指肠结核患者可进行胸部 X 线检查,部分患者可发现肺部结核病灶,有助于诊断;同时可进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即口服钡餐造影剂后进行 X 线检查,可发现肠道病变,如肠腔狭窄、肠道梗阻等。
CT 检查:胸部 CT 可进一步明确肺部病变,部位、性质等,对肺结核的诊断很有帮助;腹腔 CT 检查也可发现肠腔管壁增厚、肠腔狭窄,腹腔增大淋巴结及腹腔肿块等。
胃镜检查:胃镜可直观的看到肠道病变情况,病变部位等,同时可进行内镜下活检,取出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及抗酸染色,查找结核分枝杆菌证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腹痛的部位和特点有哪些?腹痛与进食及呕吐的关系?呕吐后是否缓解?进食后,腹痛是否加重?
伴有其他症状吗?如腹痛、便秘、低热、盗汗等。
有呕血、解黑便吗?
接触过结核患者吗?
既往患过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吗?
从事什么工作?
去其他医院治疗过吗?治疗效果好吗?
最近体重减轻了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患的什么病?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确诊困难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会不会传染给家人或其他人?
治疗效果好吗?费用高吗?需要治疗多久?
药物副作用大吗?有哪些危害?
与以前我患的肺结核有关系吗?
治疗
由于该疾病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导致诊断困难,造成治疗不及时。对于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结核患者,可行抗结核治疗,应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对于有不全性肠梗阻患者可行胃肠减压及对症支持治疗;对有完全性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十二指肠内瘘时可行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解除梗阻,清除结核,防止并发症。
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可杀灭结核分支杆菌,达到治愈的目的。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使用药物,短程疗法需要 6~9 个月。抗结核药物有明显的肝肾损害,需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解痉止痛治疗:对于有腹痛的患者,可用阿托品、山莨菪碱来缓解症状。
补充电解质:反复呕吐、腹泻的患者,需要补充水电解质,常用的如口服补液盐等。
输血治疗:对于大出血的患者可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纠正失血。
手术治疗
十二指肠切除术加胃空肠吻合术:对于有完全性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十二指肠内瘘时,可通过开腹手术将病变的十二指肠切除,并进行吻合,达到治疗的目的。术后常规进行抗结核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胃肠减压:对于有肠梗阻的患者,可进行胃肠减压,缓解肠梗阻。即从鼻腔中插入胃管,把胃肠道的消化物及分泌物引流出来。
疾病发展和转归
发展和转归:该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和确诊手段,早期诊断困难,造成治疗不及时。但对寿命影响不大。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可出现明显消瘦,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导致劳动能力丧失,且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够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患者,伤口疼痛是正常现象,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术后注意腹腔引流管是否通畅。
使用药物治疗注意事项:由于抗结核药物有明显的肝毒性,如出现乏力、皮肤及眼睛巩膜发黄等请及时就诊;注意有无看东西模糊及四肢感觉异常,如有不适,请及时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每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血常规、血沉、超敏 C 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等,明确有无肝肾损伤,初期每 3 月复查胃镜,以后定期复查,明确肠道病变有无好转。
饮食:
手术患者:术后禁食、禁水,肛门排气后,无出血可进食流质,无渣饮食,如稀饭、牛奶、安素粉、小百肽、或者要素营养制剂。以后逐渐加量,过度到正常饮食。
非手术患者:多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水果等;少吃鱼类、豆制品、海鲜等。
运动:
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术后 3 天后如无特殊可下床活动。
非手术患者:可适当运动,每周运动至少 3 次,30~60 分钟为宜,以有氧运动为主。
其他:合并有肺结核患者,需要带口罩,不能随地吐痰;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戒烟、戒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避免接触肺结核患者,或带上口罩;
有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需要及时治疗;
增强自身抵抗力;
戒烟。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预防艾滋病感染;
尽量不从事粉尘重的工作,或带好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