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白虫病
概述
绦虫病是一种误食年幼绦虫(囊尾蚴)引起的寄生虫病,我国流行的主要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绦虫病一般引起肠部不适,猪带绦虫感染者中部分人可被自身携带的成虫锁产的卵感染,而并发囊尾蚴病,侵犯脑、眼、皮下组织和肌肉。绦虫病并不少见,多见于青壮年,在我国分布较广,多个地区均可出现。
引发绦虫病的直接原因大多是人吃了没有煮熟的或者是含有绦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引起的感染。
主要症状是腹部或上腹部隐隐作痛、腹胀不适,甚至恶心呕吐,有时会伴有肛门瘙痒,经常在内裤、被褥或粪便中发现白色绦虫节片。绦虫病还会引起患者面色萎黄或苍白、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
如果在衣物、被褥等处发现白色节片或产生腹痛腹胀等绦虫病的相关症状,患者应当及时到达医院并且进行诊治。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结合病原学检查手段,作出明确的诊断。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
无论是在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还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护理,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肉等。日常生活中很多细节都不容忽视,否则会影响病情的康复,或造成严重后果。
要想从根本上来预防绦虫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如果能够尽量避免一些致病因素,可在一定程度降低绦虫病的发生率。
症状
绦虫病的初期,成虫定居在肠道中,会引起腹部或者是上腹部的隐隐作痛以及腹胀不适,甚至是恶心呕吐,并且经常会在患者使用过的内裤、被褥或粪便中发现白色虫节片,同时伴有肛门瘙痒。患病时间较久之后,绦虫病会使患者面色萎黄或苍白、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如果为猪带绦虫,且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囊虫病,侵犯脑、眼、皮下组织和肌肉,引起严重的并发症。[3]
绦虫病有哪些症状?
绦虫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胀;
腹痛;
恶心呕吐;
患者使用过的内裤、被褥或粪便中可以发现白色虫节片;
肛门瘙痒等。
绦虫病的其他相关症状有:
面色萎黄或者苍白;
食欲不振;
形体消瘦;
指甲表面出现条纹或斑点;
疲倦乏力等。
绦虫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脑囊虫病;
癫痫;
视神经乳头水肿;
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脱离;
白内障;
青光眼等。
病因
绦虫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
绦虫病是一种由于各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而引起的疾病。
引发绦虫病的原因一般是人吃了没有煮熟的、含有绦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等,囊尾蚴进入到人体内并且吸附在肠壁上,虫体颈节逐渐分裂成体节,大约经过 2~3 个月便发育为成虫,不断的吸食人体内的养分,从而致病。
绦虫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青壮年较多;
地区:绦虫病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猪带绦虫感染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一带,牛带绦虫感染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及新疆、内蒙、西藏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被褥、内裤或粪便中出现白色节片;
长期腹胀,并伴随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指甲表面出现条纹或斑点;
食欲不振,形体消瘦。
就诊科室
感染科
肛肠科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绦虫病?
医生不仅会对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别分析,而且还会询问相关病史(是否食用了不熟的肉类、是否到过牧区等),并进行全身体检。
粪检:在粪便中查到虫卵或节片是确诊的依据,但是因为虫卵不直接排入肠腔内,所以粪便检出的概率比较低。在检查前应避免服用抗寄生虫药物。
肛门拭子或透明胶法:当节片通过肛门时,由于节片活动增强而破裂,故肛门周围虫卵较多,因此检出率较直接粪检涂片法为高。但是由于两种虫卵的形态比较相似,所以查到虫卵只能确诊为带绦虫病,不能确认是猪带绦虫病还是牛带绦虫病。检查前应避免服用抗寄生虫药物。
血常规检查: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可增高。
血清免疫学检查:一般要求检查者早晨空腹再进行检查。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腹泻的症状有多长时间了?
使用过的内裤、被褥或排出的粪便中是否发现白色的虫节片?
近期是否吃过不干净或不熟的猪肉或牛肉?
除腹泻腹痛之外是否出现其他不适?
指甲上是否有白斑或条纹?
是否还去其他医院就诊过,都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的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腹泻的情况?
衣物、粪便中的白色节片是什么?
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体内的虫子是否可以清理干净?
将绦虫清理后是否会出现不适症状?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绦虫感染?
以后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对于绦虫病的治疗,一般选择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4]
如何治疗绦虫病?
药物治疗
氯硝柳胺
氯硝柳胺原本是杀灭钉螺的药物,但其对猪带绦虫病及牛带绦虫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临床上也经常用氯硝柳胺来治疗绦虫病,本药可以抑制绦虫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反应进而杀死其头节以及颈节,方便死亡的虫体随粪便排出体外。
氯硝柳胺的副作用较少,但是因其对虫卵没有作用,当绦虫在肠道内被消化而释放出虫卵时,虫卵可逆流进入到胃及十二指肠,猪带绦虫就可以因此引起机体囊虫病。所以在治疗猪带绦虫病时,主张先服止吐药以防止患者呕吐,并且立即服用泻药使死亡的虫节片在没有被消化前迅速排出体外。
吡喹酮
吡喹酮是新型的广谱抗蠕虫药,对绦虫有很好的疗效。
吡喹酮杀灭绦虫的原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促进钙离子进入虫体,从而引起虫体肌挛缩,产生痉挛性麻痹。
苯咪唑类
苯咪唑类药物能抑制绦虫摄取葡萄糖,导致虫体能量不足而死亡,随粪便排出。
常见的有甲苯达唑、阿苯达唑。阿苯达唑动物实验提示,该药有致畸作用,因此孕妇不宜使用。
日常注意
无论是在治疗前、治疗后还是日常注意生活中,都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护理,很多细节都不容忽视,否则会影响病情的康复,或造成严重后果。
祛虫的前几天内患者应当注意休息,清淡饮食,禁食用油腻食品。
注意个人的饮食卫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吃没有煮熟的猪肉或牛肉,切生肉的刀具应当生、熟分用。
注意平时个人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饮用生水。
勤换内裤,床单应消毒后再清洗。
预防
绦虫病主要是由食用不卫生或不熟的牛肉或猪肉引起的,所以人们在预防上应当从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上注意,避免患绦虫病。[1][5]
不吃生猪肉或牛肉等,烹饪时必须将生肉煮熟。
饭前便后经常洗手。
切生熟肉刀和砧板要分开,生、熟食物的厨具分开。
如果生活在农村,应当注意猪圈卫生,防止人畜互相感染。
禁止随地大便,并且在粪便被用作肥料之前必须先经过无害化处理